文/清風
寫作業對學生而言,不僅僅能鞏固知識、提高成績,還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情商。這些寶貴品質,會使孩子將來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成為他們受用一生的財富。
01
王小川是我教過的一名學生,每每想起他,我都為之惋惜不已。
這是個天資很不錯的孩子,腦袋瓜好使,學東西快。尤其是理科方面的知識,老師稍加點撥,他就聽懂了,而班里不少學生任憑老師講得口干舌燥,還一知半解。
但他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懶,不愛寫作業。在科代表記錄的不交作業學生名單中,經常能看到他的大名。因為沒交作業而被老師點名批評,或放學留下來補作業之類的事常有發生。
盡管如此,他的成績當時在班里還是不錯的,因為有悟性,理科成績很出色,文科弱一些,但由于初中老師盯得緊,加上孩子接受能力強,也能占個中等偏上,總成績在班里還比較靠前。
上高中時王小川和我兒子在一個班。問起王小川的情況,兒子說他依然是學習懶散,不愛寫作業,英語成績都快不及格了,理科成績也平平。
到了高二,情況更糟糕,在班里幾乎倒數。勉強上到高二結束,王小川就輟學,聽說后來參軍去了。
王小川高中后學習吃力,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初中知識比較簡單,聰明的孩子上課稍加聽講就能學會,加上老師盯的比較緊,所以他的成績能保持在不錯的水平。
但是到了高中就不一樣了。高中的知識比初中要深得多,學習的難度要大得多,如果僅僅依靠課堂聽講是不行的,很多知識需要在課下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如果不愛寫作業,不及時消化知識點,老師又接著講解下一個內容,學生慢慢的就會聽不懂了,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直至掉隊。
一個不愛寫作業的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很難走遠。
02
班里有個學生,經常不交作業。除了班主任學科的作業象征性的寫一點之外,其他學科的作業幾乎不寫,老師就罰他放學后留下來補作業。
但該生屢教不改,寫作業這件事全靠老師督促,放學后留一次,他就補一次,不留就不寫。老師也不可能天天留他,“你把學生留下來,就是學生把你留下來。”下班以后誰沒事兒天天陪著學生在教室寫作業呢?寫作業這件事本來就是應該在家里完成的。
老師把情況和家長進行了溝通,希望家長在家里督促孩子寫作業。家長說孩子晚上在家不寫作業,光玩電腦游戲。說了孩子也不聽,家長管不了。
孩子晚上一打游戲打到半夜,第二天在教室里就趴在桌上睡覺,學習成績一塌糊涂,考試幾門學科都是個位數。
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寫作業是他的職責本分,孩子精力充沛,如果在家不寫作業,又沒有其他的正當事做,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嗜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這是很可怕的。
反之,一個回家忙著寫作業的孩子,哪有功夫去玩兒手機玩兒游戲呢?
督促孩子寫作業,讓孩子養成寫作業的好習慣,回家有事可做,是讓他遠離手機、遠離游戲的有效方法。
03
同事曾談到她的一個親戚家的孩子,上學時也是天天不寫作業,一上課就趴在桌上睡覺,多次教育無果后老師索性也不管他了。
勉強上了個初中畢業,就一直輟學在家。但整天游手好閑,什么也不干。也曾出去找活干,可嫌太累,吃不了那份苦,結果沒做多久便辭了,連續換了好幾份工作,越來越不滿意,最后也不去找工作了,就在家里啃老。父母說他,就和父母吵,還嫌父母沒本事。一提起他,父母就直抹眼淚。
一個在學習上吃不了苦、整天偷懶的學生,長大后很難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能吃苦耐勞的人。
04
寫作業的態度其實是一個人做事態度的折射。
做作業一絲不茍的學生,做其他事也會認真嚴謹;在做作業時,難免會遇到阻礙,孩子在征服難題的過程中,不氣餒、堅持不懈,說明孩子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有著為人生的目標而努力拼搏的精神。寫作業,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
前不久網上一篇熱文《為什么一定要讓孩子上名牌大學?這位面試官不小心說出了真相》里寫到:
同樣的專業,為什么面試官更喜歡985、211高校的畢業生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學生能夠考上985、211院校這一特點來看,就說明這些孩子在高中時期的學習方法和效率比別人優秀。人生前期付出的努力也比別人多,相比于那些整天只知道玩兒,不知道努力學習的孩子來說,最點難道不值得企業青睞嗎?
從學習態度看品質,這是有道理的。
一個學習態度不端正,不愛寫作業的學生,往往也是一個貪玩,懶惰,缺乏責任感和自控力的人,是一個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的人。
這些不良的品質一旦養成后,積習難返,即便走上工作崗位,想要克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5
有些學生總是不愛寫作業,家長對此并未重視,也沒指望孩子將來一定考大學,寫不寫作業沒什么大不了的。再加上前年南陽一少年因熬夜寫作業猝死課堂,甚至有家長覺得孩子不寫作業也不是什么壞事,重要的是健康。
我們不贊成孩子寫過量的作業,那是對學生的一種摧殘。但是如果作業量不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的情況下,孩子依然不寫作業,家長就得當心了。
因為,寫作業對學生而言,不僅僅能鞏固知識、提高成績,還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情商,這些寶貴品質,會讓孩子將來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成為他們受用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