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款,又稱“落款”。在一幅國畫作品中,題寫上作者的姓名、作畫的時間、地點以及與畫面內容有密切聯系的詩詞、標題和跋語,統稱為“款識”。
1.單款
單款即只寫上作者的姓名、作畫時間和地點。這種題款樣式比較常見,其基本作用是標明該畫的所有權。一幅成功的作品經過作者的苦心經營,體現著畫家的知識的積累、生活體驗、藝術品位和藝術見解,題名以自賞,是很自然的事。同時這也為后人的研究、學習提供了便利,便于人們了解畫家在各個時期的不同藝術特色。
晴巒覓詩 趙春秋
2.雙款
這一類的題款,多見于贈予友人的畫作,一般寫上所送之人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標明送畫的目的、時間等。受畫人的名字在上,稱為上款,作者的名字在下,稱為下款,以示對友人的尊敬。常見的上款有“某某先生雅屬”、“某某方家教正”,以及曬正、斧正、法正、補壁之類的詞句,下款則簡單寫上作者的名字、作畫的地點等,稱呼上也對上輩、平輩、后輩做了區別對待。
3.詩款
好畫配好詩,詩畫一體,相得益彰,更能增加畫面的藝術感染力。詩句可長可短,短的四五字或六七字,長的則題寫全詩,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清人鄒一桂說:“詩人多識于鳥獸草木,月令四時,記其榮枯語默。故善詩者詩中有畫,善畫者畫中有詩,然則繪事之寄興,與詩人相表里焉。”中國畫歷來強調“詩情畫意”,畫上題詩,更直接地闡釋了畫家的作畫意圖和審美情感,也使畫的意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宋代蘇軾評唐王維的畫時曾贊譽:“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古今山水畫的題詩妙品不勝枚舉,其意義也就在于它能使畫有盡而意無窮吧。
當代 趙春秋 春江瑞雪漁火紅
4.長題款
畫中題長款,即文字在畫面中占有很大的篇幅,有時甚至占據畫的主體位置。元代開始,有些山水畫家喜歡在畫上題長款。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中有自做長款,倪云林的《魚莊秋霽圖》和《虞山林壑圖》》都有長題款,更長的如元代王冕的《點水梅花圖》上題了近千字的《梅先生傳》。
題寫長款時,注意要與畫中其他的景物相呼應,內容上也要有關聯,這樣才能做到珠聯璧合、相互映襯;另一方面,長題款更能盡情抒發畫家的思想感情,做到言盡其意,同時也體現了畫家在詩文、書法與章法布局上的造詣。
倪云林 虞山林壑圖
5.夾畫款
這是一種把題款的文字巧妙安插于所畫的景物中間從而形成畫面布局的錯落之美的一種題款方式,富于變化而別具一格。
清人鄭板橋在《竹石圖軸》一畫中,便題寫了大量文字于竹與竹、竹與石的空隙中,高低錯落,將竹和石連接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打破了題款的“齊頭不齊腳”的一般法則,真是匠心獨運,別有巧思。現代畫家潘天壽作畫也喜作夾畫款,有的題于山石之上,有的題在枝干藤條之間,有的題在路邊小草之旁,隨機應變,而且往往涉筆成趣,既出人意料之外,又不破壞全局的完整統一。
鄭板橋 竹石圖軸
6.落花款
又稱多款或鋪地款,即在一幅畫上多處題款。或詩或文,或間以其他人的題跋,多至三四款或五六款,甚而十幾款也不鮮見,有如零珠碎玉,撒落紙上,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局部
元代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除了自己題款外,上面還有楊載、范木亨二跋,還有明代錢薄、董其昌、曹溶等人的題跋。又如元代倪瓚的《雨后空林圖》,上部空白處有數人的題跋,密密麻麻,填滿了畫面,正是典型的落花款。另外,清代石濤的畫上也常有多處題款。畫面多處題款的目的,一般是闡發畫家的感受、作畫的經過、自己的藝術見解以及別人或后人對此畫的評價等內容。另外,在布局上,它還可使畫面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