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的書畫作品讓人贊賞,這一時代最為知名的卻是魏晉時期人物的風神氣度。魏晉的世家門閥制度、五石散在埋下了一個朝代衰落,混亂的禍根之余,也帶來了人性的高度覺醒,帶來了精神層面的富足。魏晉名士或浪漫,或癡狂都輝煌了一世,文采風流都讓人欽慕不已。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世說新語·任誕》
譯文:王徽之住在山陰時,夜里大雪紛飛,他一覺醒來,推開門,命仆人斟上酒。他環顧四周,看到四周一片潔白,感到猶豫不決,吟詠起左思的《招隱詩》。他忽然想起戴安道。當時戴安道在剡縣,他即刻連夜乘小船去拜訪他,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到了戴安道家門前卻沒有進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這樣做的緣故,他說:“我本來乘著興致而去的,沒有了興致就返回,為什么一定要見戴安道呢!”
鐘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于戶外遙擲,便回急走。——《世說新語·文學》
譯文:鐘會撰寫《四本論》剛剛完成,想讓嵇康指點一二。便揣在懷里,到了嵇康的宅邸,又怕嵇康質疑問難,揣著不敢拿出,走到門外遠遠地扔進去,便轉身跑了。
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世說新語·容止 》
譯文:何平叔相貌很美,臉非常白。魏明帝懷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當時正好是夏天,就給他吃熱湯面。吃完后,大汗淋漓,撩起紅衣擦臉,容貌更加明艷照人。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世說新語·容止》
譯文: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風度姿態秀美出眾。見到他的人都贊嘆說:“他舉止蕭灑安詳,氣質豪爽清逸。”有人說:“他像松樹間沙沙作響的風聲,高遠而舒緩悠長。”山濤評論他說:“嵇叔夜的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獨立;他的醉態,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傾倒。”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云,矯若驚龍。”——《世說新語·容止》
譯文:當時的人評論右軍將軍王羲之說:“像浮云一樣飄逸,像驚龍一樣矯捷。”
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茍求,工遂毀為其狀。后匈奴來和,求美女于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世說新語·賢媛》
譯文:漢元帝的宮女既然很多,于是就派畫工去畫下她們的模樣,想要召喚她們時,就翻看畫像按圖召見。宮女中相貌一般的人,都賄賂畫工。王昭君容貌非常美麗,不愿用不正當的手段去乞求,畫工就丑化了她的容貌。后來匈奴來媾和,向漢元帝求賜美女,元帝便拿昭君當做皇族女嫁去。召見以后又很舍不得她,但是名字已經告訴了匈奴,不想中途更改,于是昭君去了匈奴。
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為憂。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婦云:“無憂,桓必勸入。”桓果語許云:“阮家既嫁丑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許便回入內。既見婦,即欲出。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停之。”許因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云:“皆備。”婦曰:“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世說新語·賢媛》
譯文:許允的妻子是衛尉卿阮共的女兒,阮德如的妹妹,長相特別丑。新婚行完交拜禮,許允不可能再進新房去,家里人都十分擔憂。正好有位客人來看望許允,新娘便叫婢女去打聽是誰,婢女回報說:“是桓郎。”桓郎就是桓范。新娘說:“不用擔心,桓氏一定會勸他進來的。”桓范果然勸許允說:“阮家既然嫁個丑女給你,想必是有想法的,你應該體察明白。”許允便轉身進入新房,見了新娘,即刻就想退出。新娘料定他這一走再也不可能進來了,就拉住他的衣襟讓他留下。許允便問她說;“婦女應該有四種美德,你有其中的那幾種?”新娘說:“新婦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罷了。可是讀書人應該有各種好品行,您有幾種?”許允說:“樣樣都有。”新娘說:“各種好品行里頭首要的是德,可是您愛色不愛德,怎么能說樣樣都有!”許允聽了,臉有愧色,從此夫婦倆便互相敬重。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世說新語·雅量》
譯文:中散大夫嵇康在法場處決時,神態不變,要求給他琴彈,彈奏《廣陵散》曲。彈完后說:“袁孝尼曾經請求學這支曲子,我吝惜固執,不肯傳給他,《廣陵散》從今以后要失傳了!”當時,三千名太學生曾上書,請求拜他為師,朝廷不準許。嵇康被殺后,文王司馬昭隨即也后悔了。
顧愷之 女史箴圖 摹本
( 請向右轉手機,橫向劃屏欣賞全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