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常常愛生氣、愛哭鬧、還很犟?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行為,其實只是他們在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和節奏做出自由選擇的時候,向大人爭取“權益“的一種抗爭?
孩子一鬧,父母再一發飆,那這問題絕對解決不了。
家長要做的是去安撫孩子的情緒,而不是跟著寶寶一起失控,尤其是有些家長當眾懲罰孩子,那么孩子就可能將憤怒、委屈憋在心底,這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對于急性子的父母,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是最重要的。
家長可以先將孩子摟在懷里,用手從上往下輕撫他/她的背,讓孩子有安全感,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包容,也可以輕輕哼著他/她愛聽的歌,慢慢的讓孩子情緒平復下來。
在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你跟他/她講什么他/她都可能聽不進去,最主要的是不要讓孩子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然后給孩子一個冷靜的空間。
有些孩子可能在哭鬧時不喜歡被接觸身體,那么這個時候家長只需要安靜的站在旁邊就可以了,什么也別說,什么也別做,讓孩子自己冷靜。
只要你妥協一次,孩子就會把生氣當作“武器”,每當遇到不滿意的時候,就會用生氣來表達,長此以往,父母就真拿他沒轍了。所以很多孩子任性,都是因為家長的溺愛和不堅定。
古人云“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對待孩子,同樣不能聽到別人說什么就覺得是什么。
很多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把生氣的理由說出來,然后可以教導孩子正確發泄的方法,即使孩子的一些行為受到其他大人的指責,我們也要給予孩子同樣的尊重,不要一味指責。
不要讓外界因素影響到孩子。如果孩子意識到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會影響到你對他的態度,孩子就會在不同環境中表現出不一致性,也就會利用這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實,孩子在大發脾氣的情況,還有很多其他場景。
要么就是孩子在超市一定要買玩具,要么就是在小區玩得很 high 不想回家吃飯,輕則哭吵,重則打滾,甚至歇斯底里(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家長們本來就工作辛苦、家務繁忙,難免心煩意亂,感覺丟臉丟到家。所有就有很多家長甚至也會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責罵、體罰甚至拳腳相加的也不少。
所以提前預警、防患于未然也很重要,以下幾種情況容易導致小朋友出現突然的情緒變化,家長們應該特別注意:
出現很多陌生人:逢年過節、家庭宴會,家里肯定會有很多人來來往往,對于孩子來說,突然有很多陌生人會引起他們的不適。
環境和活動突然改變:比如孩子離開家去幼兒園,或者要突然停止游戲,被父母要求吃飯、上床睡覺時。
喜歡的活動結束了:要離開公園,或者跟自己的小伙伴們分開,或者不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時。
要求得不到滿足:想要吃糖果、冰激凌、看上了商店里的新玩具,大人卻忽視他們的感受,置之不理。
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這一點,否則挫敗感會讓你失去理智。
在孩子情緒發作的時候,可能有人建議你采取一些懲罰措施,但這個時候你應該保持鎮定,而不是表現得比孩子還激烈,甚至沖他吼、動手打他。這個時候,身為家長,你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
等孩子慢慢長大了,他們會學習用更好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驅蚊噴霧(母嬰專用)
買一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