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拉肚子或便秘時,媽媽們最先想到的幫手可能就是——益生菌。
有的寶寶可能吃完癥狀就好轉了,有的卻沒什么用,為啥呢?
原因大概有幾個:
益生菌不是萬能的,很多毛病它不管;
你選的產品有問題;
你給寶寶吃的方法不對。
益生菌怎么選、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吃?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這情況下寶寶才需要補充益生菌?
如果寶寶有急性腹瀉、脹氣、便秘、腸絞痛、濕疹等情況,可以適當服用益生菌來調節腸道菌群。
如果沒什么腸胃或其他小毛病,就沒必要吃了。原因是——
能用于寶寶的益生菌種類十分有限,要靠益生菌把腸道調理得很好不太現實。
長期吃益生菌,可能會讓寶寶的腸道產生依賴性,如果寶寶因此失去自己建立正常腸道菌落的能力,那就得不償失啦。
腸道里的天然有益菌種類本來就非常多,真要養好腸道里的菌群,還得靠均衡的飲食、健康的生活習慣。
選擇益生菌的注意事項
我們必須要明確:益生菌不等于益生菌制劑。
平常生活中,給孩子吃的大多是益生菌制劑,怎么挑選合格的益生菌制劑呢?
1
看菌種
益生菌的種類有這么多,但是能用于兒童食品的并不多,國家衛計委規定,只有以下幾種才能給寶寶食用:
2
看菌株
國際益生菌組織(IPA)就提示:益生菌的功效取決于菌株,而不是我們通常了解的菌種。
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強調:益生菌的標識應該包括菌株名,因為益生菌的功效更多的取決于是什么菌株。
挑選益生菌產品時,要看清標識,屬不屬于國家衛計委規定的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中的菌株號。
可應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株
▼
3
看有無添加劑
在給寶寶選擇益生菌時,要盡量選擇不含任何過敏物質(牛乳中的蛋白質和乳糖)和添加劑的寶寶專屬益生菌,避免給寶寶的健康帶來一定風險。
如果益生菌制劑中添加了乳糖等成分,有可能會讓寶寶出現腹瀉等消化不良等癥狀;如果添加了甜味劑等添加劑,會影響寶寶的味覺,易讓寶寶日后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
?沒標出菌株
只寫了菌種,沒寫菌株,不靠譜!
?菌株類型超范疇
這款益生菌粉,含有的兩種益生菌都是符合要求的。
然而這款,雖然含有多種益生菌,但是標紅線的都不是國家允許用于嬰幼兒的。
看來看去總之三句話:
菌種菌株不在國家允許范圍?棄!
產品上沒寫明菌株號?棄!
菌種菌株不符合醫生建議?棄!
不同劑型益生菌產品該怎么選?
國內外已開發出數以百計的益生菌保健產品,其中包括:片劑、膠囊、粉劑、滴劑等等,那么益生菌不同劑型有什么區別呢?
壓片果糖
優點
糖果形式,容易攜帶,外觀可愛,孩子易接受。
缺點
1)活菌數量少:加工過程需要高溫干燥,而益生菌最怕高溫。
2)含有添加劑:含甜味劑、崩解劑、粘合劑等添加劑。
滴劑
優點
滴劑的劑型看起來高大上。
缺點
1)活菌數無法保障:益生菌在液態狀態下易新陳代謝衰亡,沒有碳氮的作為營養,益生菌也會不斷的衰亡,活菌數無法保障。
2)菌株分布不均:滴劑中益生菌菌株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就算使用前用力去搖均,還是無法精準的控制每次吸取的菌株數量,而且在猛烈搖勻的過程中極易混進空氣,造成活菌的衰亡。
3)不符合我國法規:我國法規規定:不提倡以液態形式生產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活菌產品。
粉劑
優點
1)益生菌活性有保證:采用低溫冷凍干燥技術加工而成, 有效保護益生菌活性,儲存得當,能夠保存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2)增加了微膠囊包埋技術和低水低氧保護技術:可保證益生菌菌株的活性并直達腸道。
缺點
如果是沖服,需要在37℃溫度下的液體,否則會導致益生菌失效。
膠囊
優點
優點:膠囊包裹,減少胃酸腐蝕造成的菌群損失。
缺點
1)不適合嬰幼兒人群。
2)外觀像藥,不易被寶寶接受。
3)膠囊外殼中可能添加了明膠類物質。
需要強調的是,家長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來判斷到底是否需要給孩子添加益生菌制劑,而不是想當然地覺得“既然益生菌是有益菌,對健康有好處,那多吃點益生菌‘補補’唄”。而當醫生判斷需要給孩子補充益生菌后,再給孩子吃的過程中,你還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娃吃了沒啥用?可別亂吃了
即使過了挑選合格的益生菌制劑這一關,仍然有很多家長敗在了平時的小習慣上面,然后一次次問醫生:“為啥我家娃吃的益生菌沒發揮應有的作用?”
吃的姿勢不對也是白搭!
雨媽在這里為家長們總結了“關于益生菌制劑食用的重點注意事項”——
1
隨沖隨食
有一位昵稱“琦琦的微笑”的家長問,“我買的康萃樂沖劑,每次給孩子沖半包,剩下的半包放冰箱保存可以嗎?”
當然不!可!以!
益生菌是厭氧的,在空氣中暴露時間太長,就會被空氣中的氧氣“殺死”,給孩子吃的是益生菌,可不是“益生菌尸體”啊!
另外,前面也提到了益生菌有效的條件中,除了是活菌外,還必須保證足夠的量。崔大夫的推薦是:每次吃50~150億個益生菌。
寶寶是在無菌或少菌狀態出生的,體內還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菌群。所以那些覺得孩子比較小,而把劑量擅自減少甚至減半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而且,益生菌都是“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到達目的地的。在孩子服用益生菌的過程中,必然有益生菌被消耗、死亡,比如空氣的消耗,再比如胃酸和膽汁的消耗等。
如果服食的量過少,真正到達腸道發揮作用的益生菌就所剩無幾了,當然也就不足以起到應有的效果了。
50億個益生菌,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常規的劑量了
2
注意溫度
家長還要注意的是,沖水時水溫不要超過40℃。
這是因為,作為活菌,而且又是在人體內存活,益生菌的最佳生長溫度和人類腸道正常溫度相近,約為37℃。另外,人體發燒時的最高體溫一般為40℃,所以,把益生菌制劑沖水時,水溫不得超過40攝氏度。
多家長喜歡用很熱的水、甚至開水給孩子加熱奶沖益生菌制劑,但其實這樣益生菌會被殺滅失活,反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3
不要和抗生素同時使用
抗生素能夠殺滅細菌或個別微生物,常見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紅霉素等等。
有的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醫生在給孩子開抗生素類藥物時,有時會再加一個益生菌制劑。這是因為抗生素不分敵友,它會把致病菌殺死,也會把益生菌殺死。因此,孩子在服用抗生素時,還需服用益生菌以減少抗生素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因此,家長平時千萬不要自行給孩子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在明確細菌感染、需要使用的前提下,再使用抗生素。
而且,在孩子服用益生菌制劑與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時,至少間隔2個小時,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這些藥物對益生菌制劑效果的影響。
選擇益生菌制劑時要選用活菌型、數量足夠、少添加劑的產品;沖服時記得用40℃以下的水,隨吃隨沖;另外記得與其他藥物同服時,無論順序前后,要間隔2小時以上。
做到這些,才能使益生菌制劑發揮最大、最好的功效,為孩子的腸道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