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敬平碑記中說:李秀碑,今原石只存二柱礎。道光臨川李氏得全本,重刻于京都法源寺,其后裔復石印之,近日上海又以南海孔氏殘本用玻璃版印之,北海之精神手腕,愈現于人間矣。
《云麾將軍李秀碑》,李邕撰并書,唐刻,宋拓,剪裱成冊,共54頁,每頁縱27.5厘米,橫14.5厘米。
有王存善、顧觀題跋,鈐“嚴肅堂”、“宗瀚之印”等印34方。
此碑為郭卓然橫勒并題額,侯慈敏等鐫,刻于唐天寶元年(742年)正月。
碑石原在河北良鄉縣,石斷后改毀為石礎,明萬歷初宛令李蔭在署中掘地得六礎,又云砌署壁購得,又移京兆尹署。萬歷間王惟儉攜汴四礎,亡于黃河水患,余二石礎。清康熙三十一年京兆尹丞吳涵移置文天祥祠,字漫漶。
此碑書法雄遒,具二王之妙。明董其昌云:“右軍如龍,北海如象。”所謂如象,即指筆力雄強厚重,而此《李秀碑》足以當之。
現此碑未鑿成礎形前之宋代拓本僅存二本。另一本原為南海孔廣陶藏本,今藏廣州市博物館。
宋趙明誠《金石錄》,清王昶《金石萃編》等書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