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濤是中國現代寫意花鳥畫壇中首屈一指的畫家,堪稱小寫意花鳥畫的領軍人物。他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畫面臨改革的時期,他的花鳥畫雖然受到西方繪畫很大的影響,但是卻很少有中西結合的痕跡,是中國藝術吸收外來文化的典范。他非常注重戶外寫生,繪畫作品強調以“自然為師”, 繪畫取材廣泛、造型嚴謹、設色明媚、筆墨精妙、構思精巧,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歡。
中國畫是一種最具民族風格的、獨特韻味的表現形式,其得益于繪畫過程中筆墨的運用。縱觀古今中外,只有中國畫這種特殊的畫種中會運用到筆、墨、色三者的結合。所以,在中國寫意畫中筆墨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王雪濤追隨前人足跡的基礎上,將傳統筆墨中加入了時代的氣息與風貌,使得他的繪畫作品與時俱進。通過對王雪濤作品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筆墨的運用不單只是在技法上的體現,而最終筆墨的運用要為還原自然、為自我的情懷所服務。
要學習繪畫就繞不開臨摹前人的優秀作品,南朝謝赫的《畫品》中的“六法論”第六條“傳移模寫”指的就是臨摹作品,像明代的畫家林良、徐渭等;清代的八大山人、高鳳翰,近代的齊白石、王夢白都是王雪濤學習的對象。臨摹為他以后的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吸取百家之長,才有他之后很高的藝術成就。王雪濤指出臨摹繪畫不僅僅是臨繪畫技法,更應該注重畫的精神氣質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所以當我們拿到原作準備學習時,應該用心去體悟其中的涵義,再從作品的效果追溯技法。臨畫時,也可以在忠于原作的基礎上,適當的加入自己的思想,不一定要照搬原作。
王雪濤認為默記與速寫同等重要,非常注重腦部的記憶能力和默寫的技法訓練。默寫的過程是畫家由意向轉化為客觀印象的過程,也是大膽取舍發揮想象力的過程,只要胸有成竹,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王雪濤認為不注重對自然的寫生,就無法對描繪的事物有根本性的認識。而寫生的關鍵在于速寫,短時間內迅速抓住物像的形態特征。他通過大量的寫生,把具象的事物進行適度的夸張、變形,使形象躍然紙上,但是手快始終沒有眼快,在繪畫的同時也要將形象印于腦海之中,這樣在創作時,將腦海中的印記與速寫整合,交融,能夠使畫作更加完整,和諧。
王雪濤素有“牡丹王”的美譽,王雪濤筆下的牡丹數量繁多,神態迥異。畫中以小寫意筆法描繪牡丹生動形態,通常都是以色調墨來替代純墨作畫,畫面莊重而飽滿。中國畫中的色彩和墨色相互調和顯得非常重要,王雪濤繪畫作品中的色彩具有其獨特之處,他不僅能做到色墨結合,還能本著中國畫固有色的本質,融入了西方繪畫的對比,色調和色彩的規律,創造出了清新脫俗的小寫意畫風。使得畫面的更富有生機、栩栩如生。在他的小寫意畫中,摒棄了工筆畫中精細的勾勒物像,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積的墨色用筆和色彩的涂抹。
笨拙的筆觸并非體現了王雪濤的技法生疏,而是有意為之。筆觸的寬大和交叉是為了凸顯出主體的精細與巧妙。拙與巧并沒有明確的界限,自由隨性的揮灑筆觸,用墨色去渲染畫紙,如此這樣,在王雪濤晚年的作品中使我們感受到更貼近自然、更為真實的感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