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升麻葛根湯芍甘,陽明寒熱發疹斑。
【處方】升麻9克,葛根9克,芍藥9克,甘草4.5克。
升麻葛根湯
【用法】水煎服,每日兩次。
【功效】升散陽邪,透疹解毒。
【主治】麻疹初期未出,或出而不透,身熱頭痛,惡寒無汗,口渴鼻干,眼瞼紅赤,口腔黏膜帶有白點,唇內也現藍白色小點,以及陽證發斑等。
【方解】升麻、葛根升散陽明經的表邪,甘草和中益氣,其和升麻均有解毒作用,芍藥斂陰,調和營衛,合而為升陽透疹及解散斑毒之良方。
麻疹及陽斑已出齊者忌用。
【歌訣】十神湯葛草芎升,蘇芷赤麻香附陳。
【處方】葛根10克,升麻10克,川芎8克,甘草6克,紫蘇葉9克,白芷9克,赤芍9克,麻黃6克,香附9克,陳皮9克。
十神湯
【用法】水煎,每日兩次,溫服。加姜3片,蔥白3根,同煎。
【功效】通陽發表,溫經止痛,行氣寬中。
【主治】時行感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聲重,咳嗽等。
【方解】方中葛根、升麻升散表邪,麻黃、蘇葉解表發汗,配伍陳皮行氣寬中,芎芷止痛,香附理氣活血,赤芍斂陰,姜蔥通陽發汗、止痛,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合而為升清降濁,發表溫經,寬中理氣,止咳止痛之方劑。
【歌訣】蔥豉桔梗湯竹翹,薄荷梔草風溫消。
【處方】蔥白3根,豆豉9克,桔梗9克,淡竹葉9克,連翹9克,薄荷9克,山梔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兩次。
【功效】發表解肌,清熱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頭痛身熱,微惡風寒,咳嗽咽痛。
【方解】方中蔥白發表通陽,豆豉解表除煩,薄荷疏解風熱,桔梗止咳清肺,翹、梔、竹、草清泄里熱而除煩。針對風溫初起之癥狀,用之頗佳。
【歌訣】程氏柴葛解肌湯,知丹地芍貝芩甘;解肌清熱除煩渴,熱重寒輕服即安。
【處方】柴胡9克,葛根9克,知母9克,丹皮9克,生地9克,芍藥9克,貝母9克(搗碎),黃芩9克,甘草6克。
柴胡
【用法】水煎,每日兩次,溫服。
【功效】解肌清熱,除煩止渴。
【主治】春溫夏熱之三陽合并癥,頭痛發熱,熱重寒輕,口渴苔黃,脈浮數有力,或心煩不寐,脈浮洪。
【方解】此方主溫熱實證。太陽表邪未解,又入少陽、陽明,內外皆現實熱癥狀。方中柴、葛、芩升陽解表,清熱止咳;知、丹、地、芍滋陰除煩,清解里熱;貝、草止咳化痰,散結清熱。諸藥合而治三陽實證。如惡寒而口不渴,則不可用。如具有以上主治癥狀又有譫語,可加生石膏、竹瀝以解之。
【歌訣】竹葉柳蒡知葛蟬,薄荊玄麥梗膏甘。
【處方】淡竹葉6克,垂楊柳15克,炒牛蒡子3克,制知母3克,葛根3克,蟬蛻3克,薄荷3克,荊芥3克,元參6克,甘草3克,麥冬9克(去心),桔梗3克,石膏9克(生用,搗碎,先煎)。
炒牛蒡子
【用法】水煎服,每日兩次。
【功效】透疹解毒,清肺泄胃。
【主治】溫病初起,風熱傷表,發熱,咳嗽,微惡風寒,頭痛鼻塞,口渴咽痛,有汗或無汗,苔薄白而燥,脈浮數,以及眼瞼和唇內現白色小點等。
【方解】本方為透疹常用之方劑。方中垂楊柳善于透發麻疹,為本方主要藥。牛、葛、荊、蟬、薄辛涼解肌透疹,玄、知、竹等清熱生津,石膏解渴除煩,桔梗化痰止咳,利咽清熱。臨床對麻疹初期,屬于疹透不出者用之。如麻疹已現全身此方即不可用。此時可用解毒輕清之劑,藥用銀花、大青葉等。如咳喘可用桔梗、貝母等,以防毒熱侵肺。總之,視其病情輕重,臨時加減而慎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