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你很想做一件事情時,全世界都會幫你
在我剛進入媒體行業(yè)的時候,主編問我,你會做采訪版面嗎?我說,我會!然后,我用盡全力找出優(yōu)質的財經和商業(yè)雜志,把所有好的版面都研究了一遍,自己琢磨著如何跟設計師一起把版面做得更有質感;后來我想,總是要一個個采訪企業(yè)家太耗時了,能不能舉辦一次大型的企業(yè)家聚會,把大家聚集到一起,一來有助于擴大雜志的影響力,二來各個部門都可以出動進行客戶交流,而我也可以借此機會認識大量的企業(yè)家,積累采訪資源。
主編就問我,你會做活動嗎?我說,會!主編又問我,沒有經費你做的出來嗎?我愣住了,然后接著說,我會!主編說,那你就去做吧。
好吧,你聽出來了對嗎?其實我是不會的,但是每當我想要去爭取我想做的事情時,對方問我,你會嗎?我都是堅定的說,我會。
這兩個字的背后是我的承諾,也是我想要全力以赴達成的決心。
后來我就真的一個人開始籌備大型的企業(yè)家活動了。當時城市的媒體們還是很少有辦這種活動的。人群規(guī)格高,規(guī)模又大,辦起來難度高,辦不好也是很大的風險。但最主要的是,我沒有經費,一分錢都沒有!
于是我開始“想辦法”,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贊助了,我當時還沒有很好的品牌資源,找企業(yè)拿錢是不可能了,只能從人入手,請求資源支持減少開支。從參與整個活動演出環(huán)節(jié)的每個人,樂隊、主持、嘉賓,以及節(jié)目、酒店、禮品等,大致想了這幾個方面,然后就開始挨個聯(lián)系。
那時候每天的時間都花在說服別人免費來幫我站臺這事上,而且大都是不熟的朋友。但是很幸運,最終都得到了支持,這其中就有我現(xiàn)在的行動派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婉萍,她當時和我不相熟,但還是被我打動特地趕過來為我站臺做主持人,這也是我們之間很重要的緣分的開始。
搞定了人之后,最難的環(huán)節(jié)是搞定酒店。要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說服五星級的酒店給我贊助一個500多人的宴會廳,在當時看來真的是不可能的事。幾乎每個晚上,我都為這事輾轉反側,每天都在跟不同的酒店聯(lián)系,也被不同酒店拒絕。但還好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家大型的五星級酒店決定支持我,居然還是當時城市里最好的一家酒店。
之后一切都很順利,現(xiàn)場來了近400多位企業(yè)家、品牌負責人,一下子成為當時熱議的話題。活動圓滿完成,我也因為這場活動,一下子在媒體行業(yè)打開了局面。
后來,有一家更大的雜志社找到我,于是我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順利跳槽。社長問我,你想要做什么?我說我要做副主編。
想想真是膽大啊。
當時的我,已經把城市里的媒體行業(yè)都了解了一圈,發(fā)現(xiàn)那時的媒體人鮮有像我這么愛折騰的,可以寫稿、又會賣廣告、會跑市場辦活動,骨子里還天生就熱愛雜志。
我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買雜志的錢每月都不菲,不管是港臺還是海外的好雜志我都收藏了很多。雖然在經驗方面我還遠遠不足,可是我對這個行業(yè)的熱愛和觀察一定是超過當時很多從業(yè)者的,所以我堅信我有能力做好一本雜志。任職前社長問我:“你會做么?”我又說了句:“會”。
但其實我還真不會,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經驗。但是我必須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勝任,于是這回我發(fā)狠了。
因為社長剛看完我辦的高大上活動,又看到我做的雜志版面,還是很信任我的,所以我就請他給我一個月的時間,讓我好好做調研,再給他看雜志改版的方案。同時我也把握住這個機會,盡可能給自己留出多一點的時間快速學習和摸索,好找到雜志運營和團隊管理的突破口。
在那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做了什么呢?我就只做一件事:每天至少見5個人,和他們聊雜志。
這個啟發(fā)是在之前采訪保險皇后葉云燕時她說的,拜訪量定江山。這位每年創(chuàng)造上億保額的保險皇后告訴我,保險行業(yè)的精英們一開始都是不會賣保險的,但是必須要大量拜訪,拜訪的人多了,售出的幾率和經驗值就會大大提升。無論是入行的新人還是像她這樣的精英保險人,拜訪量都決定著未來的業(yè)績和成果。
這句話我記住了。所以在剛踏入新雜志社的時候,我選擇用這個方法。我的思考是,既然我不會辦雜志,那就讓我的讀者和廣告客戶們來教我辦雜志,只有我對市場、讀者和客戶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辦出讀者喜歡同時廣告商又愿意買單的好雜志。
于是我給自己列了一個每天拜訪5位的計劃。
剛開始企業(yè)家和PR不那么好約,我就先從身邊的朋友開始。幾乎那時候和我相熟的朋友只要是在公司做企劃的,都會被我拉出來喝茶看雜志,然后又請朋友介紹她們的朋友給我繼續(xù)聊,有時候實在達不成5個,我就會把閨蜜們找出來,看雜志聊雜志。
總之,定的這個目標我從未放棄過。
大概一周以后,我突然就變得很會談雜志了。身邊朋友轉介紹的資源也越來越好,聊完一位企業(yè)家和PR,他們都愿意介紹身邊的朋友給我繼續(xù)聊,于是接觸的人群和品牌也越來越精準。
那個月我大致聊了100多人,后來在我做媒體的時期簽約的客戶和重要的采訪對象,絕大多數(shù)都是從我第一個月拜訪的這一百多位朋友當中介紹和產生的。這一個月的拜訪效果遠遠超出了我的期待,也影響了我整個的媒體生涯。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透過和他們的交流,了解到了我的客戶、采訪對象和讀者,了解到這個市場,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一本什么樣的雜志。
在我做完調研,信心滿滿地回到雜志社的時候,當時新一期雜志已經準備下印了,我看完之后馬上告訴社長,雜志要停刊一個月,重新做,因為我們現(xiàn)在做的雜志不是市場和讀者想要的。這也是之前這本雜志的市場一直比較低迷的原因。
社長問我,為什么要這么做?根據自己經過這一整個月的調查研究,我把對雜志的規(guī)劃和看法一一向他闡明。他聽完之后感到很意外,沒想到我對雜志和市場的理解這么深入,于是當下就組織了一場緊急編輯會議,商議停刊改版的事宜。
一開始,編輯們都非常不理解停刊的決定,其他副主編和主任也強烈反對這種做法。可是,當我把從讀者、從廣告商那里收集到的反饋、建議和市場看法一一說出來的時候,編輯們啞口無言。
雖然同事們做了多年的雜志,但由于一直埋頭工作,反而從來沒有深入到讀者和客戶群體中去做交流,了解需求,于是做出來的雜志是一本“我以為很好“的雜志,卻和市場與讀者的定位需求是脫軌的。
所以當時對于我提出來的犀利意見和改版方案,大家沒有足夠的反駁空間,因為我有足夠的數(shù)據和調研結果支持我的做法。
會議的結果就是,所有人一致同意改版,并齊心協(xié)力地把這本新雜志做了出來。事實也證明了這次改版是成功的,新改版的雜志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的廣泛好評,在企業(yè)家里傳閱率很高,廣告客戶也紛紛主動聯(lián)系我們。這個小插曲也讓我坐穩(wěn)了雜志副主編的位置。
在職場和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我們時常都會面臨各種新的挑戰(zhàn),但大部分人面對這樣的情況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都是,我沒有經驗,我不會做。而我與他們最大的不同就是,每次別人問我會不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要我想做,不管我會不會,我都說:我會!
在我看來,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態(tài)度是最重要的。一旦你下了決心,你就不會給自己找借口,當你的關注不是放在“我不會”,而是放在“我會”這個焦點上,你就會找無數(shù)種可以幫助你達成目標的方法,哪怕這個方法在一開始的時候,僅僅只是踏出一小步。
我后來的人生,也一直是在說“我會”的人生。
剛開始開公關公司的時候,有家上市公司找我做大型展會。領導問我會不會,我說會。然后,我花了一整個晚上的時間研究各大展位的設計和制作流程,第二天就開始找能夠幫我完成這項任務的人和一切資源,愣是在兩天的時間里給客戶做出了非常漂亮的方案。終于,除了公關活動外,我又開啟了新的業(yè)務板塊。
后來,我去上海爭取金投賞的分論壇承辦權,組委會主席問我,你會不會辦論壇?我說,會!
那時候的我,沒有辦過千人論壇的經驗,從策劃到執(zhí)行、到贊助、到嘉賓,都是自己去推動。在當時的城市里,那樣的論壇規(guī)模也是很少見的。我下定決心做好它,于是就自己去微博和論壇搜各種活動的照片和資料。
既然我對論壇的專業(yè)性沒有概念,那就每天想盡辦法參加所有我能接觸到的論壇,不管在哪個城市我都去學習,觀察現(xiàn)場的音響、燈光,嘉賓對話等細節(jié),不斷地和每個人聊,聊到底什么是好的論壇,然后在這個問的過程里,完成那些我所不會的事情。
后來,金投賞在廈門的分論壇辦得很成功很轟動,原定的1000多人場來了近2000人。那次之后,也拉開了廈門民間論壇和大型文化活動活躍舉辦的序幕,影響一直到現(xiàn)在。
在我們的生活里,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的,但真正的問題在于,你是愿意讓自己一直活在“我不會”的焦慮里,還是決定通過行動,把你的“不會”變成“會”。我一直是選擇后者。
如果不會,可以去學,去查資料,去問人,去看書,去親身體驗……在這個互聯(lián)網的時代,有無數(shù)的信息和機會可以幫助我們打開“不會”這扇窗,你總是可以通過每一個小小的行動,通往“我會”的這條路。
很多時候,你是有選擇的,不必活在不會的意識里,也不必一直等待別人的幫助。我們完全有能力主動去尋找答案,去完成夢想,去實現(xiàn)那個你總是可以說“我會”的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