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不可小視10%的年收益
身為哈撒韋公司主席的股神巴菲特,每年公布業績時,總要給股東寫一封信。他在信中不僅談及公司業績,展望前景,還闡述自己的投資思路。因此,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都會引起全球投資界的廣泛關注。回顧2007年,展望2008年,是老巴公布的最新一封信的內容。
信中,老巴涉及許多投資熱點,有中石油、美國房貸等,但更需投資者關注的,是老巴對股市的展望。
老巴說,假設你指望你本世紀的股市年收益率達到10%,而你的收益中,2%來自分紅,8%來自股價上漲,那么你就是在假設道瓊斯指數在2100年達到二千四百萬點(目前一萬三千點)。如果你的財務顧問向你保證每年兩位數的股市收益率,你可以和他講講這個題目。要當心那些油嘴滑舌的所謂專家顧問,當你被他們的夸夸其談騙得頭腦發熱之時,就是他們填滿自己腰包的時候。
老巴確實是以自己半個多世紀的成功投資,在告誡全球投資者,年收益率過10%,在較長時間的復利作用下,其收益之高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因為老巴半個多世紀的年均收益不過27%,足已修成全球仰慕的“股神”了。因此,普通投資者年獲10%收益,在一段時間的復利作用下,累積收益也將大大超越想象。以老巴信中所提的道指為例,也就是說現在投資一萬三千元,年收益10%,2100年本利將達2千4百萬元之巨。所以,年收益10%已不是一個小數,關鍵在于可持續。
2100年可能太久了,再舉一個香港的最新案例。2007年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增。于是,香港政府以“幸福就是毛毛雨”撥款85億元,向月薪不足1萬元的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一次注入6000元,約有130萬打工仔受惠。香港理財界則給這筆并不起眼的6000元算了一筆投資理財賬:以一個29歲的年輕供款人為例,如月薪8500元,與雇主各供款5%,每月強積金供款850元,連同今次注入的6000元,以每年強積金回報10%計,65歲退休時,即36年后,總回報可達305萬元。其中,6000元連本帶利可達19萬元。這再次說明,投資理財的本質就是運用復利效力“錢生錢”,理財投資的技巧就是選擇年收益盡可能高的市場和標的,但不能損失本金。
年收益10%,可能在內陸投資人眼中算不了什么。但在復利作用下,經過幾十年的日積月累,收益之高令人難以相信。這也是老巴在信中傳遞給投資人的一個投資秘訣,只要年收益10%,百年后道指將達2千4百萬點。假如年收益超過10%,道指將漲得更高更快。因此,年收益10%,堅持幾十年不動搖,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放眼全球也僅老巴等個別股神和少數大師能做到。
其實,2008年要贏得10%收益,也頗有難度。以追蹤滬深300指數的嘉實300基金為例,去年12月28日收盤價為1.327/份,目前收益為-12%左右。如要獲得10%收益,該基金價格將達1.459/份,需在目前價格上漲25%。放眼香港數千只海外基金,年收益10%,持續5年、10年以上的,也不是百分百,一般有三成基金年收益不足10%。因此,初涉海外投資的內陸投資人,要有“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不能奢望一夜暴富,一年翻一番,3、5年變富翁。而是老老實實的像股神一樣,每年捕捉10%的投資標的,幾十年如一年地運作,則完全有可能進入國際標準的富人行列。(中國證券報)
投資貴堅持 買基金也能成千萬富翁
有人說用基金投資很難發財。其實不然,投資基金產品很難在短期內發財,但卻是可以發財的,而且是可以發大財的,關鍵是看投資者能否遵循投資的規則。
基金投資是為普通老百姓服務的,所以幾乎人人都可以投資,人人都可以享受基金投資的收益。不同的是,有的人投資的時間長,有的人投資的時間短。投資一般按復利來計算回報,復利的威力一般人都知道,但不太相信,認為是講講故事而已。
基金投資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滿足一般老百姓的退休養老的需求。按照我們目前社會的收入水平,中等水平的工薪階層都可以做到:每年可以投資2萬元,每過5年每年投資額增加2萬元(因為升職加薪等原因),從30歲開始投資,可以投資到60歲。考慮到60歲以后物價的上升,每年需要消費40萬元,并不再增加投資。
在這樣的投資條件下,如年收益率為3%(定期存款)的話,到退休時可累計達到325萬元的資產,但在每年40萬的消費需求下,到69歲時錢就花光了,是不能達到養老的要求的。
如果同樣的投資,年收益為GDP的增長約10%水平的話,到退休時可累計達到920萬元的資產,即使在每年40萬的消費水平下,到70歲時資產可達到1685萬元,到80歲時可達到3671萬元,養老應可無憂,而且是非常的富足。
如果年收益能達到2倍的GDP增長的水平約20%的話,60歲退休時可累計達到5621萬元,70歲時可達到3.4億的資產,80歲時可達到20.6億元的資產,這可以算是發財了吧。
所以說,在相同的投資條件下,長期穩健的投資收益率是非常重要的,20%的收益率可以使人達到億萬富翁的境界,10%的收益率水平可以使人達到千萬富翁的水平。
基金投資貴在堅持,在目前國內經濟長期穩健增長的背景下,國內股市長期發展的市場環境下,輕松地通過基金投資獲得每年10%以上的長期收益應是極可能的。因此通過基金投資雖不能暴富,但可以獲得可觀的長期資產增值,當個千萬富翁也是很有可能的。(中國證券報)
基金理財應處理好十大關系
如何理性地投資基金?應樹立何種科學的理財觀?根據自己一年來的基金投資實踐與思考,我總結了基金投資必須處理好的十大關系:
一是勤與怠的關系。
無論何種理財,都要樹立正確科學的理財觀念,都要通過學習和研究掌握相關的理財知識,做到能認知、能分辨、能判斷。何況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投資人,面對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新形勢,我們既要及時了解黨政國策,把握經濟脈搏,也要熟悉基金的基本知識。
二是大與小的關系。
基金公司有大有小、基金規模有大有小。就拿股票型基金來說,規模大的基金建倉困難,但資金充裕,既可在二級市場逢低吸納,又可在一級市場認購獲利,時間一長,其持久獲利能力毋容置疑;反之,小規模基金靈活矯健,調倉迅速,在波動的市場中更顯優勢。因此,大與小是相對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是低與高的關系。
搶低恐高是大多數基民的一大頑疾,投資基金注重的是長期收益,高凈值基金既有良好的過往業績,又有長期運作的經驗和較為合理的倉位,在牛市中可能走得更好。
四是時與品的關系。
很多基金投資人注重選時,十分在意申購時機的把握,而忽視了基金品種選擇的重要性。其實只要是認準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精心選擇幾只過往業績優良,公司管理優秀,社會評價較高,投資策略認同的基金,就可以隨時投資。
五是長與短的關系。
一些基民受股民追漲殺跌、短線惡炒的影響,在投資基金時也不約而同地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今日買,明日賣,頻繁進出,不斷變換。結果,手續費沒少掏,收益也不夠理想。其實,投資基金忌短宜長,沉著冷靜,持之以恒定會賺得盆滿缽滿。
六是漲與跌的關系。
風險與收益總是成正比的,投資不同類型的基金承擔的風險不同,收益也自然會有區別。一般地,股票型基金風險最高,收益也最大。因此,既然選擇了股票型基金,就一定要冷靜看待股市漲跌,不看一時,放眼長遠,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七是新與舊的關系。
新基民大多"喜新厭舊",只認新基金,不看老基金。要知道,新基金雖有好的一面,但老基金經驗豐富,操作穩鍵,更值得關注與投資。
八是定投與單筆的關系。
定期定額投資是基金公司推出的適合工薪人士選擇的理財方式。作為穩健的投資者,要在進行一次性投入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延展性研究,對于研究中發掘的好基金品種,精選一、二進行定期定額投資,既防范和分散了風險,又提高了收益。
九是規模與結構的關系。
要根據自己的年齡、職業、收入、心理素質、抗風險能力和個人偏好等等因素,恰當地選擇基金組合。
十是"大市"與收益的關系。
脫離大的宏觀經濟背景,一味地追求個人的高收益并不現實。(上海證券報)
選好基金巧理財 運用“倒金字塔”方法買入
專家表示,在基金投資中,選擇基金投資品種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但仍有一些經驗值得借鑒,如銀河證券基金研究總監王群航建議短長結合選擇基金,挑選出短期業績和長期業績俱佳的基金作為投資品種,其背后邏輯是選擇業績持續性較好的基金。相對于業績不穩定的基金,擁有良好短期和長期業績表現的基金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更大。
也有一些基金專家主張淡化單只基金選擇,重視資產配置。因為歷史情況表明,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個人投資者,投資收益中最大部分來自于資產配置的貢獻。投資者在無法甄別基金經理個人能力的情況下,提高自身的資產配置能力是獲取超額收益的不二法門。
具體來說,運用倒金字塔方法買入基金是較為有效的投資模式,即逆股市風向而動,在股市下跌過程中,不斷加大偏股型基金配置,同時減少債券型基金投資,特別是當股市估值偏離歷史均值較大幅度時更應以倒金字塔方式操作。相反,在股市高漲時,應不斷減少偏股基金資產配置,增加債券基金配置比例,特別是當股市估值逼近歷史高點時更應如此。
倒金字塔投基法的背后邏輯是,長期來看股市圍繞估值均值波動,只有拿到更低的籌碼才能戰勝市場。正如投資大師巴菲特所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道理雖然淺顯易懂,但大多數人無法戰勝自己的貪婪和恐懼做出理性選擇,因而無法獲得超額收益,這就是股市中少數人賺錢,多數人虧損的原因,基金投資同樣如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