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土生書院 2020-08-06 06:00
中華民族擁有者無數的燦爛的文化,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很多的先哲的思想或者是經典名言,很多時候這里面都有大智慧,于是我們會在自己的日常行為中慢慢的潛移默化的將自己的行為變得好了起來,這是一種文化的熏陶,而且是常年累月的進行著的,但是有時候,我們會曲解先哲的說法。
在很多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古人都是崇尚君子的,君子的性質如果非要定義的話那是一天都說不完的,每一位先哲對于君子的定義都各不相同,但是一般來說君子都是優秀的代表,我們接觸到的很多名句都是歌頌君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都是激勵我們的句子,但是有一句就很有意思。
這句是: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咋一看,前一句說的是君子就要氣量寬大,但是后一句就莫名其妙,大丈夫就要狠毒?而且我們看了無數的古裝電視劇里面都是這么理解的,是不是這樣就是正解呢,其實我們都錯了,而且就現在90%的人都把這句話理解錯了,實際上這句話完全就是大家理解的相反的意思!
先說說這句話的出處,我們仔細考究的話其實這句話很早就存在了,但是至于是哪位先哲說的已經查不到了,后來作為一句經典的名諺使用,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就出現了紕漏,這句話本來的意思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就是說,氣量狹小的不算是君子,胸懷不廣大的不是大丈夫,但是后來,人們慢慢的誤傳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而且不光是現代人這樣理解,就連很多古代人就是這樣理解的,比如說西廂記里面就引用了無毒不丈夫的含義,到了現在這句話應該能夠作為兩種解釋來使用了,但是就文化方面,我們熟知的所有文化傳承基本上都是勸人向善的,古人尤其如此,所以說,不狠毒的不是大丈夫,這本來就是錯誤的,先哲不會教人這種理論的。
實際上,有很多的先哲的智慧和流傳下來的經典名句已經被后人曲解了,比如再說”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這根本就是錯誤的,為了套一匹狼,犧牲自己的孩子?古代人不傻吧!實際上,鞋(hai)子是北方語系中對鞋的一種叫法,只是發音為(hai),然后有文化知識不怎么好的人,就理解為孩子,可笑至極。
實際上我們遵循一個原則,首先就是自己要加強學習,這樣就不會因為別人的誤傳而跟著錯下去,流言止于智者,另外一點就是古人能夠流傳至今的至理名言都是勸人向善的,凡是感覺有教人向惡 的說法,那就一定是錯誤的,否則也不會被大家當作是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