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編本來想寫教你五點看懂上市公司財報,然后寫到一半發現,五點根本無法看懂上市公司財報,要看懂上市公司財報至少得關注數十個要點,還得看過數千份同行業公司的財報才行。所以,本期小編爭取能夠講清楚市盈率這一個指標,雖不一定能保證讀者看完后能在股市賺錢,但至少不會錯得太離譜,也算是股市入門必須懂的一個指標吧。
很多人看到股票價格漲漲跌跌很刺激,但是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股票有價值。股票之所以有價值,根本原因在于股票所代表的上市公司每年都會有利潤(或者過去有利潤)。股民買入一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他就買入了上市公司一股的權益,這一股的權益包括許多東西,包括資產、利潤等,當然也包括負債。在一般股民眼中,股票權益里利潤這一項是比資產和負債更為重要的因素,因為上市公司的廠房和設備畢竟和自己關系不大,畢竟只有等公司破產才會把廠房賣錢給股東,而利潤則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錢。上市公司每年所賺的利潤平均分配到每股上,就叫每股利潤(也叫每股收益)。比方說某上市公司總股本為一億股,而該公司今年的利潤是一億元,則該公司的每股利潤為1元。
股民當然希望看到每股利潤越多越好,但是由于每家上市公司的股價都不同,要比較每股利潤就犯難了。比方說股民A花150元買了每股收益為10元的股票,股民B花20塊錢買了每股收益為5塊的股票,到底誰更便宜些呢?由于單純比較兩家公司的每股收益沒有統一的標準,于是就有人想到,為什么不把兩家公司統一換算成每股收益為1元時要花多少錢來買?于是就有了市盈率的計算公式:市盈率=股價/每股利潤。市盈率的意義是,以多少錢購買1元的每股利潤。打個比方,15倍市盈率指的就是花15塊錢購買1元的每股利潤。說到這許多人可能也發現了市盈率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市盈率代表依靠每股利潤回收本金的年限。15倍市盈率表示依靠每股利潤,15年回本;1000倍市盈率表示依靠每股收益,1000年回本。
說到這,可能很多股民會提出疑問,如果1000倍市盈率代表著1000年才能回本,那這股票肯定沒有人買,但是為什么這樣的股票還老漲呢?這就引出了另外一個概念:動態市盈率。之前分析的是靜態市盈率,靜態市盈率是以不會變化的每股收益作為分母,還是之前的例子,股民A花150元買了每股收益為10元的股票,靜態市盈率計算的是這家公司每股收益一直為10元,花150元買回本所需要的時間。但是上市公司的利潤是會變化的,比方說這家公司第二年每股收益變成了20元,那股民A買這只股票的市盈率就變成了150/20=7.5倍,這種用公司未來可能的每股收益來計算的市盈率叫做動態市盈率。
有了動態市盈率的概念,很多股民就懂了為什么1000倍市盈率的股票也有人買,因為可能有人預期這家公司過段時間每股收益能增加一百倍,這樣動態市盈率就只有10倍。
因為有了增長的因素在里邊,用市盈率來判斷一只股票該不該買就變得非常復雜了。看起來一只股票市盈率10倍,一只股票市盈率20倍,但是如何第一只股票業績下滑50%,第二只股票業績增長100%,那么到時候兩只股票的動態市盈率分別為20倍和10倍,第二只股票反而更便宜了。
很多股民會說,如果要加入增長因素在里面的話,誰能看得準?市盈率不就沒有意義了?其實,市盈率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比方說,兩家做同樣業務的公司,實力也不相上下,但是一家公司股票市盈率為10倍,而另一家則為5倍,你會買哪家呢?你當然會買5倍的那家,因為10倍那家業績得增長一倍才等于和5倍那家賣得一樣便宜,但業績增長一倍談何容易。
市盈率是橫量股價是否便宜最重要的指標,市盈率越高,你就得對該公司的業績增長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市盈率過高,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就很有可能達不到你的要求。打個比方,1000倍市盈率的股票表示你要1000年回本,這你肯定不能答應,你能承受的投資極限是10年回本,那么這家市盈率為1000倍的公司利潤得增長100倍才能滿足你的要求。然后你再思考一下這家公司的業務,有沒有利潤增長100倍的可能,這樣,你就能初步確定這只股票值不值得買了。
當然,市盈率只是從利潤的眼光看公司的股票值不值得買,但是即使兩家公司賺了同樣的利潤,股價可能完全不同,這樣就需要研究上市公司另外的指標了,小編將在以后的財技中講解。(文/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