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相伴,幸福安康
人的晚年要想得到幸福,必須擁有“四老”,老伴、老本、老窩和老友。“四老”相伴,幸福安康。
老伴 生理學家試驗證明:人到晚年,風燭殘年,必須有個老伴在身邊,相濡以沫,陪伴終生.人的生命才能延長。一項統計資料表明,配偶健在的老人比喪偶的老人壽命平均高出8.6歲。如果身邊沒有老伴,孑然一身,對身心健康十分不利,須知老伴的關愛跟兒女的照顧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親情,老伴老伴,就是到老相伴。
老本 老年人到了晚年,如果手中沒有一點兒積蓄,囊中羞澀,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或者經常向兒女抻手要錢,要看子女的臉色,何談幸福之有?人們從年輕時就要為自己積攢一筆豐厚的養老金,以備晚年不測。平常教育子女要自力更生,不要把眼睛盯在父母的口袋上。有的老人把自己的血汗錢拿出去炒股或進行其他風險投資,這是要擔很大的風險的。一旦血本無歸,那可要后悔終生。應當把老本存在國家銀行里,要用時隨時支取,既安全又方便。
老窩 老有所居,這是老年人幸福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家的基本載體就是房子,葉落歸根,根在何處?根就是擁有自我產權的房子。有了老窩,老人辛辛苦苦—輩子,就可以在安逸舒適的棲身之地歡度殘年余生。有條件的老人可在離兒女們較近的地方單獨買一小套房子,跟兒女分開過;老人跟兒女來回走動,倒顯得親熱和諧。
老友 人到晚年,倘若沒有幾個老朋友,是十分遺憾的事。人到老年,孤獨寂寞是免不了的,兒女不在身邊,老伴又不能終生廝守,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凄涼得很。如果結交幾個老友,時常走動走動,擺棋局,喝兩盅,談天說地,嬉鬧逗笑,或者到公共場所一塊兒參加健身娛樂活動,十分愜意開心。人是社會之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人到晚年,容易被社會遺忘,自己更應主動認同社會,融入社會,與社會攜手共進。而結交老友,則是融入社會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