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等滲性脫水----外科最常見的脫水。任何等滲液大量丟失所造成的脫水在短期內均屬等滲性脫水。
(1)常見原因:麻痹性腸梗阻 大量體液潴留于腸腔內大量抽放胸、腹水大面積燒傷嘔吐、腹瀉腸瘺
(2)等滲性脫水對機體的影響:細胞外液丟失為主,細胞內液變化不大,通過不感蒸發導致高滲性脫水。補
液不當只補水分會導致低滲性脫水。
(3)等滲性脫水防治原則? 防治原發病、輸液以2/3~1/2張力的電解質溶液為宜。
2. 高滲性脫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特點:
1)、失水多于失鈉,高鈉血癥:血清鈉濃度>150mEq/L、血漿滲透壓>310mOsm/L
2)、細胞外液量減少
(1)病因 單純失水:經肺失水呼吸機過度通氣;經皮膚失水發熱或甲亢,燒傷暴露療法經腎失水:尿崩癥
失水大于失鈉:低滲液的喪失:胃腸道失液,嘔吐和腹瀉,腸梗阻;大量出汗:感染高熱;腦外傷:中樞性高熱
經腎喪失低滲尿肝硬化腹水:反復利尿
(2)高滲性脫水機理防治原則:防治原發病;供給飲水。在單純失水的病人,應補充水分或在失水多于失鈉
的病人在主要補水的同時,也要適當補鈉鹽。
3. 低滲性脫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以失鈉多于失水,血清鈉濃度<130mEq/L,血漿膠體滲透
壓<280mOsm/L為主要特征
(1)病因 體液喪失后只補水:嘔吐腹瀉后只補水或葡萄糖、大汗后只補水、大面積燒傷后只補水。
腎性失鈉:水腫患者長期連續使用排鈉性利尿劑、急性腎衰多尿期、失鹽性腎炎、Addison病(醛固酮分泌減少)
(2)對機體的影響---易發生休克:早期細胞外液容量未顯著減少時,細胞外液滲透壓低、ADH分泌下降,有
低滲尿。另外細胞外液向細胞內液轉移,導致血容量下降,二者共同導致細胞外液容量下降。
(3)治療原則:適量補充高滲鈉鹽,限制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