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不能真正獲得快樂,一定要把微笑的面具解下來,這是每個“微笑的抑郁”患者走出抑郁的開始。
抑郁和微笑,兩者本來是對立的。現在怎么碰在一塊了?逗樂了全世界的美國著名影星羅賓·威廉姆斯,卻沒能逗樂自己。他因嚴重抑郁癥而自殺身亡。悼念威廉姆斯的網友中,有人留下了這樣的文字:“最孤獨的人最親切,最難過的人最燦爛,這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其他人遭受同樣的苦難。”一位16歲的英國少女因抑郁癥自殺,而在周圍所有人眼中,她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姑娘,學習不用父母操心,笑起來沒心沒肺,在他人眼里,永遠展露出一副可愛的模樣,誰也想不到她會自殺。直到其家人為她整理遺物,才發現一張寫著“I’m fine”(我沒事)的手紙,但倒過來,卻分明寫著“help me”(救救我)幾個字。
我們不難發現:抑郁的表現,不僅是孤獨和苦悶,有時表現為微笑。笑靨如花的他們,陽光活潑的他們,其內心早已被抑郁的黑洞所吞噬。
微笑成為一個面具,掩蓋了他(她)患病的真相。微笑成為一件外衣,包裹了一個陰暗的靈魂。微笑是一種假象,掩飾了自殺的結局。他們的說和做,具有表演性質,與他們真實的體驗缺乏內在的一致,他們是在表演人生,白天是在做戲。因而這種微笑的抑郁更加危險。
微笑抑郁的特點是:明明很生氣,卻又假裝很開心;常常心里想的是“不”,但嘴里發出的聲音卻是“好”;明明悲憤不已,卻不得不強顏歡笑;明明需要停下來歇一歇,卻不得不繼續前行。即使內心再失落、再痛苦、再煎熬,甚至想自殺,也會裝作若無其事,營造出“我可以、我不錯”的假象。以至于周圍的人們,都認為他(她)日子過得很好。不知道的是他們回家之后,摘下面具,往往會失聲痛哭一場,沉浸在深深的自我譴責的情緒之中。
內心悲傷,表面卻微笑,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描述為“防御”。一方面,微笑保護自己免受他人的懷疑,幫助自己掩飾內心的悲傷和羞恥感;另一方面,每一次在假裝“一切都好”的時候,其內心卻越發感受到自己無法被他人所理解,心情越發悲觀厭世。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奧莉薇亞·雷姆斯警醒世人:“微笑型抑郁癥由于隱蔽良好,外人不易察覺,讓患者自殺的風險更大。”微笑的抑郁乃是自欺欺人。
許多微笑的抑郁癥病人認為,精神疾病是一種不光彩的病,患抑郁癥是人生的奇恥大辱。抑郁癥等于是精神病。他們為了事業、家庭,用微笑來維護自己的面子,用開心來掩飾自己的痛苦。他們不愿意傾訴、不愿意放棄“尊嚴”,不愿意服藥,進入了一個非常可怕的惡性循環。他(她)盡管內心深感壓抑、憂愁和悲哀,但在表面上裝得毫不介意。患抑郁癥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微笑來掩飾這種疾病。據研究,微笑抑郁癥發生在高學歷和成功人士中的概率更高。因為較高學歷和良好修養讓他們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
微笑的抑郁最大的風險在于易被忽視。他們的抑郁不但很難被身邊人發現,有時候就連本人也難以自省。由于心理疾病本身存在一定的隱秘性,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若沒有及時就醫,他人很難察覺出來。在臨床中,不少患者甚至不認為自己連續情緒低落是一種病,在向家人傾訴后,家人也只認為這種低落情緒過幾天就會不治而愈。因為他能和別人友好相處,令外界誤以為他的社交能力、自控能力比普通人更好。當他們一旦出現異常行為或自殺時,很多家屬都感到震驚或莫名其妙。等到他們的親友發現他以自殺來尋求解脫,往往為時已晚。
說白了,抑郁乃是一種心理的疾病,一種常見病,一種老、中、青年人都可能患的病。患了抑郁癥,和患感冒一樣,不應感到羞恥。抑郁是一種心靈的感冒。患了感冒就要吃藥、出汗,必要時要打針。微笑的抑郁同樣是可治的,對癥下藥,積以時日,就能治好。但第一步,一定要把微笑的面具解下來,要為自己解套。隱藏和逃避痛苦不能解決問題。假如你不能真正獲得快樂,那么,從現在開始,請不要再自己騙自己——這是每個“微笑的抑郁”患者走出抑郁的開始。
走出了第一步,第二、第三步,將會走好。(吳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