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書法作品欣賞 |
作者:蔡京 來源:拙風文化網 |
蔡京(1047~1126),字元長,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蔡京書法以唐人風格特別是柳公權立身,勁健矯捷,雖魄力甚強而含蓄不足。董其昌云:“元長書法似米南宮。”墨跡有《節夫帖》、《宮使帖》等。 蔡京《節夫帖》32.3×42.3cm 《節夫帖》,全稱《致節夫親契尺牘》。冊頁。載宋人法書第三冊之第四開。本幅紙本,墨跡。縱32.2厘米,寬42.3厘米。行書。此帖流傳有緒,鈐有鑒藏印記,有“神奇”、“墨妙”、“安氏儀周書畫之章”、“王元美鑒賞”、“薛氏家藏”等。 此帖書法近似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筆力雄健,氣勢亦不同凡響。盡管他的書法似米芾,但從他那姿媚的筆法來看,還是從唐人書法入手,直溯“二王”,即從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細的筆意與健麗的體態。用筆揮灑自然,而不放縱的高雅格調;結字方面,字字筆劃輕重不同,出自天然;起筆落筆呼應,創造出多樣統一的字體;分行布白方面,每字每行,無不經過精心安排,做到左顧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應,達到了氣韻生動的境地。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對蔡京較高的書法造詣應給予一定的地位,決不能因人廢字,應客觀地來評述他的書法才好。
蔡京尺牘《宮使帖》
蔡京《元祐黨籍碑》 北宋刻石,亦稱《元祐黨人碑》、《元祐奸黨碑》。宋徽宗即位后,聽蔡京之言,將哲宗元祐中任職、曾對王安石《新法》不滿的大臣數百人列為“元祐奸黨”,并將其名單刻石,頒布全國。這就是有名的《元祐黨籍碑》。共有三種:一,崇寧元年(1102)徽宗趙佶正書,刻于內府端禮門。未幾即毀。二,崇寧二年(1103)蔡京書,勒令諸州據以刊石,次年亦奉詔毀。三,崇寧三年(1104)刻于朝堂。正書,無書人姓名,已毀。碑文列司馬光、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等309人為奸黨,亦毀。今傳世者,惟廣西壯族自治區有兩刻石:一在桂林龍隱巖石壁間,為慶元四年(1198)戊午梁律刊,后有吉州饒祖芫跋,字較大,石已剝落,且被鐫刻八分書已漫漶三分之一;另一,在融縣真仙巖壁間,系嘉定四年(1211)沈重刻,下有跋。沈乃“黨籍”中列名的沈千之曾孫,家藏有此碑舊拓?!督鹗途帯吩疲?#8220;趙佶、蔡京書法,皆為一代高手,以書法故,此碑自未可以人以事全廢也。” 蔡京跋《趙佶雪江歸棹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蔡京題趙佶《聽琴圖》詩 《聽琴圖》是宋徽宗趙佶的畫作,蔡京深得他的寵信,所以在他的繪畫作品上多有蔡京的題記,題詩。蔡京書法如《鐵圍山叢談》所譯:“字勢豪健,痛快視著。”但后世惡其為人,往往鄙薄其書法。 蔡京題額《大觀圣作之碑》 《大觀圣作之碑》碑文是宋徽宗趙佶用瘦金體所作,當時的書法博士李時雍摹寫上石后,由石工刻成的。額上“大觀圣作之碑”六字是蔡京所寫。此碑現藏于西安碑林第三室,據調查,河南新鄉、河北趙縣、山東泰安等地均有此碑出現。 蔡京《十八學士圖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