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之祖——司馬懿
從三分歸晉到唐朝統(tǒng)一以前的這段時期歷史上叫做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這個時期王朝在時間和空間上更迭迅速,所以一直是一段比較混亂的歷史,今天小女子就來捋一捋這段歷史的時間和空間順序。
西晉的短暫一統(tǒng) 西晉由司馬懿的后人司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定都于洛陽。這時的蜀國已經(jīng)被滅,但是吳國還沒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結束,西晉完成了統(tǒng)一。此時西晉的疆域版圖幾乎就是傳統(tǒng)的中國疆域版圖。西晉亡國于公元316年,如果從滅吳統(tǒng)一算起,西晉只立國37年,傳五位皇帝,是一個曇花一現(xiàn)的統(tǒng)一王朝。
西晉的建立者——司馬炎
滅亡西晉的“五胡亂華” 從東漢時期開始,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對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控制以及補充內(nèi)陸勞動人口的不足,經(jīng)常招引或者強迫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遷入內(nèi)陸。到西晉的時候,內(nèi)陸少數(shù)民族的數(shù)量已經(jīng)相當多,這些少數(shù)民族當中,以匈奴、鮮卑、氐,羌,羯的數(shù)量最多,史稱“五胡”。西晉八王之亂以后,國力大大衰弱,內(nèi)遷的少數(shù)民族由于不滿晉王朝的殘暴統(tǒng)治,紛紛趁機起兵,圍攻晉國,史稱“五胡亂華”。最后由匈奴于公元316年滅亡了西晉。
偏安一隅的東晉 西晉王朝滅亡以后,公元317年,晉朝宗室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一帶)建立了政權,史稱東晉。東晉政權建立以后,在江南吳姓氏族的支持下,逐漸穩(wěn)定住了局勢,控制了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加上北方的晉朝氏族及宗室南渡,陸續(xù)支持司馬睿,使得東晉政權逐漸穩(wěn)定下來,得以偏安一隅。直到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司馬氏稱帝,東晉滅亡。而此時的長江以北地區(qū),入侵后的五胡相繼建立了十六個政權(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史稱“五胡十六國”。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的拓跋氏統(tǒng)一了北方,歷史正式進入南北朝時代。由于東晉和五胡十六國是并存的,所以這段歷史時期又被稱做“東晉十六國”時期。這一百多年當中,北方一直處于一個混亂局面,而南方的東晉政權則相對平穩(wěn),無論是北方的南侵還是東晉的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東晉的建立者——司馬睿
南北朝時期 上承東晉時期的南北對峙局勢,南方于公元420年,劉裕取代晉朝政權,建立劉宋政權為標志,南方首先進入南北朝。而北方則是由鮮卑的一支——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政權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于公元439年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雖然南方和北方仍然處于一個分裂對峙的局面,誰也沒法征服誰,但又各自都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所以史稱南北朝。
北朝的第一個政權是北魏,由鮮卑的拓跋氏于公元439年建立,于公元534年發(fā)生分裂,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東魏和西魏政權表面上由鮮卑拓跋氏的后人繼承,實際權力則掌握在高歡和宇文泰手中,所以,東魏和西魏政權不久就分別被高歡和宇文泰竊取,分別建立了北齊和北周政權。北齊政權承襲自東魏,由高歡的兒子高洋于公元550年建立,而北周政權則承襲自西魏,由宇文泰之子宇文覺于公元556年建立。公元577年,北齊被北周吞并。
南朝的第一個政權是劉宋,由劉裕于公元420年取代晉朝政權而建立。公元479年,蕭道成篡奪劉宋政權,建立蕭齊政權。公元501年,蕭衍篡奪蕭齊政權,建立蕭梁政權。公元557年,陳霸先篡奪蕭梁政權,建立南陳政權。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南北朝重新歸于一統(tǒng)大家都知道,南北朝最后統(tǒng)一于隋朝。隋朝的建立者為北周外戚楊堅,即隋文帝。公元581年,北周靜帝禪帝位于楊堅,楊堅建立隋朝,北周滅亡。公元588年,楊堅發(fā)動吞滅南朝的戰(zhàn)爭,以其子楊廣為主將,并于589年滅亡南陳。至此,南北朝時代徹底結束,中國再度統(tǒng)一。
隋文帝——楊堅
小女子自幼喜歡對對子,以后我的每篇文章末尾都會附一個上聯(lián),歡迎喜歡的朋友對上你的妙語。
今日奉上上聯(lián):三國兩晉南北朝 亂哄哄 你方唱罷我登場
下聯(lián):?
非原創(chuàng)求被打,衛(wèi)星:suchu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