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周朝實行分封,其中太公望被封在齊地,說起太公望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他還有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姜子牙。太公望,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別號飛熊,又稱呂尚。
自受封之日起,之后的西周和春秋時期,齊國都是呂尚的后人姜姓呂氏當(dāng)國君,稱為姜齊。但到了戰(zhàn)國時期,齊國變天了,姜姓呂氏被人取而代之。為什么齊國政權(quán)會被人奪???事情還得從一個小國說起。
陳國,是西周分封的一個弱小諸侯,總是受到周邊強國欺凌,但就是這種情況,這個小國還挺多事。
前707年,陳桓公重病,其異母弟公子佗發(fā)動政變,殺了太子免,在哥哥去世后自立為陳國國君,是為陳廢公。
陳廢公性喜淫獵,到處亂逛,結(jié)果被陳桓公的次子公子躍給干掉了,公子躍即位,是為陳厲公。
次年,陳厲公生了個兒子,正巧周太史經(jīng)過陳國,陳厲公就讓周太史用《周易》給兒子算一卦,得到的卦象是觀卦變否卦,周太史神神叨叨地說了一堆,大意就是這個孩子的子孫會奪取一個姜姓國家的政權(quán),但要在陳國滅亡以后。
不知道是不是信了周太史的占卜,陳厲公給兒子取名完,難道是盼著陳國早點玩完?結(jié)果陳國沒完,陳厲公完了。前699年,陳厲公的弟弟公子林發(fā)動政變,弒殺陳厲公,自立為君,是為陳莊公。
公子完一下子從國君之子變成了國君的侄子,地位驟降,只當(dāng)了個大夫。
沒幾年,陳莊公去世了,其弟公子杵臼接過君位,是為陳宣公。陳宣公長壽,當(dāng)了四十幾年的國君,結(jié)果越老越糊涂,竟想廢長立幼。
前672年,陳宣公立寵妃之子公子款為太子,但他見廢太子御寇與公子完交好,以為他們密謀不軌,就殺死了太子御寇。太子御寇一死,公子完的心拔涼拔涼的,傳說中虎毒不食子,自己這叔叔比老虎還毒,我還是趕緊跑吧。
公子完拖家?guī)Э谂艿搅水?dāng)時正義的化身——齊桓公治下的齊國,尋求政治避難。齊桓公大大方方地接納了他,反正在他眼中陳國就是一只小螞蚱,翻騰不出什么浪花。
齊桓公看出了公子完的才華,就想封他為卿,公子完初來乍到,哪敢接受,就委婉推辭了,但還是被任命為管理百工的工正,畢竟齊桓公要在列國面前展示他霸主的大度。
公子完就這么在齊國待了下來,很快還撞了桃花運,因為齊國的一位大夫齊懿仲看上了他,想把女兒嫁給他。春秋時期,婚姻大事,老天爺說了算,于是齊懿仲給公子完算了一卦,結(jié)果是公子完的后人五代以后就能與正卿并列,八代以后,地位無人能及。齊懿仲很高興,就把女兒嫁給了公子完。
公子完摟著老婆打著工,日子過得美美的,而且還改了氏。先秦時期跟現(xiàn)在不同,當(dāng)時的人們有姓有氏,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比如陳國公室是媯(guī)姓陳氏,公子完就是陳完,而不是媯完。
姓一般不改,而氏是搬個家都能改的,陳完估計是覺得自己在齊國過的生活跟之前有明顯區(qū)別,為了向往新生活,他給自己改了氏。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懷念過去,他改字不改音,新?lián)Q的氏在古音里跟陳是同音的,這個氏就是田。從此,陳完就變成了田完。
田完從此就齊國扎根了,他去世后,其子世襲工正之職,默默無聞,但到了田完的孫子田須無時,田氏大有起色,田須無侍奉齊后莊公,深受齊后莊公的賞識和寵愛,這給田氏帶來了巨大的政治機遇。
田須無去世后,他的兒子田無宇繼爵,并借著父親的恩寵,步入政壇。后來,田無宇力排眾議,勸齊后莊公斷然出兵伐衛(wèi)、晉,取得了勝利。田無宇因功得寵,齊莊公還將自己的女兒孟姜嫁給了田無宇。從此,田氏與呂氏結(jié)姻,地位迅速升高,齊國引狼成功。
田無宇生活的時代,正好是齊國歷史上最混亂的一個年代,內(nèi)亂頻發(fā),先是權(quán)臣崔杼弒殺齊后莊公,接著另一個權(quán)臣慶封又干掉了崔杼,大權(quán)獨攬。而在這些政變背后,伴隨著的是齊國國君權(quán)力的下降,各卿大夫家族勢力不斷擴大。
經(jīng)過多年的經(jīng)營,田無宇已經(jīng)搖身一變成了齊國的卿大夫,作為新晉勢力,他需要搞死舊有勢力來重新分配地盤,獲得足夠土地,于是他先與欒氏、高氏、鮑氏三大家族聯(lián)手,搞掉慶封的慶氏,而后又與鮑氏聯(lián)手,逼走欒氏與高氏,完全控制住齊國政權(quán)。
但呂氏樹大根深,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撼不動它的根基,精明的田無宇聽從了晏子的勸告,急流勇退,把執(zhí)政權(quán)交還給齊景公。此舉看似愚蠢,實則高明之至,因為身為卿大夫的他退居幕后,權(quán)力并沒有銳減,只是小了點,但就是這一點,卻為他換來巨大的政治聲望,主動放權(quán)以示期待和平的田無宇被早已厭倦權(quán)臣相爭的齊國百姓擁護愛戴。
嘗過這個甜頭后,田無宇更加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他把前臺讓給齊景公去表演,自己則默默地收買人心。田無宇采取的方法跟今日那些公司花錢買流量的手段相類似,都是賠本賺吆喝,雖然賠本,但卻為家族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其實獲得了更大的利益。
田無宇死后,謚號桓子,所以被稱作田桓子,他在世時田氏勢力已經(jīng)很大了,行政上取民心,軍事上蓄武力,完全一副要造反的架勢。田桓子去世后,其子田釐子繼續(xù)惠民工程,比如用大斗借糧食給百姓,用小斗收回,在齊國政府高稅收的背景下,民心竟相歸附。
此時的齊國,姜姓共有三家勢力:國君呂氏、卿大夫國氏和高氏,三家都是太公呂望的子孫,所以跟野心勃勃的田氏斗爭激烈,但隨著民心所向,天平已然倒向田氏。齊景公死后,田釐子耍了一手廢立大戲,終于掌握了齊國實權(quán),成為齊國國相。
田釐子去世后,其子田恒為相,就是田成子,因為避漢文帝劉恒名諱,他又被稱為田常。田恒雖為國相,但還有一個右相監(jiān)止跟他分權(quán),于是田恒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監(jiān)止,并弒殺了齊簡公,走上專權(quán)之路。
但對篡位來說,這還不夠,田恒又做了三項措施,一是交好各路諸侯、卿大夫,當(dāng)然,是以齊國的名義交他田氏的好,比如救援晉國的范氏和中行氏;二是擴大封地,田恒在削弱其他卿大夫的同時,把自己的封地擴大了很多倍,比國君的食邑還要大;三是擴大家族,田恒挑選選齊國七尺以上女子入后宮,并且不禁止門下賓客出入后宮,所以到去世時,田恒有了七十多位兒子。
田常死后,其子田盤(即田襄子)繼任為相,接著把眾多兄弟都分到齊國各地做城邑的大夫,與此同時晉國韓、趙、魏三家瓜分知氏的領(lǐng)地,田盤和三家互通使節(jié),此時,三家?guī)缀豕戏至藭x國,田氏也幾乎擁有了齊國。
再接著,韓趙魏三家分晉,齊國的變天,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田襄子去世后,田莊子和田悼子相繼出任齊相,在這數(shù)十年間,他們的主要目的只有一個,活動于列國,謀求封侯,取呂氏而代之。
田悼子去世后,其子田和繼任,此時的國君是齊康公,面臨亡國之禍的他毫無辦法,終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最后田和被田和送到大海邊,只給一座城做食邑,權(quán)作對其祖先的祭祀費用。從此,呂氏國君過起了面朝大海,春暖花不開的生活,田和則還在為封侯奔波,他在不斷尋求成功先行者魏國(此時魏國為列國最強)的幫助。
前387年,田和與魏武侯在濁澤相會,田和請魏武侯轉(zhuǎn)告周天子,請列為諸侯。魏武侯照做了,派使臣報告周天子,請求立田和為諸侯,周天子準(zhǔn)許,于是第二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于周朝王室,至此齊國的呂氏政權(quán)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從田完奔齊算起,田氏經(jīng)過286年的努力,最終掌控了齊國,而陳國,已經(jīng)在前478年徹底滅亡了,周太史的卦還真算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