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國泰民安 于 2012-9-25 21:42 編輯 月見草花語:沐浴后的美人、默默的愛
月見草的花在傍晚慢慢的盛開,至天亮即凋謝,是一種只開給月亮看的花。
月見草是本世紀發現的最重要的藥用植物。種子含油20~30%,油中70%為亞油酸,8~9%為人體必需的γ-亞麻酸。可治療多種疾病,調節血液中類脂物質,對高膽固醇、高血脂引起的冠狀動脈梗塞、粥樣硬化及腦血栓等癥有顯著療效。
月見草原產于美洲一帶,印地安人在數百年前就已發現月見草的醫療價值,將整顆的月見草浸泡在溫水中,制成湖狀的膏藥治療淤傷并且也將之敷于皮膚表面用來治療皮膚的外傷與皮膚炎。
中文學名:月見草
英文名:Evening primrose
拉丁學名:Oenothera erythrosepala Borb.
別稱:夜來香、待霄草、山芝麻、野芝麻、晚櫻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桃金娘目
科:柳葉菜科
屬:月見草屬
產地:原產北美,17世紀經歐洲傳入我國。
分布區域:北美洲、南美、阿根廷、中國
形態特征:
月見草為柳葉菜科多年生草本,常作1~2年生花卉栽培。一年生高60一90cm,二年生植株高100-140cm。株直立或斜上,少分枝,具粗長毛。下部葉線狀倒披針形,莖生葉披針形,無柄。穗狀花序,不分枝,或在主序下面具次級側生花序,花黃色,傍晚至夜間開放,有清香。果上部常增粗。花期7~9月。
月見草和曇花一樣夜間開放,故別名“夜來香”,香氣宜人,適于點綴夜景,配合其他綠化材料用于園林、庭院、花壇及路旁綠化。
月見草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 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忌積水,抽蔓開花需要一定的低溫刺激。月見草自播能力強,經一次種植,其自播苗即可每年自生,開花不絕。
月見草也可盆栽擺放陽臺觀賞,在靜夜的月光下,陣陣幽香令人神清氣爽。
品種簡介:
我國東北地區原有的月見草都是野生植物,為了滿足國內、外市場對月見草油的需求,近年來已進行了大面積人工栽培,在吉林、遼寧、內蒙古地區已有大面積種植,并且通過科研攻關,高產量、高含油的月見草已經培養成功。
月見草同屬植物約l00種,常見栽培的有:待宵草(O.drummondii);香待宵草(O.odorata);美麗月見草(O.speciosa)等。
藥用價值:
中醫用于治療腸胃問題、氣喘、咳嗽、傷口的愈合及婦女病。它能減除女性生理期的疼痛及不適,能擴張血管,促進血循及調理荷爾蒙,緩解經期的不順與經痛,甚至改善更年期障礙。
西藥藥品中月見草的定義如下:
中文名稱:月見草
簡寫拼音: YJC
英文名稱: Evening Primrose
所屬類別:調節血脂及抗動脈硬化藥
適應癥: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及肥胖癥等。
用量用法:口服:一次1.5-2.0克,一日2次。
注意事項:少數患者于服藥初期有稀便,個別患者有惡心,胃不適,偶見肝區疼痛或下肢浮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