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一百多個品種,中國是其最主要的起源地,其中55種產于中國。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目前商業上主要的百合種類包括東方百合、亞洲百合、鐵炮百合、OT雜交百合、LA雜交百合、OA雜交百合以及LO雜交百合。
一、東方百合(Oriental
又稱香水百合,是由天香百合、美麗百合、日本百合、紅花百合、湖北百合等作親本經過復雜的雜交選育而成,由于該系列的親本主要來自東方,故稱其后代為東方百合。東方百合花大,盛開時花徑達15~20厘米,花色艷麗,色彩豐富,香氣怡人,在市場上最流行。花朵數較少,一般在三到五朵之間,具香味。花型姿態多樣,有花蛾花朵平伸形、碗花形等;花色較豐富,花瓣質感好,有香氣。生長期長,從定植到開花一般需16周。要求溫度較高,生長前期和花芽分化期為白天,20℃左右,夜間15℃。夏季生產時需遮光 60-70%,冬季在設施中栽培對光照敏感度較低,但對溫度要求較高,特別是夜溫。
但種球價格較高,栽培技術水平要求也較高,且生長周期長。生產上常用且市場反映較好的東方百合品種有泰伯(Tiber)、索蚌(Sorbonne)和西伯利亞(Siberia)和星球大戰等。
泰伯(Tiber)成品花花苞大,粉紅色,最多可有7~8個花苞。植株高度約為90~105厘米,生長周期95~98天,花頭朝上,易于包裝運輸,但有輕微的葉燒現象,種植時需多加注意。
索蚌(Sorbonne)成品花花苞中等大,粉紅色,最多可有8~9個花苞。植株高度約為100~105厘米,生長周期95~102天,花頭朝上,易于包裝運輸,無葉燒現象。索蚌,就是粉百合中的佼佼者,在粉百合中花型最大,甚至可跟西伯利亞相媲美。它的花瓣邊緣白,中間粉紅,顏色新鮮艷麗,花期10天以上,目前很受歡迎。
二、亞洲百合(Asiatic
由卷丹、垂花百合、川百合、朝鮮百合等種和雜種群中選育出來的栽培雜種系,由于該系列的親本主要來自亞洲,故稱為亞洲百合。亞洲百合花比東方百合大,沒有香味,顏色也以白和橙黃為主,有少量紅色和粉色。種球便宜,市場售價也較低。生產管理相對粗放,適應性強,耐堿性土壤。生產上用的鱗莖規格較其他系列的小,花朵向上開放,花色鮮艷,生長期從定植到開花一般需12周。生長前期和花芽分化期適溫為白天18℃左右,夜間10℃,土溫 12-15℃。花芽分化后溫度需升高,白天適溫23-25℃,夜間12℃。適用于冬春季生產,夏季生產時需遮光 50%。該雜種系對弱光敏感性很強,冬季在設施中需每日增加光照,以利開花。若沒有補光系統則不能生產。
生長周期較短。生產商常用的品種有布魯拉諾(Brunello)和普瑞頭(Prato)黑人蒙特,白天使,棒棒糖,信使等。
布魯拉諾(Brunello)成品花花苞中等大,金黃色,最多可有9個以上花苞。植株高度約為90~100厘米,生長周期70~75天,花頭朝上,易于包裝運輸,無葉燒現象。
三、鐵炮百合(Longiflorum
又叫麝香百合,是由我過臺灣的百合及其衍生雜種和麝香百合為親本培育而成。花為喇叭形,白色,花香濃郁,平伸,花色較單調,主要為白色。屬高溫性百合,白天適溫25-28℃,夜間18-20℃,生長前期適當低溫有利于生根和花芽分化。夏季生產時需遮光50%,冬季在設施中增加光照對開花有利。從定植到開花一般需16-17周,生長期較長,有些品種生長期短,僅10周。鐵炮百合栽培簡單,但對光照不足敏感,應盡量在光照充足的季節生產。另外,由于所需冷處理的時間較短,較易感染病毒。
栽培品種有白天堂(White Heaven),該品種成品花花苞小,白色,最多可有4個花苞。植株高度約為105厘米,生長周期90~100天,花頭朝上,易于包裝運輸,有輕微葉燒現象,花頭朝外,不利于包裝運輸。用母球鱗片自繁籽球,繁殖系數大,容易成球。
四、新雜交系列
為了培育具有更多雜交優勢的百合,育種家又將以上三個系列的百合進行了雜交,培育出了OT雜交百合、LA雜交百合、OA雜交百合以及LO雜交百合。目前商業上應用較多的是OT雜交百合和LA雜交百合。
(一)
由東方百合和喇叭百合為親本雜交選育而成,具香味,市場較好的品種有木門(Concador)、黃精靈(Yelloween)和諾賓(Robina)。
木門(Concador)成品花花苞大,黃色,最多可有5~7個花苞,植株高度約為110~135厘米,生長周期95~105天。市場較認可的黃花品種,容易種植,沒有葉燒,然而在氣溫高的情況下也會“彎頭”,做盆花種植塑形較好。缺點是花頭朝外,不利于包裝運輸。
黃精靈(Yelloween)成品花花苞小,黃色,最多可有8個以上花苞,植株高度約為120厘米,生長周期91天。花頭朝上,易于包裝運輸,無葉燒現象。
諾賓(Robina)成品花花苞大,粉紅色,最多有3~5個花苞,植株高度約為120~135厘米,生長周期107天,花頭朝上,易于包裝運輸,無葉燒現象。此品種目前市場上由于量少而價高,消費者并不是很認可。
(二)LA雜交百合
以亞洲百合和鐵炮百合為親本雜交選育而成,長勢旺盛,抗病性強,花色花形與亞洲百合相似氣人有香味,有取代亞洲百合的趨勢。
耀眼(Aladdin)成品花花苞中等大小,亮黃色,最多有8個花苞,植株高度約為100厘米,花頭向外約60度角,無葉燒現象。
在中國的市場上,東方百合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估計已經超過90%。在世界上其他市場,雖然東方百合的比重沒有如此之高,但是整體來看,東方百合的種植面積也在增加,其他類型正在減少。另外,0T雜交百合正在成為未來百合發展的方向,比如黃精靈和木門在除中國的其他市場已經慢慢成為前10大品種之一。
切花百合栽培管理要點 (一)
品種及栽培季節
本省商業性大量生產的百合切花種類,可區分為鐵炮百合、東方型雜交百合、及亞洲型雜交百合等叁大類。其中以亞洲型百合色彩最豐富,有金黃、黃、橙黃、玫瑰紅、橙、深紅、粉紅、白色、以及雙色或混合多色帶斑點等,花朵較小而多,向上開放,生長期較短。東方型百合花朵大,向側面開放,具特殊香味,生長期較長,品種較少,有桃紅色、紫紅色及白色等。
選擇合適的品種及適當的栽培季節,是生產百合切花的第一要件。為順應市場需求及消費者喜好,并配合各種節慶較多之季節宜慎選品種,如GrandCru (黃色紅心)、GranParadiso(深紅)、Prominence(橙紅色)、Jolanda(橙色)、Positano(橙色)、SanFrancisco(黃色)、Dreamland(黃色)、Pollyanna (黃色)等亞洲型百合品種,及東方型百合StarGazer、CasaBlanca(香水百合)、LeReve等品種,皆能適應本省栽培環境,且性狀表現均甚為優良。
一般亞洲型百合生長期較短,大約2~3個月時間即可完成一次切花生產,而東方型百合生長期較長,約需3~4個月;因此在本省平地從9月中下旬一直到翌年3月中旬皆可種植,若要生產夏季切花,則需選擇海拔600~800公尺以上之地區,否則生產之百合切花品質不佳,并且盲芽率會相對地增加。
百合種球繁殖
百合球根大量繁殖,一般是採用鱗片扦插的無性繁殖法,種子繁殖要到第3年才會開花,通常只有育種家在做育種選拔時才採行,至於組織培養法,多數是在繁殖無病毒母本或新品種時採行,例如荷蘭每年即生產超過1,000萬株的組織培養苗。唯國內目前對於新品種的權利,還沒有法令保護,也無專門選育百合品種的單位,又如向國外引進有專利的新品種來繁殖販賣,可能侵犯智慧財產權。
目前本省花農可以做得到的是向歐、美、日等主要百合生產國進口一年生小球(以公斤論價,比較便宜,故俗稱公斤球),再經過培養一季后,可以養成周徑12~14公分以上的開花球,也能達到降低種球成本的目的。本場曾經做過這方面的試驗,由國外引進年生小球,在2月時定植,品種有亞洲型的Dreamland、GranParadiso、Jolanda、Prominence等,此4品種之年生小球約有叁分之一在5月時開花,摘除花蕾以促使子球肥大,到7月時地上部枯萎,此時收穫種球,結果所有的種球周徑皆可達12~14公分之水準。將這些種球放入冷藏庫用低溫處理后,於10月取出定植,結果在年底時陸續開花,其開花率介於91~100%之間。
比較在平地及中海拔(900公尺)地區養球之良劣,結果顯示平地所培養出來的種球,其品質并不輸於中海拔所培養者,此表示春季在平地培養這種年球成為開花球之技術是為可行。
百合是球根花卉之一種,種球屬於無皮鱗莖,由於包被的鱗片并不完全閉合,表面亦無一層皮膜保護,所以由地下挖掘起來之后很容易失水乾枯,造成貯藏上極大不便,一般是將百合鱗莖埋在濕的泥炭苔中加以保存。正確的做法是百合鱗莖(一般稱呼為種球)掘起后,用手去除部份老化腐敗萎縮的老鱗片,拔掉萎黃的花莖殘體,根部全部剪除,之后浸漬1,500倍免賴得(如億力)水溶液30分鐘,取出陰乾后準備冷藏。
為方便搬運\\\,可用塑膠籃框做貯存容器,先在籃子裡舖一層塑膠布,再撒一層濕泥炭苔,再放一層百合種球,再撒一層濕泥炭苔,再放一層百合種球...... 如此整籃放滿后,塑膠布再包起來,上面打一些小洞以利透氣,完成之后可以放進冷藏庫中貯藏。冷藏庫的溫度,如果是為打破休眠作促成栽培,則設定為5℃,倘若是為了長期貯藏,則設定在0~-2℃之間。
一般自荷蘭進口之商業種球老根均保存,所以在種植的時候非常礙手,雖然筆者未對剪除老根與否做比較,但經拜訪過荷蘭百合種球生產公司后,認為他們之所以未將老根剪除,主要是由於百合種球從採收、清洗、浸種至包裝,全部用機械操作,但剪根措施無法以機械代勞,根部因而保留下來。以筆者4年來工作經驗,將上一代母球老球老根剪除,在下一季栽培時新根自然會順利長出,并不會有不良之后果。
切花用百合種球目前大多自荷蘭進口,種球在荷蘭產地運\\\來前已先經過低溫處理(打破休眠),因此在栽培上必須注意取到種球時要馬上定植田間,不可置於高溫下過久,否則將引起生育不佳,發生盲芽、落蕾等現象。如果種球尚未抽莖且不能立刻種植,則必須置於0~2℃冷藏室中貯藏,但貯藏時間也不宜超過10日,否則鱗莖即開始萌芽,當芽長至1.2~2.5公分時,花原體即已形成,此時不正常的溫度變化均會影響以后的開花品質,因此不可不慎。
切花百合栽培管理要點 (二)
蔡月夏1993花蓮區農業專訊6:22-25
百合開花特性與其他球根花卉如鬱金香、一葉蘭等頗為不同,在種球養成時期,其短縮狀的莖盤深埋在地下,呈橫向生長,鱗片數目不斷增加,種球乃得以肥大,生長過了一段時間后,地上部開始萎黃,種球暫時停止生長,此時需要一段時間的低溫,打破其休眠狀態,其短縮莖才轉為縱向生長,向上抽出花莖,在遇到合適的溫度時,莖頂開始分化出花芽。百合此種特性,在本省氣候環境下,特別容易拿來做促成栽培,可以調節開花期。
一般百合種球由田間收穫后,以5℃處理即可打破休眠,處理時間長短須視栽培品種及栽培目的而定。以筆者所試驗做過的經驗,一些對低溫為短需求性的品種如Prominence、Cardillac、Asterix、SanFrancisco、Yellow Blaze、Unique等,處理5~6週即已足夠,而一些對低溫為長需求性的品種如 Festival、Florence、Dreamland、 Montreux等,則至少需要處理6週以上才夠,東方型百合如 StarGazer、CasaBlanca一般為長需冷性,至少需要處理10週以上。
同一個品種百合,低溫處理時間愈久,則從定植后到開花所需時間愈短,例如Prominence品種,低溫處理3週時,開花所需時間為127天,4週時為109天,5週時為91天,6週時為88天。明瞭這個原理,即可訂定栽培歷,設定開花期,而達到調節花期的目的。至於植株高度,通常不受低溫處理時間長短影響,而與種球大小及種植當代生長環境有關係,同一個品種,大球的花莖比小球的要高,弱光下生長比強光下生長的要高,在太高溫度下生長的植株會比較矮等等。
鐵炮百合在本省栽培的歷史已經很久,這種百合可以在露地種植成功,至於其他彩色的亞洲型、東方型雜交百合,露地栽培也可以,但其切花品質就沒有設施栽培的好,尤其露地栽培時很容易感染灰霉病,影響葉片外觀,噴藥防治時又很容易留下藥斑,在花卉作物講求高品質的前題下實不宜露地栽培。本省的自然條件下,所謂設施,其實只要達到遮雨的效果就可以了,不必太過講究,目前本省設施資材已經很普遍,很容易買得到,農民自己就可搭建。
筆者曾經試驗比較過露地與簡易防雨棚設施栽培之優劣,設施栽培時百合葉片幾乎不會感染葉部病害,所以噴藥防治的次數減少很多,而且不論亞洲型,或東方型百合,其切花長度均比露地栽培者為長,切花的品質較佳,開花期也可提早數天,最重要的是較容易管理,現在工錢很貴,必須盡量節人工開銷,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栽培模式。
1. 土壤的選擇與處理:
宜選擇土質疏鬆、通氣性及排水性良好之土壤,土壤酸堿值在6.0~7.0之間(不可低於5.5或高於7.5),強酸或強堿性土壤均需在種植前加以改良。根據筆者經驗東方型百合對土壤酸堿值極為敏感,超過7.5以上,植株新葉容易發生黃化現象,乃是由於在堿性土壤中,鋅\\\、鐵、錳變為無效性,無法被植物吸收所造成,其中尤以CasaBlanca品種最為敏感,嚴重時甚至新葉呈白化現象,如果將酸堿值調整到7.0左右,新葉就不會有黃化現象。
為避免土壤傳播性病害及根 等危害,最好能施行土壤消毒,可以用蒸氣或化學藥劑燻蒸消毒等方法,使栽培土壤不含病原菌。
使用化學藥劑(如必速滅)消毒時,先將畦面整平,再將必速滅配成水溶液,平均澆灌在畦上,之后整個畦用塑膠布密閉著蓋起來,使藥劑開始揮發而產生消毒作用,便可殺死土壤中的菌類,如此大約要蓋七天才可以掀開,再經過七天左右,讓殘留在土壤中的藥劑完全揮發掉,種球才可以種植,以免產生藥害。
為了避免同一網室栽培過久產生連作障礙,百合亦可採用箱植法栽培,利用長寬高為61×43×24公分的塑膠箱子,裡面放置一半的介質即可,介質可以用3份的田土,加1份的堆肥配製而成,亦可採用已商品化之無土介質。介質在調配時宜注意酸堿值,要調到7以下較佳,配好以后也要經過消毒處理才可以種植,每箱種植株數,東方型百合為24株。
2. 種植行株距:
百合種植深度為其種球高度的2~3倍,行株距約12×12公分,視種球大小再適度的調整栽植距離;一分地約種植30,000~40,000個種球(視百合種類及種球大小而定)。
3. 肥料施用:
要多施有機質肥料(如堆肥),如果施用化學肥料,則每10公畝施用硫酸銨36公斤,過磷酸鈣83公斤,氯化鉀50公斤,另在栽培過程中補充氮素12.5公斤,泡成溶液澆灌。注意施肥量不宜過多,否則易使植株變矮。依筆者經驗,百合需肥量并不大,尤其化學肥料不可施太多,否則有發生鹽害的可能。
溫網室中持續種植時,由於都是連作,最好在每一期作種植前先將土壤送請有關單位檢查,測定土壤中所含的各種無機成份的含量有多少,以便作為施肥的參考,目前在國內各區農業改良場都設有相關的服務措施,可多加利用。
4. 光照條件:
百合栽培所需光照強度約2,500呎燭光,溫帶地區,在冬天光照不足時,可能會發生落蕾落花現象,所以需要選擇較耐低光度的品種來栽培,但在本省的氣候條件下,這種現象并不多見,反而在這個季節最適合於種植百合。在本省較容易發生的情形是,初夏光照太強,引起植株生育不良,黃化或矮化,其花芽分化不完全、盲芽、落蕾、落花情形較為嚴重,因而影響切花品質,所以有時要加以遮蔭,遮蔭的程度則依品種及栽培時節而定。
5. 溫度條件:
一般百合生長的最適夜溫是10~15℃,日溫25℃以下,栽培期間若是溫度變太,易引起葉燒病。在溫度較高的季節,應儘量降低土溫或作畦面之遮蔭設施。
6. 水分管理:
百合定植於田間后,必須徹底澆濕,以后生長期間只要保持濕潤狀態即可,由於百合種植時通常採用作畦栽培,其根部屬於淺\\\根性,澆水時宜採用噴灑法給水,不可用溝灌法,以免浸水太久使根部缺氧,畦面也切忌太濕,以免引起球根腐爛。
7. 設立支撐物:
有些百合品種植株較高(如Yellow Blaze、CasaBlanca),容易倒伏折斷,所以必須立支柱保護,比較省工可行的辦法,則在種球定植后,長到一定高度時架設菊花網,讓百合的莖自然的從網洞中穿出。
8. 採收適期:
當百合花序上最低處之第一朵花轉色后,即為採收適期。
重要病蟲害
百合重要而常見的病蟲害簡述如下:
1. 毒素病:主要有LSV(百合無病徵病毒)及CMV(胡瓜嵌紋病毒),本病由媒介昆蟲如蚜蟲所傳播。
2. 百合灰霉病:感染葉、莖、花等部位,在空氣中濕度高時容易發生,本病在百合產區分布廣泛。
3. 百合莖基腐病:危害鱗莖基部,使鱗片脫落。
4. 百合白絹病:菌絲侵入種球鱗片和莖基部,使植 株下位葉黃化,嚴重時全株萎凋。
5. 疫病:感染葉、莖、花、鱗莖等部位,呈水浸狀,莖部感染時造成植株倒伏,鱗莖感染時凹陷軟化,連作田最容易發生。
6. 根 :危害鱗莖莖盤及根系,使鱗片脫落,葉片黃化,植株萎凋,連作地容易發生。
7. 蚜蟲:危害葉、花、新芽等,還會傳播毒素病。
8. 葉燒病:為一種生理障礙病,其發病原因與品種、種球大小、種球生產期間肥料施用情形、日照、灌水等有關。
蔡月夏1993花蓮區農業專訊5:23-25
品種及栽培季節
本省商業性大量生產的百合切花種類,可區分為鐵炮百合、東方型雜交百合、及亞洲型雜交百合等叁大類。其中以亞洲型百合色彩最豐富,有金黃、黃、橙黃、玫瑰紅、橙、深紅、粉紅、白色、以及雙色或混合多色帶斑點等,花朵較小而多,向上開放,生長期較短。東方型百合花朵大,向側面開放,具特殊香味,生長期較長,品種較少,有桃紅色、紫紅色及白色等。
選擇合適的品種及適當的栽培季節,是生產百合切花的第一要件。為順應市場需求及消費者喜好,并配合各種節慶較多之季節宜慎選品種,如GrandCru (黃色紅心)、GranParadiso(深紅)、Prominence(橙紅色)、Jolanda(橙色)、Positano(橙色)、SanFrancisco(黃色)、Dreamland(黃色)、Pollyanna (黃色)等亞洲型百合品種,及東方型百合StarGazer、CasaBlanca(香水百合)、LeReve等品種,皆能適應本省栽培環境,且性狀表現均甚為優良。
一般亞洲型百合生長期較短,大約2~3個月時間即可完成一次切花生產,而東方型百合生長期較長,約需3~4個月;因此在本省平地從9月中下旬一直到翌年3月中旬皆可種植,若要生產夏季切花,則需選擇海拔600~800公尺以上之地區,否則生產之百合切花品質不佳,并且盲芽率會相對地增加。
百合種球繁殖
百合球根大量繁殖,一般是採用鱗片扦插的無性繁殖法,種子繁殖要到第3年才會開花,通常只有育種家在做育種選拔時才採行,至於組織培養法,多數是在繁殖無病毒母本或新品種時採行,例如荷蘭每年即生產超過1,000萬株的組織培養苗。唯國內目前對於新品種的權利,還沒有法令保護,也無專門選育百合品種的單位,又如向國外引進有專利的新品種來繁殖販賣,可能侵犯智慧財產權。
目前本省花農可以做得到的是向歐、美、日等主要百合生產國進口一年生小球(以公斤論價,比較便宜,故俗稱公斤球),再經過培養一季后,可以養成周徑12~14公分以上的開花球,也能達到降低種球成本的目的。本場曾經做過這方面的試驗,由國外引進年生小球,在2月時定植,品種有亞洲型的Dreamland、GranParadiso、Jolanda、Prominence等,此4品種之年生小球約有叁分之一在5月時開花,摘除花蕾以促使子球肥大,到7月時地上部枯萎,此時收穫種球,結果所有的種球周徑皆可達12~14公分之水準。將這些種球放入冷藏庫用低溫處理后,於10月取出定植,結果在年底時陸續開花,其開花率介於91~100%之間。
比較在平地及中海拔(900公尺)地區養球之良劣,結果顯示平地所培養出來的種球,其品質并不輸於中海拔所培養者,此表示春季在平地培養這種年球成為開花球之技術是為可行。
百合種球冷藏處理技術
百合是球根花卉之一種,種球屬於無皮鱗莖,由於包被的鱗片并不完全閉合,表面亦無一層皮膜保護,所以由地下挖掘起來之后很容易失水乾枯,造成貯藏上極大不便,一般是將百合鱗莖埋在濕的泥炭苔中加以保存。正確的做法是百合鱗莖(一般稱呼為種球)掘起后,用手去除部份老化腐敗萎縮的老鱗片,拔掉萎黃的花莖殘體,根部全部剪除,之后浸漬1,500倍免賴得(如億力)水溶液30分鐘,取出陰乾后準備冷藏。
為方便搬運\\\,可用塑膠籃框做貯存容器,先在籃子裡舖一層塑膠布,再撒一層濕泥炭苔,再放一層百合種球,再撒一層濕泥炭苔,再放一層百合種球...... 如此整籃放滿后,塑膠布再包起來,上面打一些小洞以利透氣,完成之后可以放進冷藏庫中貯藏。冷藏庫的溫度,如果是為打破休眠作促成栽培,則設定為5℃,倘若是為了長期貯藏,則設定在0~-2℃之間。
一般自荷蘭進口之商業種球老根均保存,所以在種植的時候非常礙手,雖然筆者未對剪除老根與否做比較,但經拜訪過荷蘭百合種球生產公司后,認為他們之所以未將老根剪除,主要是由於百合種球從採收、清洗、浸種至包裝,全部用機械操作,但剪根措施無法以機械代勞,根部因而保留下來。以筆者4年來工作經驗,將上一代母球老球老根剪除,在下一季栽培時新根自然會順利長出,并不會有不良之后果。
切花用百合種球目前大多自荷蘭進口,種球在荷蘭產地運\\\來前已先經過低溫處理(打破休眠),因此在栽培上必須注意取到種球時要馬上定植田間,不可置於高溫下過久,否則將引起生育不佳,發生盲芽、落蕾等現象。如果種球尚未抽莖且不能立刻種植,則必須置於0~2℃冷藏室中貯藏,但貯藏時間也不宜超過10日,否則鱗莖即開始萌芽,當芽長至1.2~2.5公分時,花原體即已形成,此時不正常的溫度變化均會影響以后的開花品質,因此不可不慎。
百合促成栽培
百合開花特性與其他球根花卉如鬱金香、一葉蘭等頗為不同,在種球養成時期,其短縮狀的莖盤深埋在地下,呈橫向生長,鱗片數目不斷增加,種球乃得以肥大,生長過了一段時間后,地上部開始萎黃,種球暫時停止生長,此時需要一段時間的低溫,打破其休眠狀態,其短縮莖才轉為縱向生長,向上抽出花莖,在遇到合適的溫度時,莖頂開始分化出花芽。百合此種特性,在本省氣候環境下,特別容易拿來做促成栽培,可以調節開花期。
一般百合種球由田間收穫后,以5℃處理即可打破休眠,處理時間長短須視栽培品種及栽培目的而定。以筆者所試驗做過的經驗,一些對低溫為短需求性的品種如Prominence、Cardillac、Asterix、SanFrancisco、Yellow Blaze、Unique等,處理5~6週即已足夠,而一些對低溫為長需求性的品種如 Festival、Florence、Dreamland、 Montreux等,則至少需要處理6週以上才夠,東方型百合如 StarGazer、CasaBlanca一般為長需冷性,至少需要處理10週以上。
同一個品種百合,低溫處理時間愈久,則從定植后到開花所需時間愈短,例如Prominence品種,低溫處理3週時,開花所需時間為127天,4週時為109天,5週時為91天,6週時為88天。明瞭這個原理,即可訂定栽培歷,設定開花期,而達到調節花期的目的。至於植株高度,通常不受低溫處理時間長短影響,而與種球大小及種植當代生長環境有關係,同一個品種,大球的花莖比小球的要高,弱光下生長比強光下生長的要高,在太高溫度下生長的植株會比較矮等等。
鐵炮百合在本省栽培的歷史已經很久,這種百合可以在露地種植成功,至於其他彩色的亞洲型、東方型雜交百合,露地栽培也可以,但其切花品質就沒有設施栽培的好,尤其露地栽培時很容易感染灰霉病,影響葉片外觀,噴藥防治時又很容易留下藥斑,在花卉作物講求高品質的前題下實不宜露地栽培。本省的自然條件下,所謂設施,其實只要達到遮雨的效果就可以了,不必太過講究,目前本省設施資材已經很普遍,很容易買得到,農民自己就可搭建。
筆者曾經試驗比較過露地與簡易防雨棚設施栽培之優劣,設施栽培時百合葉片幾乎不會感染葉部病害,所以噴藥防治的次數減少很多,而且不論亞洲型,或東方型百合,其切花長度均比露地栽培者為長,切花的品質較佳,開花期也可提早數天,最重要的是較容易管理,現在工錢很貴,必須盡量節人工開銷,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栽培模式。
1. 土壤的選擇與處理:
宜選擇土質疏鬆、通氣性及排水性良好之土壤,土壤酸堿值在6.0~7.0之間(不可低於5.5或高於7.5),強酸或強堿性土壤均需在種植前加以改良。根據筆者經驗東方型百合對土壤酸堿值極為敏感,超過7.5以上,植株新葉容易發生黃化現象,乃是由於在堿性土壤中,鋅\\\、鐵、錳變為無效性,無法被植物吸收所造成,其中尤以CasaBlanca品種最為敏感,嚴重時甚至新葉呈白化現象,如果將酸堿值調整到7.0左右,新葉就不會有黃化現象。
為避免土壤傳播性病害及根 等危害,最好能施行土壤消毒,可以用蒸氣或化學藥劑燻蒸消毒等方法,使栽培土壤不含病原菌。
使用化學藥劑(如必速滅)消毒時,先將畦面整平,再將必速滅配成水溶液,平均澆灌在畦上,之后整個畦用塑膠布密閉著蓋起來,使藥劑開始揮發而產生消毒作用,便可殺死土壤中的菌類,如此大約要蓋七天才可以掀開,再經過七天左右,讓殘留在土壤中的藥劑完全揮發掉,種球才可以種植,以免產生藥害。
為了避免同一網室栽培過久產生連作障礙,百合亦可採用箱植法栽培,利用長寬高為61×43×24公分的塑膠箱子,裡面放置一半的介質即可,介質可以用3份的田土,加1份的堆肥配製而成,亦可採用已商品化之無土介質。介質在調配時宜注意酸堿值,要調到7以下較佳,配好以后也要經過消毒處理才可以種植,每箱種植株數,東方型百合為24株
2. 種植行株距:
百合種植深度為其種球高度的2~3倍,行株距約12×12公分,視種球大小再適度的調整栽植距離;一分地約種植30,000~40,000個種球(視百合種類及種球大小而定)。
3. 肥料施用:
要多施有機質肥料(如堆肥),如果施用化學肥料,則每10公畝施用硫酸銨36公斤,過磷酸鈣83公斤,氯化鉀50公斤,另在栽培過程中補充氮素12.5公斤,泡成溶液澆灌。注意施肥量不宜過多,否則易使植株變矮。依筆者經驗,百合需肥量并不大,尤其化學肥料不可施太多,否則有發生鹽害的可能。
溫網室中持續種植時,由於都是連作,最好在每一期作種植前先將土壤送請有關單位檢查,測定土壤中所含的各種無機成份的含量有多少,以便作為施肥的參考,目前在國內各區農業改良場都設有相關的服務措施,可多加利用。
4. 光照條件:
百合栽培所需光照強度約2,500呎燭光,溫帶地區,在冬天光照不足時,可能會發生落蕾落花現象,所以需要選擇較耐低光度的品種來栽培,但在本省的氣候條件下,這種現象并不多見,反而在這個季節最適合於種植百合。在本省較容易發生的情形是,初夏光照太強,引起植株生育不良,黃化或矮化,其花芽分化不完全、盲芽、落蕾、落花情形較為嚴重,因而影響切花品質,所以有時要加以遮蔭,遮蔭的程度則依品種及栽培時節而定。
5. 溫度條件:
一般百合生長的最適夜溫是10~15℃,日溫25℃以下,栽培期間若是溫度變太,易引起葉燒病。在溫度較高的季節,應儘量降低土溫或作畦面之遮蔭設施。
6. 水分管理:
百合定植於田間后,必須徹底澆濕,以后生長期間只要保持濕潤狀態即可,由於百合種植時通常採用作畦栽培,其根部屬於淺\\\根性,澆水時宜採用噴灑法給水,不可用溝灌法,以免浸水太久使根部缺氧,畦面也切忌太濕,以免引起球根腐爛。
7. 設立支撐物:
有些百合品種植株較高(如Yellow Blaze、CasaBlanca),容易倒伏折斷,所以必須立支柱保護,比較省工可行的辦法,則在種球定植后,長到一定高度時架設菊花網,讓百合的莖自然的從網洞中穿出。
8. 採收適期:
當百合花序上最低處之第一朵花轉色后,即為採收適期。
百合重要而常見的病蟲害簡述如下:
1. 毒素病:主要有LSV(百合無病徵病毒)及CMV(胡瓜嵌紋病毒),本病由媒介昆蟲如蚜蟲所傳播。
2. 百合灰霉病:感染葉、莖、花等部位,在空氣中濕度高時容易發生,本病在百合產區分布廣泛。
3. 百合莖基腐病:危害鱗莖基部,使鱗片脫落。
4. 百合白絹病:菌絲侵入種球鱗片和莖基部,使植 株下位葉黃化,嚴重時全株萎凋。
5. 疫病:感染葉、莖、花、鱗莖等部位,呈水浸狀,莖部感染時造成植株倒伏,鱗莖感染時凹陷軟化,連作田最容易發生。
6. 根 :危害鱗莖莖盤及根系,使鱗片脫落,葉片黃化,植株萎凋,連作地容易發生。
7. 蚜蟲:危害葉、花、新芽等,還會傳播毒素病。
8. 葉燒病:為一種生理障礙病,其發病原因與品種、種球大小、種球生產期間肥料施用情形、日照、灌水等有關。
一,準備好種球,上面是芽,下面是根部,千萬別弄反了!有些球還沒有長根,要看鱗片開口向上的就是芽啦!
二,準備土:百合喜歡肥沃、保水性和排水性都很好的沙質土壤,大家也可以自己配,泥炭:河沙:珍珠巖=2:2:1,也可以用仙人掌類植物的土,反正就是不能用黏土。我用的是營養土,排水性好,適合球根類植物栽種。
叁、盆:百合屬于有兩層根系的球根花卉,所以要求用比較深的盆。大小呢,我一般用20厘米口徑的盆,可以種2-3頭。3頭比較緊湊,開花的時候會比較好看!我種的時候拿了4個來種,所以一盆兩個!
四、種植:剛買百合種球種植前最好消毒處理,我一般賣之前都會用進口多菌靈1000倍溶液浸泡20分鐘,清水沖洗,晾干后就可以種植了。先在盆底裝入10-15厘米的土,放球,要是一盆叁頭的話,球的頭部朝花盆邊緣放置,也就是象盆邊傾斜著放,這樣能保證發芽后植株分布均勻。球的頂部蓋土5厘米左右,澆透水,放陰涼處1-2天。
五、水分:平時保持濕潤,就是用手抓一把土,用力捏,有水滲出指縫但不往下滴。不要過量澆水,水多了容易爛根,澆就澆透,不能只澆半截水。自來水要困一兩天才能用。另外每月要用進口多菌靈1000倍溶液澆兩次,空氣濕度最好達到60-80%,濕度最好穩定,如果濕度差別太大的話,容易得葉燒病,尤其在剛有花苞到開花期間。家里的話,沒必要那么費心,就早晚各噴兩次水就行了。
六、施肥:百合的施肥量不大,家庭種著玩的話,一般半個月施肥一次就行.用花朵四寶中的叁寶.長效奧綠肥和速效氮肥和速效磷鉀肥配合使用!使用方法見貼子!
七、光照:百合前期要求遮蔭比較多,一般要遮光60%,陽光不強烈時,可以不遮蔭,這樣植株更健壯、更矮化、花朵大而艷麗。
八、花期:這樣一般3個月時間就能開出漂亮的百合花來。
九、開完花后的百合可以齊根剪斷,因為開花已經耗費了球很多的養分,這時如果想繼續留著種球,就要繼續施肥,補充球的養分,一個月后,可以把球挖出來,剪斷須根,放冰箱冷藏一段時間,打破休眠,以后再種,但花的品質會下降,肯定不如第一茬花好!這就是為什么有時候我們在花市買的百合很貴,要十幾元一支,而有時卻很便宜,10元一大把,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便宜的那已經是二茬花了。(大部分的花農都是采取收了一茬花后,就把球挖出扔掉,改良土壤,重新購置新的種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