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生豬出欄量數據:
一季度五大公司中出欄量最高的是牧原股份,以256.4萬頭力壓行業老大溫氏股份,坐上頭把交椅。增幅方面,唯一正增長的還是基數較小的養豬新貴新希望。
單就出欄肥豬而言,一季度溫氏股份出欄毛豬+鮮品225.26萬頭,牧原股份出欄150.5萬頭,正邦科技102.69萬頭,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則不詳。新希望作為信披模范生,在生豬月報上扭扭捏捏,還是因為數據不好看。正邦科技從去年被口水淹沒到今年成為信披優等生,則是因為數據在向好。都符合中國報喜不報憂的傳統習慣。
再來看生豬銷售收入數據:
在生豬銷售收入上,溫氏股份依然是老大,但增速最低。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均實現翻倍增長。
商品豬單價方面,溫氏連續三個月都是最高,其次是正邦科技,新希望和牧原股份比較低。具體如下:
在頭均收入上,一季度最高的依然是溫氏,其次是正邦科技,新希望第三,大量賣仔豬的天邦股份和牧原股份較低,具體如下圖:
各公司頭均收入直接用一季度銷售收入除以出欄頭數,其中溫氏都是商品肥豬,其它四家則包括一定比例的仔豬和種豬。頭均收入主要受每公斤單價、平均每頭豬重量和仔豬種豬比重影響。從數據對比中可以大致看出各公司的出欄均重、仔豬比重。
在出欄生豬頭均重量上,具有準確數據可供對比的是溫氏股份、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三家。這三家公司近六個月出欄均重如下:(其中溫氏股份和正邦科技為商品肥豬的均重,天邦股份為肥豬、仔豬混合的均重)
從圖中可以看到,溫氏股份的出欄均重較為穩定,基本都在120公斤左右;正邦科技的肥豬體重則呈現上升趨勢,今年2月、3月均重已經超溫氏;天邦股份的均重中含有仔豬,從圖中曲線圖可以看出,公司在去年10月和今年2月、3月拋售仔豬的量是很大的,去年12月則是以商品豬為主。
小結:
截止4月9日,牧原股份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為盈利40億到45億元;天邦股份盈利為4.5億元到5億元,同比均大幅增長。
不過,從出欄數據來看,2020年一季度五大養豬公司中,最靚的仔很可能是正邦科技,單從公司月報數據越來越詳盡上,也能夠看出其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