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結合自己懷孕時做的產檢項目整理了一份孕期檢查時間表,希望能幫到每個準媽媽。
5-8周:第一次B超 確認懷孕
小T媽“大姨媽”推遲10天左右,用早早孕試紙測出懷孕。等到5周多(孕周從末次月經第一天算起)的時候,去醫院B超檢查,確認懷孕,胎心胎芽都有了,發育良好。美中不足的是妊娠合并子宮肌瘤,還好肌瘤比較小,位置也不會影響胎兒發育
正式產檢從12周社區醫院建檔之后開始算。
第一次產檢:懷孕12周 醫院建檔 空腹
產檢項目:
填寫表格,拿到母子健康手冊(以后每次產檢都需要帶)、測量體重血壓、胎心率、血、尿常規、肝功能和腎功能、乙肝、梅毒、HIV、心電圖等。
NT檢查 就是B超檢測胎兒頸后透明層厚度
第二次產檢:懷孕16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血、尿常規等
孕中期唐篩(15—20周) 或無創dna
無創dna比中期唐篩的準確率更高,但是費用也相對較高。小T媽所在的地區取消了中期唐篩,所以小T媽懷孕17周時直接做得無創dna。
第三次產檢:懷孕20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血、尿常規等
四維大排畸(22—26周)
四維彩超也是很重要的檢查,醫生會對胎兒的全身做一次非常詳細的畸形排查。總之,這次檢查,準媽媽一定要重視。
有的寶寶會超級調皮,捂住臉不讓看,一般醫生會建議準媽媽出去走動走動,吃點東西等。
這里建議準媽媽做檢查前一定要吃飽,可以提前準備巧克力等小零食,以免到時候寶寶不配合。
第四次產檢:懷孕24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糖篩、血、尿常規等
糖篩是這次產檢中最重要的檢查項目,時間一般是在懷孕的24到28周,需要早上空腹到醫院進行抽血,一般做三次血糖:
先測空腹血糖。(第一次抽血)
然后用75g葡萄糖放在200-300mL白開水里面,沖成糖水喝進去以后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再各抽一次血,分別測定血糖。
第五次產檢:懷孕28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血、尿常規等
從這時起,準媽媽很容易貧血哦,建議平常多吃補血食物。并且從這周起,產檢變為每兩周一次。
第六次產檢:懷孕30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血、尿常規等
這周的產檢主要是進行常規檢查,從這時起,胎兒胎動開始變得有規律,準媽媽要堅持每天數胎動,如果發現寶寶動態與平常不一樣,出現異常就應該馬上就醫。
第七次產檢:懷孕32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胎位、血、尿常規、胎心監護等
大多數準媽媽從32周起,產檢項目會加上胎心監護。胎心監護是檢查寶寶胎心的變化情況,胎動時寶寶胎心的變化,宮縮時寶寶胎心的變化
做胎心監護前,可以吃點東西,這樣可以刺激胎兒動得更多。
第八次產檢:懷孕34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胎位、血、尿常規、胎心監護 B超檢查等
醫生會通過B超對寶寶進行詳細的檢查,包括胎兒雙頂徑大小,胎盤功能分級,羊水量等,醫生將評估這幾項檢查的數據結果來評估胎兒當時的體重以及發育的情況。
第九次產檢:懷孕36周
產檢項目: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胎位、血、尿常規等
從36周開始,準媽媽要每周做一次產前檢查。這時候胎兒變大,活動空間變小,胎兒胎動有所減少,準媽媽要密切檢測寶寶胎動。同時準媽媽在這幾周中身體會越來越感到沉重,因此要注意小心活動,避免長期站立等。
第十次產檢:懷孕37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胎位、宮頸檢查、血、尿常規、胎心監護、胎位檢查
孕晚期產檢,除了胎心監護外,醫生還會對你進行胎位檢查,確認胎位以判斷準媽媽適合哪種生產方式
第十一次產檢:懷孕38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胎位、血、尿常規、宮頸檢查、胎心監護
這次產檢,準媽媽除了進行常規的產檢項目和胎心監護外,醫生會幫準媽媽檢查骨盆等綜合情況,以決定分娩方式。
第十二次產檢:懷孕38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胎位、宮頸檢查、血、尿常規、胎心監護
差不多到預產期了,此階段的產檢仍是以常規檢查和胎心監護為主。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準媽媽養成每天自行檢測胎動的習慣。
第十三次產檢:懷孕40周
產檢項目:
血壓、體重、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胎位、宮頸檢查、血、尿常規、胎心監護
到了預產期,這時候的產檢除了一些常規檢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胎心監護,保證胎兒和準媽媽的安全。
圖片附孕期檢查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