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點”點亮作文教學
————湖北省鐘祥五中的“微點作文”教學探索
湖北鐘祥五中“微點作文”課題組的邵金喜、王勝、汪俊華、唐汝全、何俊等歷時6年潛心研究,尋找到了一條科學、系統、有效的作文教學新途徑——“微點作文”。
他們探索出了“微點作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三大原則、五步教學法,提煉了微點宣言、微點語錄,構建了“微點作文”的生態教學系統。
“微點作文”在省市及全國作文教學研討會上推出的教學經驗和展示課,受到專家和一線教師廣泛好評,被譽為“作文教學的金點子”。
我們班同學都喜歡上作文課。一聽說晚自習要在階梯教室上作文課,所有人會混淆輩份,齊聲叫老師為“爺(耶)”;有一半的同學會原地一蹦八尺高,估計跳高冠軍也難做到;只有一個人奔向階梯教室的速度超不過劉翔,那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初進教室,同學間就開始爭搶靠前的座位,一向友情篤厚的老朋友也會因此劍拔弩張,擺出決斗的架勢。
——摘自湖北省鐘祥五中學生作文
與上面的學生作文所描述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在仍有很多學校的教師不會教作文,學生不愛寫作文,師生都怕上作文課。
為什么作文會成為師生心頭之痛?在不少人看來,一是缺乏構建作文的材料。學生寫作,首先面對的是“寫什么內容”的問題。而許多學生涉世未深,生活節奏單一,無奈之下只好胡謅作文。二是缺乏寫作表達的經驗。學生文法運用意識淡薄,缺少自我表達的技巧,需要語文教師多一些技法點撥。三是缺乏寫作的快樂。在寫作教學中,大量學生不快樂,甚至有學生一聽說要上作文課,集體唉聲嘆氣。
作為一線教師,面對這些困局所做的一點反省、反思,就是必須使作文教學有序列、精細化地進行,必須從寫作基礎(包括素材、語言、技法)上幫助學生積淀,必須讓學生寫作文輕松起來、快樂起來。
湖北省鐘祥五中教師邵金喜,帶領一批志同道合的語文教師,一直致力于研究作文,讓學生能寫、會寫、愛寫。近年來,他們的研究成果“微點作文”,通過化整為零、構建三維完整體系等多種手段,從“微點”入手,有效破解了困擾師生多年的作文難題。
何謂“微點作文”
何謂“微點作文”?邵金喜這樣表述:“微點作文”是將寫作訓練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化粗為細,使學生寫作能力聚零為整、積少成多、積薄成厚的系列作文教學策略。“微點作文”是一種作文教學方法,這種策略的基礎是使作文教學真正做到從細微處著手。“微點作文”更是一種作文教學思想,這種思想的核心是讓作文教學走一條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道路。
在“微點”訓練的基礎上,學生的思維很容易發散開來。有這樣一個具體的課例:
為了訓練學生“能夠從生活瑣事中發現一點生活的意義,感悟出一點人生的哲理”,我們設計了《“袋裝”人生》這個訓練“微點”,要求學生圍繞“袋子”這樣一個細微的點展開聯想,從聽關于“袋子”的方方面面故事入手,進行立意訓練。由于是七年級學生,我們為他們提供了多達12則關于袋子的故事,要求他們細心閱讀、全方位地思維,提取出三種立意的方法,即將生活瑣事的意義與學習生活對接起來,將生活瑣事的意義與做人品性對接起來,將生活瑣事的意義與社會現實對接起來。實踐過程中,學生興致盎然,思維方法掌握了,思維品質提升了。當后來我們把“袋子”換成了蘋果、河流后,學生都能夠輕松地舉一反三。
簡而言之,“微點作文”就是將寫作訓練目標“化整為零”、在細處指導,讓學生能力“聚零為整”、全面提升,它關注學生表達基礎,能調動學生表達興趣,單次訓練目標集中,整體構建系列性強。
對抗“大而空”式作文教學
“微點作文”訓練有四大特點:
找一個竅,小技巧,大能力。從教材中找寫作的竅門。
練一個點,小切口,大目標。每節課都要練好一個小點,一個個小點串接起來,就是一個穩步的提升。
布一個局,小融點,大體系。初中3年6學期,前5個每學期12個基礎點,6個綜合點;第6學期18個綜合點,共108個作文訓練點,形成一個完整的作文訓練體系。
搭一座橋,小投入,大產出。搭建好“優美文本—寫作‘微點’—寫作能力”的橋梁,為學生的體味、探尋、練習作鏈接。
“‘微點作文’的最大價值是樹立起了一面有組織對抗‘大而空’式作文教學的旗幟。”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鄭桂華如是說。
“微點作文”從三個維度構建了初中作文教學的完整體系:
一是以現行教材文本為示范。訓練“微點”都來自教材,有規范、全面的語言范本。以《羚羊木雕》這篇課文為例,在這篇課文可以提取8個有訓練價值的“微點”。其中,前3點是語言基礎訓練點,中間3點是取材布局技法訓練點,后兩點是構思立意訓練點。最終,根據體系需要,選取第6點進入“微點作文”體系。“微點作文”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巧妙對接起來,形成“短平快”式的作文教學“微點”,發揮教材對學生寫作的示范作用。
二是以寫作技法為著力點。選取符合初中生寫作需要的基本技法作為“微點”。把寫作技法總體分為基礎塊和綜合塊,基礎塊對應寫作語言訓練,包括選用詞語、句子擬寫、修辭運用、段落擬寫、景物描寫等分支;綜合塊對應選材構思訓練,包括取材、構思、立意、行文等方面。大致分布是七年級上冊至九年級上冊,每單元兩次基礎訓練、一次綜合訓練;九年級下冊主要進行綜合訓練。
三是以能力發展層級為綱目。學生寫作能力提升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微點作文”的體系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編排出3年6學期的作文教學體系。
通過“三個結合”,“微點作文”可以與高效課堂緊密結合起來,發揮作文訓練的最大效應。
方法上集中與發散相結合。“微點作文”課堂的訓練方向明確,涉及題材集中,方便教師施教,利于學生思維發散。以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次基礎訓練為例,這次訓練的“微點”是《靜聽風雨——實幾筆,虛幾筆》,目標是讓學生在實寫的基礎上,發揮想象,進行藝術化的虛寫。而涉及題材僅僅是“靜聽風雨”,這個空間比起“美麗的大自然”、“雨景”等題材來說,顯得非常狹小,看似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其實,學生在狹小的空間里,思維集中,挖掘深刻,課堂上迸發出的靈感非常豐富,能夠生成大量的佳句。
過程上發現與創造相結合。“微點作文”的課堂上要訓練什么寫作技法,是由學生從教材、美文或同學作文中發現規律,然后再用這種技法去寫作、去創造,“微點作文”課堂是“發現—創造”的多輪升華。
組織上獨創與共享相結合。“微點作文”講究課堂實時生成作品,并互相交流。生成的作品強調學生的個體獨創,是以仿寫為基礎,在一定技法指導下的獨創作品。
“微點作文”怎么做
“微點作文”訓練該怎樣進行?其做法是:
每天五分鐘的腦保健操。所謂的“腦保健操”,即語文課開始的前五分鐘,教師和學生一起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展開思考,進行表達,最后歸結成文字。
比如教師給的話題是“我愿意”三個字,要求學生用相對整齊的句子來描述一種情境,于是有學生這樣說:我愿意靜靜地坐下,輕輕閉上眼睛,慢慢遐想。我愿意讓思想如放飛的小鳥,在那蔚藍的天空之上盡情飛翔。我愿意坐在思緒的小舟上,隨著溪流,肆意蕩漾。
抓住機遇的拓展延伸。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就課文中的寫作亮點,及時進行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
比如,在教一篇說明文《奇妙的克隆》后,教師用十來分鐘引導學生研究一個問題:生物的生命體(含植物與動物)都可以進行克隆,請同學們想一想,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可以“克隆”?你有沒有現成的故事來說明這一點?
學生的思維瞬間展開,有學生說當愛的內核淌入一顆心靈,將復制出一模一樣的愛心;有學生說當真誠的基因融入一個靈魂,會滋生出絕對純正的真誠;有學生說當善良的枝干植入一塊凈土,會繁衍出枝繁葉茂的善良。每個學生都用一個鮮活的故事驗證自己的觀點,思維得到拓展。
每周一次的專題小訓練。“微點作文”訓練的體系為初中語文教材的每一單元設置有兩個基礎訓練點,每個點用一節課,從素材到方法,再到實戰訓練全都在課堂上完成。
三周一次的綜合展示。每三周,“微點作文”訓練設計有一次綜合的訓練與展示,作為檢驗學生寫作能力的綜合平臺。和基礎訓練不同的是,學生在綜合訓練中除了學習新的方法之外,同時還要用上基礎訓練中的語言訓練的方法。
建構全新作文教學流程
“微點作文”體系為師生提供了一種便捷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可以概括為五個字:備、激、探、練、拓。
“備”是生活經驗儲備,即鼓勵學生課前圍繞訓練“微點”做好素材儲備。以七年級上冊基礎版《竹韻悠悠》為例,這節課的訓練目標是圍繞竹林這一素材展開寫景訓練。考慮到學生對竹林可能有陌生感,需要組織學生去觀察一下竹林,讓學生在走進課堂前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儲備。語文教育專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顧振彪認為:“‘微點作文’以人生世相為話題,緊貼生活,凸顯了生活的源頭作用。”
“激”是鎖定訓練目標,即用巧妙的方式激起學生探究興趣,確定出“微點”目標。這些方式與課堂內容息息相關,有時是一個具體生動的故事,有時是一段精彩美妙的文本,有時是一次調查采訪,有時是一段錄音、視頻……
“探”是寫作技法提取,即引導學生通過對典型文本的分析提取寫作技法。如七年級下冊綜合版《那一刻,我真的長大了》一課,訓練目標是以典型事件為轉折點進行取材,要求學生比較文中兩段文字,分析他們取材方面的共同點,經過探究,師生共同歸納出“選取引發聯想的轉折點”這樣一個取材思路。
“練”是技法實踐運用,即針對技法,圍繞“微點”題材,開展實踐運用訓練。“微點作文”課堂的練習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分段小練;二是綜合練筆。
如七年級上冊綜合版《聽雨》,目標是訓練學生運用片段組合的方式解構文章的能力。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三種思路:一、在特定時空中細致觀察,多層面描寫自然景物;二、視角轉移中細致觀察,多維度刻畫自然景物;三、在時空變化中細致觀察,多層次展現自然景物。針對這三種思路,教師設置三段分段小練,創設不同情景,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
在綜合練筆中,教師則這樣設置作文題:“請把你在這節課的構思方法梳理一下,以《聽雨》為題,寫一篇寫景散文,不得低于500字。”這樣,學生的寫景能力在課堂上就呈現出一種梯級式上升的態勢。
“拓”是拓展延伸,即從“微點”中拓展開來,鼓勵學生課后探索。每節課設置有拓展延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微點”寫作技法的補充,二是對“微點”寫作素材的拓展。如七年級上冊基礎版《喜好無極限》,教師在教給學生細節夸飾、虛擬假設、側面點染的基礎上,又給學生拓展了另外兩種方法:荒誕不經式、意義升華式,供學生課下探究。有了拓展延伸,“微點作文”才有了“以個別帶動一般”的意義。
“‘微點作文’是一線教師的原創性成果,是接地氣有生命力的教學成果。‘微點’概念,在微時代便于傳播。‘微點作文’成功破解了三大難題:第一,過去作文教學湮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微點作文’變隨機教學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二,過去文本和作文教學兩張皮,‘微點作文’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第三,學生寫作水平序列化,做到一課一得,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有專家這樣總結。
專家評論
周更武(《作文周刊》社執行總編):“微點作文”是一個創舉,在作文教學上有新突破,很好解決了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問題。
秦訓剛(湖北省教研室研究員):“微點”這個概念的提出,相對于我們以前的那個空泛的寫作指導的程序來說是一個改變和創新。“微點作文”教學從細節入手,從步驟上去探求表達的規律,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好像在上數學課一樣,學生在探求規律的過程中進行寫作,這個很有特色。
鄭西銀(湖北省荊門市教研室副書記):在價值多元化的時代,還有一個團隊能把教學研究作為最大的興趣和業余生活的全部,不計報酬,默默耕耘,實在難能可貴!6年來,一路艱辛,一路欣慰,不變的是微點團隊的夢想和不離不棄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