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故事談師生關系
我們學校后面有一塊空地,去年春季,這里被定為學生的種植園區(qū),這塊地既是學生的樂園也是學校的后花園。
在這片自由的天地里,有的班種花,有的班種瓜,有的班種豆,我們班在這里種了好多蔬菜。
北方四月,春寒乍暖,我們帶領孩子們平地、修畦、播種、澆水,一塊不毛之地在我們手下被征服。
一個月后,這里變成綠油油的菜畦,那些拔節(jié)而出的嫩葉,惹得孩子們下課就往這跑。
幾場蒙蒙的春雨過后,那青綠油光的水蘿卜葉子吸引著孩子的眼光,試著拔了一棵,哇!指頭一般大小了,能吃了!他們像發(fā)現(xiàn)寶貝一樣激動,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一個胖乎乎的孩子拔了兩根蘿卜,喜滋滋的送給我,說:“老師,咱班水蘿卜能吃了,這是我送給你的。”我接過那兩根嫩粉的蘿卜,一股暖流侵入我的全身。孩子鼻尖上浸出絲絲汗珠,從他的喘息中我判斷他是跑著送來的,那種急切的心情可見一斑。
他摩挲著衣角,臉像浮著粉般微微泛紅,嘴咧開一道弧線,露出石榴般晶瑩的皓齒。尤其是那一雙烏溜溜的眼睛,清澈得像一彎碧水,閃著純情的光亮。他一動不動的看著我,等待我下一步的反應,當然是要我的表揚。這讓我想到泰戈爾的一句話:“從孩子的眼睛里能找到天堂。”我說:“好孩子,你能想到送給老師,謝謝你”!我忍不住摸他的小腦袋,他得意的笑成一朵花,在一種滿足中跑開了。
第二天我去班級上課,他的表現(xiàn)明顯和以往不同,回答問題故意拿腔作調(diào)、頭仰得高高、和左右學生打鬧,一個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變得落拓、乖張。我用眼睛瞪他,他毫無反應。糟了,都是水蘿卜惹的禍!
接受別人的東西是要付出代價的。俗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受了別人的好處要給人家面子。但我的情況有些特殊,我不能因他送我水蘿卜,對他的錯誤就視而不見,更不能蜻蜓點水似的說教,不嚴肅認真的教育,會存在許多隱患。
下課后,我嚴厲地批評了他,他感到意外和委屈,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我,幾滴眼淚滾落下來。豐子愷說:“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的”。從他直視我的眼神中我能揣摩出他的心思:老師你怎么這不近人情,我都想著給你送水蘿卜了,你怎么還批評我?你應該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慣著我……那委屈的小樣真叫人心疼。
對我的批評教育,他淡淡的應付著,心里的結還是沒有打開。勉強認錯后,我讓他回班級,在轉身的一剎那說:“我再不給你拔水蘿卜了。”
這是多么真實的話語,不沾染一絲塵世的污垢。
再上課,對他的提問和表揚明顯減少,課后和他的交流不似以前親切,試圖用“降溫”的方式把距離拉回。
這個孩子的自尊心很強,他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冷落,他蔫蔫的坐在那里,沉默寡言,像等待獲釋一樣,等待我對他一鍵恢復。
我不能馬上恢復,要留給他思考反芻的機會,有時候留白要比涂鴉更具想象力。
三天后,我找他談話,肯定他的優(yōu)點,也指出他的缺點。對他的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徹底的打開了心結,笑容又重新浮在臉上。
他羞赧地說:“老師,我早就知道自己錯了,可是我不好意思來認錯,我感覺我這幾天表現(xiàn)特乖,你會看見的,你會再喜歡我的。”
水蘿卜小風波平息了,水蘿卜的甜味也慢慢消失了。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這不算禮物的禮物引發(fā)我許多思考。
如果我不接受水蘿卜,會導致師生關系疏遠,可是我們怎忍心看見孩子失望的目光,怎能拒絕孩子純真的心呢?孩子捧著的不是水蘿卜,而是一顆稚嫩的童心。接受了,師生之間距離拉近,孩子誤認為和老師是“零距離”的關系,把老師當成親人或是媽媽,這種親密又會使教育缺少說服力,容易破壞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減弱了老師的威嚴。難怪我們古人就說過:“父不教子”了。
其實,師生之間的交往也是屬于人際交往的一種,保持適度的距離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這就好比欣賞一件藝術作品,離得太遠必然看不清楚,離得太近則無法觀賞到整體美,而且有可能因為其中的瑕疵而感到遺憾。
正常的師生距離猶如彈簧的彈性范圍,把握好這個彈性限度,才能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不遠不近,若即若離,寬嚴有度,因勢利導,只有保持一定的距離去欣賞,才能被其整體的神韻、精妙的設計布局所吸引。這也是孔子所謂的“過猶不及”的道理。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形成最融洽的關系,關鍵在于尋找這樣一種最佳的距離,而不是“零距離”。
師生交往中,如何保持適當?shù)男睦砭嚯x,如何把握好這個度,就要看教師的教育技巧了。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我們教師,更需要進修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