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外國語學校校長毛杰談學校和家庭教育關系這個學生小的時候是他所認識群體的一個小名人,這個孩子10個月可以說短幾,不到兩歲認識3000多漢字,他父母經常帶他到很多地方展示父母的杰作,到了小學這個孩子讀書非常多,在小學最差的成績是第三名,他讀了很多書、36計、戰國策很多很多,孩子寫了3萬字的小說,這個小說后來用他自己的原話說是“自己讓他父母給殘”了,父母說小孩子寫什么小說,好好學習得了。后來他考上了很好的初中,但是初中這個孩子成績是不好的,但是期末考試一個學期的時間趕到了班里的第五名,這時候孩子心里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安慰。但是家長說這是偶然不要驕傲,題太容易了。爸爸媽媽說就這一次就滿足了,差的遠了。孩子說“有時候我們覺得老師和家長不像是人像魔鬼”,后來孩子對考試有了厭惡心里,孩子用了一句話寫到我放棄了努力,我關上了我的心。這孩子定了一個標準可以不考好但是不可以不會,如果考前父母訓斥的厲害考的差一些,考試前他會私下里把真正會的算一下分數,知道這個班里真正的位置。這個孩子的底線是不允許自己墮落,學校不允許的我一定不做,不去網吧、不早戀。孩子知道失去了目標和追求。后來他到了高中,我跟這個孩子開始接觸,他把一些心聲跟我做了一些袒露,他認為學校應該是最高的執行官,他沒有想到我能夠這么溫和。那個孩子在報名中遇到困難求得我的幫助,后來跟孩子一塊把問題解決了,那天晚上孩子說我做了三套卷子我睡不著,我非常高興。其實心情調整的很順的時候學業對孩子來說并不那么重要,關鍵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和成長史。他說其實在老師和同寫心中我是一個樂天派,沒有真知道我心中的苦,我也不想讓別人知道。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內容豐富的世界。
我們的悲哀是家長、老師沒有真正能夠走進孩子的心理,傾聽孩子的心聲。這就是這封信的展示。
第二跟大家探討,在做這個之前我對家長做了一些問卷,對家長的一些困惑跟大家做一個交流。第一個家庭教育中主要的問題。家長聚焦比較多的問題就是孩子不愿意與家長主動交流,無共同話題。有一些案例表明了溝通能力比較弱,帶孩子旅游也不想出去經常在屋子里悶著。家長的原話就是如果說孩子聽、如果管孩子服?
第三個問題就是孩子遇到問題時無能為力,幫不了孩子。這個問題很多,家長的輔導是不是有限的?即便你是大學教授我們也不建議輔導孩子,我們應該培養孩子自學的能力,我們不可能幫助孩子工作走完人生的路。
第四個是培養孩子吃苦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困難時的自我突破能力。我記得90年代中國青年報記者寫過一篇文章,中日夏令營中的較量。當時認為我們的孩子與日本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日本的孩子在吃苦、磨難教育方面遠遠超過我們的孩子。
第五、如何使孩子理解父母,有感恩意識。我們感恩教育做的很多,但是怎么樣人孩子內心深處真正理解家長。
第六、網絡問題。有的家長嚴禁孩子使用電腦上網。
第七、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階段。
第八、如何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及成長的內驅力。我們河南第一人口大省每年高考(論壇)是將近一百萬,真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們希望能夠淡化孩子的成績但是很多時候并不奏效。很多家長奧數從小學開始,更多孩子從小學學完了初中的課程,很多家長報了很多班,甚至一對一的家教但是都不湊效。
第九、溝通的藝術。家長確實用心做了,但是效果適得其反。
第十、怎么樣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求得平衡。
我從學生方面也做了一個問卷。凡是孩子心態比較好的,比較陽光的,他們也做了一個總結。他認為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哪些是成功的做法,我先把成功的做法展示一下:
1、孩子認為家長能把教育融入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引導孩子自己對事物事理進行分析,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習慣自我監督自我約束。
2、注重鍛煉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學生和人生觀雙重指導。
3、家長與孩子做朋友、懂得換位思考,家長給予孩子充分的自愛和信任,尊重孩子的選擇權。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由而不散漫、放松而不放縱。孩子認為應該管理但是應該給予一定空間和自由。
4、不只看重學習不唯分數唯名詞,支持孩子的興趣發展,能夠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
5、民主和平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最佳環境。家庭氣憤融洽父母以身作則,家長和孩子一起進步。
6、快樂教育發。提倡鼓勵常識教育,有一定獎勵制度。不要用別人得優點來打擊孩子的缺點,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我們不要拿孩子的短板與別的孩子的長板比,這樣最后的結果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7、家中有書香氣息,父母學識淵博,談數高雅對孩子影響深遠。
二、學生認為在自己家庭教育中成功的做法及存在的困惑
困惑:
1、家長過多干涉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家長過度的關注與約束造成了孩子學習和生活能力的降低。對于情緒孩子寫的是“不想充當父母乒乓球拍中的乒乓球”。
2、學業與興趣特長的調節與平衡問題。有的家長不讓孩子當班干部,認為這樣影響學習,不要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不要參加學校活動等等。
3、對孩子生活常識管理方法的改進怎么樣消除代溝。現在心理學家不是說比較夸張,說現在孩子是每兩年就一個代溝。
4、部分學生反映與父母交流不多,希望家長能夠換位思考,理解學生,注重其全面發展,更要尊重學生私人空間。
5、不準設物質保障,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預精神世界。
6、家長對孩子增加社會常識、社會實踐內容的教育。
7、家長是應該避免孩子走任何彎路、還是該讓孩子體驗一定的失敗和挫折。
有些東西靠老師和家長提醒我們自己是體會不到的,只有自己犯了這個錯誤之后在自己的感悟中下一步才真正的提升。所以這點要想想中國的家長希望孩子是一順百順?還是自己體驗一些失敗和挫折。
當學生提到在學校在家庭教育角色建立的時候,很多學生寫的很形象,說希望班主任老師不要充當奸細。希望班主任能夠起到柔和作用不要小題大作。希望老師能夠真正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優點。認為在家庭教育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寫的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不要跟同學聚餐一半時被父母抓回來,父母無論如何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記,教會孩子如何與他人相處,不要隨便懷疑自己的孩子。父母應該凡事以身作則,不應該把自己的思想強制性的復制給孩子。不應該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不應該只注重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也是很重要的。父母的思想不能與時俱進,他們認為對的永遠是對得,他們認為錯的永遠不讓做,我父母總認為電腦就是用里玩兒,不允許上網查資料,電腦也是生活必需品,但是父母認為上網就是玩的,不讓上網。
父母對異性交往過于敏感,他們反對早戀,感覺很敏感,父母不要總說你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事不要操心,不希望他們把我當小孩看。覺得我一件任務就是學習,這樣使我的壓力更大。家長對孩子了解的片面,以至于教育有誤,父母過于嘮叨。過于注重成績,思想教育工作過于頻繁,不相信的自主能力,什么事都想為孩子安排好,限制孩子發展興趣愛好,不支持孩子參加社會活動。認為有時對家庭中的某些問題過于壟斷,并未對子女進行有效幸福的管理。家長管理孩子嚴格對孩子有很大幫助嗎?家長應該縮短孩子的娛樂時間嗎?家長應盲目攀比成績嗎?家長應該盲目的報輔導班越多越好嗎?我希望父母之間能夠加強溝通統一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隨著年齡增長我能體會到與父母之間沒有小時候那么親密,父母應試著接受我們這代的思想、言行、配合我們嘗試新鮮事物,任何話題。這樣學生才會主動與他們交流,分享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希望家長能跟孩子一起改進消除代溝。
認為家長做的好的方面:
父母與我保持適當平等以朋友之心幫助我消除煩惱;分母給我足夠的信任和自由這反而讓我更加自覺;父母關系融洽建立了良好的家庭氛圍,給我學習和人生雙重指導。學生日常規范后給予孩子較大發展空間,不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我們的沉默或者給孩子自己一個反思的時間比我們的嘮叨效果更好。
三、給家長朋友的一些建議:
就我自己的一些感觸跟家長朋友做一些交流。
一、關于困惑。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但是因為我們選拔單一矛盾和個體色彩處理不好。我經常跟我們的老師交流,一個功利的老師必然是功利的孩子,作為名校來說是否意味著失去排名?我記得在校長培訓的時候我們的主任曾經說過一所名校如果升學率一塌糊涂不要談素質教育,一所名校升學率非常好,不要談應試教育。我跟我們的孩子說你考中招、高招的時候沒有成績過不了今天,但是只有成績過不了明天,所以還要培養孩子持續發展力的培養。
每個人來到這個社會上都有一席之地,我們都是普通人,有多少人能夠成為名家,都是有限的,我們要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有多少學生能在中學階段的學習成績跟畢業后的表現劃等號。我們一個老師提到過一個第十名的現象,真正將來社會上成績突出的并不是在學校成績數一數二的。
第三,父母對孩子的愛與生俱來,但是我更想說愛是一種能力。所以孩子們說家長也應該發合格證持證上崗。并非每個家長都是合格的,愛的智慧和能力要在時間中不斷的升華。
二、建議
1、不要把孩子當作彌補自己人生遺憾的手段。很多家長可能認為我自己沒有長清華、北大我的孩子一定要上清華北大。我們這個定位是不是準確?劉校長講到了家長希望孩子成為科學家等等,我們周邊人到底有多少是普通人。我們的孩子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不是一個橡皮泥任我們隨意捏。我們應該放棄自己過高的期望值給孩子一個本身的人生。
2、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舉一個例子,我們把種子種在土壤里,小樹苗破土而出,我們希望它自己能夠挺拔向上成長。成長過程中只把枝椏做一個修剪長成另一個小樹苗,我們今天澆水、明天施肥、后天灌溉,這棵樹可能就是扭曲的。我自己比較慶幸,因為我的孩子比較自覺,成績非常優秀。但是教育過程中我的孩子每一步都讓他自己做選擇。他跟著我上了兩個幼兒園、三個小學,因為我去過三個學校孩子也跟著跑。后來小學畢業上初中的時候我們有兩個一個是我們自己的初中本部還有一個全寄宿初中分校,我的孩子選擇了分校,原因是分校場地很大,能夠自由活動。后來孩子說我覺得分校是一個世外桃源,我的同學很厲害的都在本部這就是他的本來思想。后來孩子初中的時候考上了西交大少年班,他選擇了放棄,他想還是要上完高中,給自己一個完整的學段教育,現在是高三了,成績還不錯。我們所有老師都希望他報理科,但是我的孩子報了文科,他報完跟我說報的是文科。我說你怎么沒給我打電話商量一下呢?他說因為是我學,不是你們倆學。他理科也比較好,特別是數學,所以在文科學的也比較輕松。這一點也可能是我的幸運,我想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我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給他自由。所以這點我非常相信,在關鍵時候他能夠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比如我在學校是校長,我的孩子非常低調,我們學校任何評先、評優他都是不要的。還有為班級服務,他說不當班干部就不能為班級服務嗎?所以很多時候比賽他都是做了很多策劃。上高二的時候調整宿舍,那時候是六人間,下面是孩子掛衣服的地方,上面是六個床鋪,對著我們門口的床兩個家長發生了一點小的爭執,都不愿意讓孩子住到門口那個床,后來我的孩子說我來住那個位置。我回去說這件事你做的不錯,他說這有什么住哪兒都是一樣的。現在他已經高三了,我講我們不一定上清華、北大,他笑著說最高的學校還是要沖刺的,這也是我給了孩子一個非常好的心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4、記住就分數談學習永遠是無效的。一個孩子厭學就不要談學習了,我們帶著孩子去社會上走一走,看一看。我接觸過這樣的一個孩子,后來讓家長到三亞游玩,到福利院、養老院走走看看社會上弱勢群體,讓孩子作為一個社會人看到了什么。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孩子在中學階段應該做什么。我記得我當班主任的時候我們班一個孩子被所有老師稱為無可救藥,除了足球什么都沒有,上課的時候看足球雜志,下課的時候作業不交。我后來送給孩子的一些足球卡片,我跟他談今天的足球,和球員的素質,他有所感悟了,這些素質從哪兒來?后來這個孩子高中畢業考上了我們河南的體育院校現在發展的非常好。
5、我們要允許孩子出錯。我們學校老師的孩子中每年有十幾個孩子三分之一是考上本部高中,三分之二去了分校的高中,分數不夠。作為老師我們見了太多優秀的孩子,我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笨這也是一個問題。大家還記得孩子學走路的時候,從不會走到走路的時候,孩子摔了多少次,但是孩子沒有一個父母說我的孩子我不教了,他根本學不會走路。同樣的道理他上學以后你不允許他失敗了,一次考不好,兩次考不好,對孩子只有訓斥,我們是不是要教孩子走路這樣的耐心教孩子適應社會,適應孩子中學時代的發展呢。
6、一位的說教效果遠遠低于父母的身教及和睦溫馨家庭環境的營造。從小學到成人,很多人不能說沒有說過一句假話,我們有沒有給孩子創造出一個說真話的環境。應該讓孩子知道題做錯了不是一個壞事,反而會彌補自己的漏洞。孩子出錯了糾錯之后以后會做的越來越好。發現孩子抄答案、說謊我建議不要當面戳穿孩子。
我們目前培養比較多的是孩子演講能力比較好,現在很多孩子培養的非常外向。但是更要培養孩子內涵的東西。毅力、持久的精神追求、內斂的品質、接納他人的胸懷、不受外界干擾的定力。
學校應該扮演引導者、協調者、溝通者、幫助和支持者、修整者、建議者、約束者。我們的家長提的家庭教育工作包括親自教育心理教育現在也提的比較多。
從這里可以看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有互補性、契合性個延伸性。作為學校有以下工作可做:
1、建立家長學校,針對不同的年級的家捉開展活動。
2、感恩教育、明人傳記導讀等等。
3、給家長教育學、心理學的常識教子技巧溝通培訓。
二、網上要教師資訊、解惑答疑。要開放學校的場所讓家長參與進來,要編家教手冊,特別是經典案例導讀使家長有章可依。家庭教育不太成功我認為還是缺乏愛的智慧,愛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習,不但要學習愛的理論,更要實踐在實踐中把愛解讀。共同元素是“給予、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
希望我們的家長和孩子真正能夠互相理解,實現家教的合力、愛在教育中傳遞、愛在傳遞中延續,愛更在智慧和創造中實現美好的延續。
http://www.xuepinw.com/index.php?info-d-24-406-472-0-0-2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