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伴侶,這過程中有許多因素會左右我們的決定。演化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只是在尋找短期伴侶,女生則會和男生一樣都注重對方的外貌,而選擇長期伴侶時,女生把標準提高了,男生卻把標準降低了,男生在外表吸引力之外,開始關注其他的因素,女生則更注重男性的社會地位和資源擁有。
因此,在選擇長期伴侶時,由于需要收集很多信息,在過程中可能產生認知偏差,所以人們在收集了基本的信息之后,就會做出在大部分情況下正確,但亦有可能會是錯誤的決定,好比——看瞎眼了,遇人不淑!
于是筆者請你思考這么一個問題:你遇不到好男人,是好男人都被別的姑娘先占著了?憑什么就你一個人這么倒霉?還是說,別的姑娘的戀情其實也好不到哪去,因為本來就沒那么多好男人?
好男人都被挑走了?你看到的也許只是假象!要解答上文的問題,就必須涉及擇偶時的一個因素——社會線索。
心理學教授莎拉·E·希爾和大衛·M·巴斯博士就在研究中發現,社會線索在伴侶選擇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信息,這一線索將會在兩性擇偶過程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① 女性選擇男性
男生在擇偶市場上的價值主要是社會地位和擁有資源的多寡,但這兩項并不如女生的特質(外貌)那么容易從外表上來判斷,這增加了女生在擇偶時判斷的難度。
此外,在擇偶上,女生的最先決考慮是找到一個愿意提供資源的伴侶。因此,如果有那么一位男生,他的資源非常多,多至所投資在許多女生及她們的孩子身上的資源,依然多于資源不那么多的男生有能力投資在一位女生及她的孩子身上的資源,那么這位女生比較好的擇偶決定,還是那位資源比較多,但是已經有了伴侶的男生。
就好比古時候皇帝的財產如果平均分給后宮三千佳麗,每位佳麗所得到的依然多過一位平民男子可以給他唯一一位妻子的財產。雖然必須老實說,這樣的解釋真的讓人很不舒服。
因此實驗結果顯示,當男性目標人物被女生環繞著時,女性實驗參與者認為他的吸引力較獨自一人出現以及與同性同伴出現時高。
好多女生常常問“為什么好男人手上都牽著一位女生?”、“為什么好男人都被選走了?”。換個角度來想,或許正是因為他們手上牽著一位女生,才讓你覺得他是好男人。而且多半因為他的長相不差,便使你更確信了這種想法。
男生們當然可以利用身旁環繞美女這一招來提高自己的性吸引力。但必須要切記,你得冒著因為讓現今伴侶感到不安全而失去她的風險。(此處@男備胎)
女生們也必須要提醒自己,這只是個啟發法,常常會有謬誤出現。一位男生被許多女生環繞時,或許不代表他的市場價值高,有可能那些女生是他的親妹妹、姐姐、上司下屬、同事而已。
好男人都被人挑走了
② 男性選擇女性
而在男生眼里,女生在擇偶市場上的價值主要是外貌到底美不美,很容易就可以從外表上判斷(整容、化妝術除外),所以并不太需要仰賴社會線索來提供有關于該女生的信息。
對于男生來說,他人所作的擇偶決定,并不是用來判斷這個女生好不好,而是用來判斷獲得某女生作為自己伴侶的成功率。
因此,當女性目標人物被男生環繞時,男生實驗參與者認為她的吸引力較獨自一人出現以及與同性同伴出現時低。如何巧用理論,打造最佳個人吸引力?
美國影集《How I Met Your Mother》曾經在劇中提出了”啦啦隊效應”,就是當你被朋友圍繞時,會看起來更有吸引力,這個現象被心理學家Drew Walker與Edward Vul驗證了,研究顯示,當我們看一群人時,傾向把大家的臉部特征”平均”,此時,那些不吸引人的特征被“平均”掉而變得比獨自一人時更具吸引力,尤其是當那些有互補臉部特征的個人同在一起時──例如有人眼睛較寬有人眼睛較窄──比起他們獨自出現時,便有較好的提升吸引力優勢,這項結果男女通用。(當然,僅限于同性團體)
不過,使用這條理論還是有限定的,那就是兩人的好看程度不要相差太多,最好是你比對方略微好看一點點——假如是朋友比你好看很多,你就成了陪襯;假如是你比朋友好看很多,別人會懷疑你太有心計。
另外,對女生來說,由于擇偶市場上的價值擺在臉上,男生又喜歡在交往過程中將接觸到的各個女生進行橫向比較,因此所以還需擔心閨蜜和男友背叛自己的風險。所以結論是,對女生而言,團體作戰只適合初期交往,假如真的決定要交往,最好還是獨自一人單刀赴會最好。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什么提高或降低對異性的吸引力,沒有任何枷鎖可以捆綁我們去尋找與朋友相伴的快樂。異性要得,基友也要得,缺一不可,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