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尚在家里執掌財權的老王見房價低位調整,不顧王婆遲疑反對,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拍板以32.5萬買下一套二手房。
老王之所以拍板買下二手房而不是一手房,主要考慮就是一個字——“省”。
在他這樣一個一輩子好逸惡勞的人看來,省心省力省時還省錢,就是壓倒一切道理的硬道理。
記得當時簡單打掃了一下衛生,就搬了家,前后也不過一個星期。
不管買一手還是二手房,一旦住下總會逐漸暴露種種不如意甚至可稱為硬傷之處。縱是天下尤物,也經不起這么日復一日地零距離細看哪!
最不滿意的是王婆。有好長一段時間,她都在不停地對這套房子橫挑鼻子豎挑眼。
老王暗想,生米煮成熟飯之后,還這么干,不僅是自尋煩惱這么簡單,無非是想證明老王決策武斷、草率甚至昏聵,為進一步奪權做鋪墊。
對于老王的辯白,王婆的回擊是用鐵一般的邏輯:對方既不是雷鋒又不是傻子,如果是好房子,憑什么打折賣給你,連裝修費也白給?
好在此后房價不斷上漲,更重要的是王婆就近捧上了鐵飯碗,有關這套二手房,買得對還是不對的爭論,才逐漸消停下來。
風水輪流轉。近年來,隨著年逾花甲,老王有些意興闌珊,不再愿意打理一地雞毛的家庭經濟賬,把財權逐漸移交給王婆打理,一門心思當個太平家眷。
他安慰自己說,反正每個月都有一筆花不完的工資收入按時到賬,即使王婆卷款跑路,只要把房子留下,這日子也能過得相當舒坦。
去年春節前后,王婆突然宣布,她決定買一套新房子來住。
她分析道:房價的走勢誰也看不透,有的說會降,也有的說還得漲。但看本地房價,下降空間有限,上漲空間無窮。如果不趕緊買下一套,即將退休的我們,一輩子就可能與新房無緣。
按老王的本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買新房加上裝修的這筆錢,如果放在銀行生息,一年為數也頗為可觀,用來改善生活,日子不要太舒服了。
但今時不同往日,自己不掌財權,對究竟有多少家底也糊里糊涂,人微言輕,說了不算數。
有權在手的王婆,作主買房,正應了一句老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好由她去。萬幸的是,她既不是拿錢去賭博,也不是拿錢去老家扶貧。如果硬要阻止,萬一房價再漲,老王就要背一輩子黑鍋了。
不過,老王有言在先,你退休了,在家閑著,我還沒退休,還得上班,這裝修的事,我是撒手不管的,你也別來煩我,我只管退休后跟你住新房。
王婆對此似乎早有成算,眼睛也不眨地一口應承下來。
其實,對這樣的安排,老王有時也覺得虧心,按社會分工,裝修這么大的工程,男子漢責無旁貸,怎能全部推到一個婦道人家身上?傳出去也不好聽哪!
后來轉念一想,經濟學上有一個“比較優勢”理論,核心理念是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才能發揮比較優勢,取得最佳經濟效能。
裝修這事,其實并不需要親自動手,主要就是與有關人等博弈——討價還價。
試問咱們王家兩夫妻,誰更能肩負起這一“與魔鬼打交道”的重任?顯然,王婆擁有無可爭議的比較優勢。她在菜市場與小商小販討價還價了幾十年,鍛煉得眼眨眉毛動無比精明,為老王望塵莫及,佩服得五體投地。
想到這里,老王才稍覺心安。
說是撒手不管,裝修畢竟是當前家里的頭等大事。老王老擔著心:這世道無商不奸,一不小心就會遭了暗算。這段時間他腦海里常浮現的一幕是王婆受騙后泣不成聲的情景。
那天下班回家,王婆一邊算賬,一邊嘆氣,抱怨那位外表忠厚的裝修承包商黑心昧了咱們幾千元裝修面積。
老王頓時怒發沖冠,要求立即撤換承包人。
不料王婆笑道,天下烏鴉一般黑。黑吃面積已經成了裝修業的行規。不吃,他就會覺得吃了虧。想不被黑吃,除非不裝修,如果換另一家裝修,只怕吃得更多。
相對而言,這只烏鴉還算胃口小,而且與我們相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得知裝修的水這么深,老王非常懊悔,怪自己當初喪失立場沒有堅持買二手房,可惜現在開弓沒有回頭箭了。
這些日子,老王上班比平時還勤,其實,還有幾個月就要榮休的他,已不需要按照作息制度天天到卯了。
不為別的,只為可以轉移注意力,不用為裝修的進程捉急擔驚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