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 痛
【概說】
一、概念
脅痛是一側或兩側脅肋部位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腋以下謂之脅,其骨為肋”
二、沿革
(一)《內經》明確指出脅痛屬肝膽病變。
(二)后世醫家對脅痛認識逐趨完善。
三、討論范圍
多見于現代醫學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神經官能癥、肋間神經痛、軟組織挫扭傷及部分胸膜炎。
黃疸型肝膽疾病、肝硬化腹水、肝癌等病癥雖伴見脅痛,但病情復雜,宜參照有關篇章辨治。
【病因病機】
一、病因
1.情志不遂——肝郁氣滯——絡脈失和
2.跌仆損傷——瘀血停留——阻塞脅絡
3.飲食所傷——積濕生熱——肝膽失疏
4.外感濕熱——邪郁少陽——經氣失疏
5.勞欲久病——陰血不足——肝絡失養
二、病機
(一)基本病機為肝絡失和,病理變化有“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之分。
(二)病理因素以氣滯、濕熱、血瘀為主,三者常以氣滯為先,各種病理因素常相互兼夾,相為因果。
(三)病位以肝膽為主,可涉及脾胃、腎。
(四)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別,然以實證屬多。
病因病機示意圖
飲食所傷——積濕生熱 脅痛
外感濕熱——邪郁少陽
勞欲久病——陰血不足 肝膽絡脈失養(虛證)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一)以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為主要表現。
(二)可兼胸悶、腹脹、噯氣、急躁、易怒、口苦納呆等癥。
(三)常用情志失調、跌仆損傷、飲食不節、外感濕熱或勞欲久病等病史。
二、病證鑒別:與懸飲鑒別。
懸飲脅痛為飲留脅下,胸脅脹痛,持續不已,伴見咳嗽,咯痰,咳嗽或呼吸時疼痛加重,喜向病側睡臥,患側脅間飽滿,叩扣濁音,或兼發熱,一般不難鑒別。
三、相關檢查。
檢測肝功能以了解肝損害情況;檢測肝炎病毒指標,有助于肝炎的診斷和分型。B超、CT、MRI是肝膽結石、肝硬化、膽囊炎、脂肪肝等疾病重要診斷依據,血脂、血漿蛋白等是脂肪肝、肝硬化的輔助診斷指標。血脂甲球蛋白、堿性磷酸酶等是篩查肝膽腫瘤的參考依據。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一)辨在氣在血
氣郁多見脹痛,痛處不定,癥狀波動與情緒有關;血瘀多見刺痛,痛處不移,疼痛持續不已,局部拒按,入夜痛甚。
(二)辨屬虛屬實
實證以氣滯、血瘀、濕熱為主,多病程短,來勢重,疼痛較重而拒按,脈實有力。虛證多為陰血不足,其痛隱隱,綿綿不休,病程長,來勢緩,伴陰血虧耗之證。
二、治療原則
以“通則不痛”為原則,實者理氣、活血,清熱化濕通絡;虛者滋陰柔肝,補中寓通。
三、證治分類
(一)肝氣郁結證
1.癥狀
主癥:脅肋脹痛,走竄不定,甚則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
兼癥:胸悶腹脹,噯氣,納減,口苦。
舌脈:舌苔薄白,脈弦。
2.病機:肝失條達,氣機郁滯,絡脈失和。
3.治法:疏肝理氣。
4.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減。
5.常用藥:
柴胡、枳殼、香附、川棟子——疏肝理氣止痛
白芍、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川芎、郁金——活血行氣通絡
6.加減:
脅痛甚,可加青皮、延胡增強理氣止痛之力。氣郁化火,加山梔、丹皮、黃芩、夏枯草。郁火傷陰、酌配枸杞、菊花、丹皮、山梔。胃失和降,加半夏、陳皮、旋復花。
(二)肝膽濕熱證
1.癥狀
主癥:脅痛脹痛或灼熱疼痛。
兼癥:口苦口粘,胸悶納呆,惡心嘔吐,小便黃赤,或身目發黃,身熱惡寒。
舌脈: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2.病機:濕熱蘊結,肝膽失疏,絡脈失和。
3.治法:清熱利濕。
4.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5.常用藥
龍膽草——清利肝膽濕熱
山梔、黃芩——清肝瀉火
川棟子、枳殼、延胡索——疏肝理氣止痛
澤瀉、車前子——滲濕清熱
6.加減
兼發熱、黃疸,加茵陳、黃柏。腹脹便溏,加大黃、芒硝。砂石滯膽,加金錢草、海金砂、郁金、硝石礬石散。嘔吐蛔蟲、烏梅丸安蛔,再予驅蟲。
(三)瘀血阻絡證
1.癥狀
主癥:脅肋刺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入夜痛甚。
兼癥:脅下或見癥塊。
舌脈:舌質紫暗,脈沉澀。
2.病機:瘀血停著,肝絡痹阻。
3.治法:祛瘀通絡。
4.代表方:血府逐瘀湯或復元活血湯加減。
5.常用藥:
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柴胡、枳殼——疏肝理氣止痛。
五靈脂、延胡索——散瘀活血止痛。
三七——活血通絡、去瘀生新。
6.加減:
跌打損傷積瘀腫痛,加炮山甲、酒軍、瓜蔞根破瘀散結止痛。
脅下積塊,酌加三棱、莪術、地鱉蟲破瘀散結消積,或配用鱉甲煎丸。
(四)肝絡失養
1.癥狀:
主癥:脅肋隱痛,悠悠不休,遏勞加重。
兼癥:口干咽燥,心中煩熱,頭暈目眩。
舌脈:舌紅少苔,脈細弦數。
2.病機:肝腎陰虧,精血耗傷。
3.治法:養陰柔肝。
4.代表方:一貫煎加減。
5.常用藥:
生地、枸杞、黃精、沙參、麥冬——滋陰柔肝。
當歸、白芍、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川棟子、延胡索——理氣和絡止痛。
6.加減:
心煩不寐,加酸棗仁、炒梔子、合歡皮。
頭昏目眩,加菊花、女貞子、熟地。
陰虛火旺,加黃柏、知母、地骨皮。
【預防調護】
一、預防
調節情志,保持心情舒暢;調理飲食,勿過食甘肥辛辣酒熱;避免外邪,防止濕熱乘客;增強體質,避免外傷。
二、調護
已患脅痛者注意休息,防止過勞;飲食清淡,忌食甘肥酒熱;舒達情志,以使肝氣流暢;積極治療,促使早日康復。
【結語】
一、脅痛是以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為主的病證。
二、病因有情志不遂,跌仆損傷,飲食不節,外感濕熱,勞欲久病?;静C為肝絡失和,實證為肝氣郁結,瘀血停滯,肝膽濕熱,邪阻肝絡,不通則痛;虛證為陰血不足,肝絡失養,不榮則痛。病位主要在肝膽,與脾胃腎相關。
三、辨證應辨在氣、在血,屬虛屬實。治療以“通則不痛”為原則,實者理氣、活血、清熱化濕通絡;虛者滋陰柔肝,補中寓通。
四、臨證常分肝氣郁結、肝膽濕熱、瘀血阻絡、肝絡失養四個證型治療,各證型之間可以兼夾轉化。
【臨證備要】
一、脅痛治療宜疏肝柔肝并舉,以防辛燥劫陰之弊。
二、辨證結合辨病,配合針對性藥物。
【附】
膽道病證一般辨病用藥知識
一、膽道病證的診斷。
二、常用治法方藥。
【復習思考題】
一、如何鑒別脅痛肝郁氣滯證、肝膽濕熱證、瘀血阻絡證、肝絡失養證?分述以上各證型的治法方藥。
二、試述脅痛的辨證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