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東枕巴山余脈,西倚劍門雄關,素有“閬苑仙境”、“風水寶地”之美譽。這座北緯30度上百世不衰的千年古城,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擁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城市風水格局的樣板和典范、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等美譽。
與全國眾多古城古鎮一樣,閬中古城在觀光旅游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諸多瓶頸和困惑。在國民旅游邁入休閑度假新時代,“慢旅游、慢休閑、慢生活”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和喜愛,休閑度假正成為一種時尚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古城旅游的路在何方?怎樣實現轉型升級、永續利用?近年來,閬中依托古城的古街古巷、傳統院落、特色文化、山水環境,積極探索“文化度假”的實踐路徑,初步形成了“街巷休閑+院落度假+城外娛樂”三位一體的度假格局和創新模式。
向文化度假轉型勢在必行
(一)文化度假是未來度假旅游的重要板塊。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把閑暇時間用于以放松、健身、休閑、養性為目的的度假旅游。傳統的度假主要依托海濱、湖畔、山區、林間、鄉村等優質自然資源,通過回歸自然、親近山水、遠離城市的喧囂來獲得身心的放松和心靈的平靜。自然度假,包括海濱度假、濱湖度假、山地度假、溫泉度假、高爾夫度假、森林度假、鄉村度假等諸多形式。這類度假環境資源要求高,建設成本大,且具有極強的季節性,因此,探索旅游度假新模式勢在必行。
就度假旅游而言,其根本目的在于放松身心、重拾生命活力。回歸自然誠然可以讓人返璞歸真、心曠神怡、靜養身心;重溫歷史、浸潤文化也一樣可以讓人減壓放松、靜心怡情、重拾活力。更進一步看,如果能夠在放松身心的基礎上,通過觸摸歷史、品讀文化、感受傳統,從歷史和傳統中讀到經驗,引發對生命的深層次思考,進而參悟生命、充實內心、升華精神,無疑是度假的更高層次。因此,度假的概念不能僅僅局限于以回歸自然、親近山水的康體養生為主的自然度假,還應該包括以重溫歷史、觸摸傳統的文化體驗為主的文化度假。
(二)依托古城古鎮發展文化度假旅游前景廣闊。從我國國情來看,人口基數大,消費水平各異,自然資源類度假已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度假消費需求,這為以古城古鎮為依托的文化度假旅游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發展基礎來看,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數量眾多,古城古鎮分布廣泛,璀璨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對中外游客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很多古城古鎮交通便捷,旅游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為發展文化度假提供了有利條件。
從旅游產業發展來看,當前,絕大多數歷史文化名城只發展了靜態的觀光型產品,對度假旅游少有問津。當游客不再滿足“拉練式”的團體觀光,渴望對歷史城鎮中的歷史文化有深層次的了解時,度假旅游將會因其體驗特性對這類游客產生相當大的吸引力,而唯有停下來、慢下來,游客才有可能觸摸到傳統的魅力和文化的本真。
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來看,一些古城古鎮由于缺乏資金而得不到及時修繕和有效保護,衰敗在即;另一些古城古鎮成為觀光旅游熱點后,卻又面臨著過度開發、自然生態遭到破壞、人文生態逐漸滅失等問題。2014年,國家旅游局授牌蘇州平江路為“國家古城旅游示范區”,這既是對蘇州古城平江路探索由觀光向文化休閑度假轉型成績的肯定,更是希望全國古城古鎮旅游擺脫當下觀光主導開發的傳統模式,積極探索文化休閑、文化度假的創新模式和發展路徑。可以看出,古城古鎮發展文化度假旅游,既可對原有歷史建筑進行保護性改造,令其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得以升華,又可為度假游客提供“回歸傳統,觸摸歷史,體驗文化,放慢節奏,緩解壓力,靜心怡情”的慢生活空間,最終實現古城保護與旅游發展的“雙贏”。
(三)閬中古城要爭做中國古城古鎮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的探索者和先行者。邁入新世紀,閬中古城旅游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每年數以百萬計的游客涌入閬中,在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對古城保護、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挑戰。是竭澤而漁還是永續利用?是轉型升級還是任其發展?閬中旅游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深刻分析旅游發展規律和形勢后,他們敏銳地發現:古城古鎮古村發展度假旅游是解決矛盾的一個突破點。基于此,閬中市從2010年起,明確提出“依托古城傳統院落,大力發展文化度假”的旅游發展新思路、新戰略,全力打造閬中古城旅游度假區,逐步形成了“街巷休閑+院落度假+城外娛樂”的發展理念和創新模式,在國內率先開始了古城古鎮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的艱苦探索,力爭成為“中國古城古鎮度假旅游先行者和典范”。
何以成為先行者和探路人
閬中古城何以能成為文化度假旅游的先行者和探路人?讓我們走進閬中古城旅游度假區一探究竟。
閬中古城旅游度假區以閬中古城為核心,以閬中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為主體,以環繞古城周邊各山為空間邊界,總面積達23.78平方公里。度假區內景觀獨特,文化厚重,生態良好,設施完善,氣候宜人,是不可多得的尋古探幽、回歸歷史、浸潤文化、靜心怡情的文化休閑類度假區。在發展度假旅游方面,閬中古城具有天然的優勢和堅實的基礎。
優勢之一:獨特的微地形、微氣候。閬中古城旅游度假區地處川中丘陵區向川北低山區過渡地帶,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日照時長可達1380個小時,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度假區四面環山,三面濱水,屬半島地形。四周山體呈“西北高、東南低”之勢,冬季寒風被劍門山系和巴山余脈所擋,難以侵襲;夏季溫暖濕潤的東南季風卻可“魚貫而入”。度假區內森林覆蓋率達45.92%,水域面積達10.59平方公里,好似有天然的溫度調節器。古城街巷呈“十”字布局,狀若棋盤,東西向寬,南北向窄,便于空氣流通。古城院落眾多,戶戶相依,院院相連,幽靜雅致,納光避寒。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科學的建筑布局,造就了閬中古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獨特氣候,與鄰近的南充、廣安、巴中等地相比,夏季平均氣溫低2-3℃,冬季高2-3℃。古城院落受益于傳統建筑材料和科學的建筑結構,更是冬暖夏涼(據測算,夏季平均氣溫比外面低2-3℃,冬季高1-2℃),特別適合開發文化度假休閑。
優勢之二:優良的生態環境條件。閬中古城旅游度假區坐擁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山水秀美,生態優良。以城周四圍青山為主體的閬中國家森林公園,林地面積達176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7.4%,綠樹參天,濃蔭蔽日,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超過1.2萬個,是度假區的天然生態屏障和綠色氧吧。依托嘉陵江建設的閬中古城城市濕地公園,呈“U”字形貫穿整個度假區,水面遼闊,水質清澈,動植物群落保護完好,豐富的原生態自然濕地景觀和自然山水景觀交相輝映,現已創建為四川省首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順江延伸的11公里濱江生態文化景觀長廊,樹木蔥蘢,設施完備,是游客和市民游覽觀光、漫步休閑、品味幸福“慢生活”的生態走廊。
隨著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深入推進,閬中古城旅游度假區生態大環境更加優良。可以想象,一座寧靜安詳的古城,四面青翠欲滴的山體,一彎碧綠清澈的湖水,還有自由自在的水鳥,清新濕潤的空氣……置身這樣的環境,該是何等的舒適和愜意!
優勢之三:千年古城的文化積淀。閬中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享譽世界的“千年古縣”。自秦置閬中縣起,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曾為古巴子國國都,歷代均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曾為四川省會20年。閬中現存唐宋格局、明清風貌的古城面積近2平方公里,與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并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建筑的實物寶庫”。
閬中古城是不可復制的文化名城,風水文化、春節文化、科舉文化、三國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輝映,擁有漢桓侯祠、貢院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華光樓、白塔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王皮影、巴象鼓舞等國家、省非物質文化遺產8件。1700多年的漢桓侯祠,述說著猛將張飛的忠肝義膽;四川貢院、狀元府第、狀元牌坊,見證著狀元之鄉的文墨飄香;巴象鼓舞、川北儺戲、川北皮影、川北民歌,傳承著嘉陵江畔的古風遺韻;民居院落、石徑小巷、窗格窗花,散發著穿越時空的優雅氣質;大佛寺、云臺觀、巴巴寺、福音堂、天主堂,展示著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五教并存、和諧共生。中國傳統社會兼容并包的文化特點,滲入到古城的一磚一瓦、街頭巷尾。
優勢之四:獨具特色的文化主題。閬中眾多文化中,風水文化和春節文化最具特色。其中,風水文化世界知名。閬中古城是中國城市風水布局的樣板和典范,歷來被專家學者所推崇。嘉陵江呈“U”字形環繞閬中古城,天然形成了“麗水城垣”和“金城環抱”的風水絕勝之地,古城選址布局契合風水學中“龍”、“砂”、“水”、“穴”的風水意象,“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的風水格局自然天成。古城建筑布局以中天樓為軸心,次第展開、狀若棋盤,因應了風水學“天心十道”之喻,展現出“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被國內外專家譽為“中國風水學的教科書”。正是被閬中這塊風水寶地所吸引,唐代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才毅然決然地離開都城長安,來到閬中定居和堪輿風水,死后也長眠于閬中市天宮鄉。閬中還被譽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人祖伏羲執規治春始于閬中,“春”之概念首先在閬中演繹綿延;世界級天文學家閬中人落下閎制訂的《太初歷》,使春節恒定數千年。閬中堪稱中國春節文化特別豐厚、富有的地方,從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起,祭灶、掃塵、守歲、燒福紙祭拜天地祖宗、貼春聯、搶寅水、放河燈、游百病等民俗原汁原味,盛行不衰。亮花鞋、提燈會、巴渝舞、擊鼓飄香、鞭春牛、演燈戲、春倌說春、先圣巡春等民俗文化活動在全國堪稱唯一。依托獨特的風水文化和春節文化,閬中完全有潛力打造世界級文化度假地,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之一。
優勢之五:成百上千的傳統院落遺存。閬中古城擁有漢桓侯祠、貢院、華光樓等上百處歷史文化遺存。最令游客稱奇的是那些保存完好、縱橫勾連的古街古巷和院院相連、戶戶相依的傳統民居院落。古樸寧靜的古城街巷、相得益彰的古樓古寺,為古城營造了渾厚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圍。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園林建筑的特點于一體的古城傳統院落,既完整地保存了傳統文化,又保留了千年古城的傳統生活,還注入新的生活方式,為游客營造了絕佳的度假環境,為古城度假旅游的發展創造了最佳的度假空間和載體。置身古院人家,一座亭臺,幾枝素竹,數峰假山,幾棵古樹;回廊下的籠中畫眉,青石階沿下花缸中的嬉戲游魚,組成了一幅幅聲色俱佳、動靜和諧的立體圖畫,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和審美愉悅。尤其是嚴格按照古城保護條例整飭裝修后的數十家精品院落和文化客棧,不僅保留了傳統民居院落的文化脈絡和格局肌理,而且植入了現代休閑生活所需要的設施和服務要素。游客置身于此,既能觸摸傳統、品味千年古城的文化,也能坐享舒適、體味現代度假生活的愜意。這正是傳統院落度假的獨特魅力所在。今年,閬中舉辦了“千年古城·萬家書香”全民閱讀活動,老街、古巷、民居院落,為游客創造了無數的愜意閱讀空間,徹底改變了游客的閱讀心境和閱讀狀態。這既是書香社會建設的創舉,更是閬中旅游轉型升級的催化劑。一批主題書院客棧、書吧度假院落正在閬中古城落地生根,為古城度假旅游營造了“休閑氛圍”,注入了“度假靈魂”。當然,閬中古城本身也是一部千年史書,一本民俗古籍,一本風水寶典。在這里,老街中藏著無數氣度森嚴的大院,層層院落,重重天井,精美的照壁,厚重的家具,栩栩如生的雕花,訴說著巴蜀國度的繁華,可讓你聆聽到千年的歷史故事。在這里,巴渝舞、皮影戲、亮花鞋以及千奇百怪的鏤空窗花,可讓你體會到什么是巴蜀休閑,什么是快樂生活;在這里,城市的選址、布局,融山、水、城于一體,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韻味和美學色彩,可讓你讀到“千水成垣,天造地設”的風水,從而領悟到生存的意義和生活的智慧。總之,這里能夠讓你清晰地觸摸歷史,融入傳統,體驗本真、愜意的院落度假生活。
優勢之六:日臻完善的交通格局。閬中地處蘭渝鐵路大通道和呼昆流通大通道交匯點,是成都、重慶、西安、蘭州四大城市的中間地帶,區位優越。閬中交通便捷,蘭海高速、蘭渝鐵路貫穿全境,國道212線、347線穿境而過,在建的營(山)儀(隴)閬(中)高速過境。廣南高速(蘭海高速)已建成通車,蘭渝鐵路也將在今年底通車營運。成都、重慶、西安、蘭州四大口岸均可經高速公路直達閬中。
度假區距成都、重慶主城區和雙流、江北兩個國際機場車程均不超過3小時,距南充機場、廣元機場車程不到1小時,閬中已成功融入成都、重慶3小時經濟圈。未來,蘭渝鐵路、西成客專建成通車后,成都、重慶游客可在2.5小時內到達,西安、蘭州游客可在3小時內到達。此外,嘉陵江航道閬中港已經列入“十三五”規劃,閬中機場續建已完成前期工作,“五位一體”的交通網絡正加速形成。隨著交通條件的顯著改善,游客出入閬中將更加便捷。
堅定目標全力以赴
面對古城古鎮旅游行業激烈競爭、產品同質化嚴重、商業過渡、文化流失、生態遭破壞、古城保護難等突出問題,閬中古城立足旅游轉型升級,付出5年艱辛實踐,敏銳地抓住度假旅游蓬勃發展的機遇,創造性地提出“依托古城院落開展文化度假,建設國際休閑旅游城市”的發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條“留駐古城院落,品讀藝術文化,靜享傳統生活,回歸心靈度假”的文化度假新路子。
——咬定“休閑度假”目標,建設國際休閑旅游城市。近20年來,閬中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圍繞“旅游興市”的發展戰略,堅持走以旅游為龍頭帶動縣域經濟全面發展的特色發展之路,推動閬中旅游不斷發展壯大。2010年,閬中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響亮提出了“建設國際休閑旅游城市”的奮斗目標,把發展休閑度假旅游作為拉動閬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將“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列為本屆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和必成目標,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強力推進,以此推動閬中旅游從假日觀光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為閬中旅游持續健康發展定方向、定調子。
——創新“文化度假”理念,優化旅游發展規劃。在科學審視閬中古城的氣質內涵、基礎設施、文化特色、自然生態等資源稟賦,準確把握度假旅游消費者潛在需求的基礎上,閬中創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度假”理念,依托古城街巷和傳統院落,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工作中,閬中市始終堅持規劃龍頭,積極推進“名師規劃”戰略,先后邀請北京大地集團、慧谷旅游、中景旅聯、畢路德國際公司等知名公司,參與制訂閬中古城旅游度假區規劃和方案設計。在匯集中外專家智慧的基礎上,確立了“街巷休閑、院落度假、城外娛樂”的總體發展思路,明確了創建方案和具體項目。為確保效果,閬中市又制訂了創建工作細化方案,并多次邀請國省市旅游專家現場指導;為保障創建質量,建立了硬件建設項目現場指導、方案評審、規委會審定三級質量管理體系;在一些事關重大的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寧肯不做,也不留敗筆”,保證了度假區創建項目的品位和質量。
——突出“科學高效”,細化舉措加快建設。為確保規劃藍圖順利落地,閬中市堅持領導掛帥、齊抓共管,成立了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指揮部,由市委書記任總指揮,市長任指揮長,一名常委任執行副指揮長,相關市級領導任副指揮長,各責任單位“一把手”為成員;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基礎設施建設、環境風貌整治、督查督辦、綜合保障4個工作組,加強了創建工作的領導力量和工作力量。工作中,嚴格目標考核,督定責任追究,建立了“每月一通報、每季一研究,半年一小結”的推進機制;實行專項考核,分線落實專人跟蹤督查、現場督辦,及時協調處理相關問題,形成“強力推進、務求實效”的工作態勢。
——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加大投入全面推進。為優化度假環境,閬中市以古城為中心,精心做好“加減法”:搬遷了古城區內所有機關單位,完成老城區企業退城入園,全面實施了古城步行街管理,拆除古城不協調現代建筑30多萬平方米,復建和提升一批核心景點和文化古院,啟動古城申遺工作,有力地保護了古城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提升了古城品質。對度假區創建資金,閬中市委、市政府集全市之力予以保障。市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創建資金,依托招商引資實施的創建項目也已全部落實到位;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市財政累計安排創建資金近10億元。同時以項目為載體,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和銀行融資,充分撬動社會資金,5年來,投入度假區創建的累計資金近30億元。此外,閬中市還堅持“特事特辦、要事快辦”,凡創建項目涉及的用地問題,均予以優先解決;凡創建項目涉及的手續,均實行并聯審批、一站式辦理,確保了創建順利推進。
5年克難奮進,5年不懈努力,閬中古城這個內涵豐富、特色鮮明、魅力十足文化旅游度假區,正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