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教育機構 & 慧真教育 & 心樂土
聯合重磅推出
國際頂級心理導師
斯蒂芬·吉利根 博士全球首次微課
微課回顧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收聽完整版
文字整理
主持人:
各位群友們大家晚上好:
我是今晚的主持人雪梨,歡迎來到由心樂土、慧真教育和孫瑞雪教育機構聯合主辦的大型公益微課《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催眠師》。
本次非常榮幸地邀請到超級重量級嘉賓:世界頂級催眠大師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博士,美國催眠界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斯蒂芬吉利根博士。
實際上吉利根博士來中國講課已經有十年了。很多朋友通過線下的工作坊已經見識了大師的魅力,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那就是溫柔、頑皮、勇猛三種能量都能夠從他的身上看見。今晚是他首次用微信的形式和大家見面,相信很多朋友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聽到他的聲音,那么下面就有請吉利根博士以及今晚的翻譯唐一杰先生!
斯蒂芬.吉利根博士:
朋友們晚上好!我是斯蒂芬.吉利根博士,來自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
今天晚上非常高興能和大家聚到一起來探討創造性親子關系這樣一個主題。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我心里特別喜歡的一個主題。我既是一個心理學家同時呢我也是一個父親,我的孩子已經二十四歲了。今天我們要談到的是創造性的親子關系。想必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擁有孩子的時候我們覺得這是宇宙給我們最好的一個禮物。但是同時呢,擁有孩子很好的去建立一個很好的親子關系也是充滿挑戰的一件事。
我今天跟大家探討的親子關系是:怎么樣才能幫我們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好的孩子?那么好的孩子意味著什么呢,他不單單是開心的、健康的,同時也能是一個非常好的以后成長為這樣一個很棒的公民。
那么很多時候,當我們沒有很好的親子關系的時候,孩子以后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可能會不開心、不健康,以后不能成長為一個很好的公民,那么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非常需要給予孩子很多的耐心和支持。
在此非常開心的跟大家聚到一起探討一個主題,我們會從實際的角度去探討如何成為一個很好的父母來幫助我們的孩子建立很棒的親子關系。
今天課程設置的是:前35分鐘的時間跟大家聊一下基礎的理念,一些簡單親子關系的原則,大約35-40分鐘的時間來回答大家的一些提問。
如何創造創造性的親子關系呢?我們在今天會談到4-5點。首先請大家看這樣一張圖,我們都有雙重的意識。當我們能很好地理解這些道理,很好的了解自身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做到親子教育。
請大家都看這個人類的雙重心智這幅圖
這副圖有很多不同的解釋,那么在親子教育方面,我們可以看人類的兩重心智。首先第一重是情緒心智,這是在我們的體內,那么對兒童而言,這是兒童認識世界的方法,可以說成是兒童的心智。
第二重心智叫語言心智,它位于我們的頭腦,那么在家庭的交流當中,它所扮演的角色是父母的心智。
情緒心智是我們的第一重心智,是與生俱來的心智,它里面蘊藏的非常非常多的能量以及非常非常多的信息。那么這些能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非常淺而易見的、非常開心的、活潑的能量非常具有自發性,周邊的人會很容易被這種能量感染,同他們一起玩耍。但是有些時候這些能量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有一個案例我給大家講一下:
當我的女兒三歲的時候她和小伙伴在我們家的后院玩,她的小伙伴搶了我的女兒一件玩具。然后女兒就拿起一個棒子照那個孩子頭上打過去。非常幸運的是這個棒子是一個塑料的不是金屬的。所以很顯然在這個時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親子教育的時刻,這時候的孩子非常需要一個引導。這個時候我們引導孩子用的是我們的頭腦心智,就是我們的第二重心智。當我們能很好的臨在,來好好地處理孩子本能的情緒時,才能給孩子正向的指引。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我們身體上的這樣一個情緒心智以及在頭腦上的語言心智,這兩者的心智必須非常好的交流,處在一個和諧的狀態,這樣兩者的結合才能帶來身心的健康。
那么現在出來的矛盾的就是孩童的只有情緒的心智。但是大人的除了情緒心智外,還有頭腦層面的認知心智。如果大人能很好的讓自己內在的情緒心智和語言心智都能和諧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很好的面對和處理孩童的情緒心智,這樣才能帶來正向的親子關系。
那么當我們明白了雙重心智,在了解了這樣的知識之上,我們再來理解父母如何對孩子構成影響,請看我們下一個幻燈片。
事實上父母給孩童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影響是來自于父母的情緒心智。很多時候我們都過份用我們的語言心智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但實際上情緒心智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因為孩子會直接閱讀我們的情緒心智,我們的情緒心智就像一個鏡像一樣能反應出我們內在自己的狀態。孩子直接就感受他,成為孩子感受的一個來源。
孩子總是能感覺到我們的心情,比如說;孩子總會問,父母的心感覺是什么樣子、腹部感覺是什么樣子、丹田感覺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們非常容易跟孩子建立這樣一種心心相映的關系。這也是我們和孩子的第一重連接。
那么除了這個第一重情緒心智的影響,我們也會用第二重語言心智給孩童影響,我們用語言心智給交流賦予意義,賦予名稱、給予指導,也定義價值是好的還是壞的?所以我們的語言心智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體。
所以好的親子教育,包括父母的情緒心智以及語言心智共同的配合,然后來很好的影響孩子。那么好的親子教育需要家長擁有一個開放的心、需要家長很好地與自己的情緒心智來調頻,讓自己的情緒處在一個開放的、積極的、正向的狀態。那么這時候跟孩子的交流有正向的信念,有正向的語言、有清晰的指引,而且還有非常公平的一些原則,這樣的話能讓孩子參與到整個過程當中,讓孩子順利的成長為一個成年人。
所以通常的時候都是家長的情緒心智和語言心智一起給孩子提供信息,孩子在兩個層面都可以接收到,但很多時候是由于父母的語言心智是一種表達,但父母的另外一種心智情緒卻表達相反的內容,甚至與之相對應的內容,那么這個時候,就是帶來非常非常多的困擾,也是帶來傷害的一個時候。
所以我們說當我們的情緒心智和語言心智表達的信息不一致的時候通常就是帶來困惑,以及帶來傷害的時候。那么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是不會開心的,而且孩子是特別不愿意配合的。大人的語言心智對孩子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如果大人的語言心智和情緒心智沒有很好的調頻的話,在親子關系上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那么大人首先要很好的去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表達才對大人和孩子都好。
我們來看父母的身心狀態,就是我們父母的情緒心智有時候可能會處在正向的狀態,有些時候會處在一個負向的狀態,那正向的就是處在一個流動的身心狀態。那么負向狀態通常意味著能量是鎖定住的。那么這時候父母感覺到自己是封閉的狀態,不太容易感覺到自己、也不太容易感覺到孩子,那么在這個狀態的時候非常容易父母對孩子帶來一些憤怒、一些不開心以及其他的不安的情緒產生。
如果家長的情緒心智處在一個鎖定的狀態,會有不開心、會有憤怒產生,那么當父母的情緒狀態處在這個狀態的時候,父母的語言心智的表達也會變得負面、消極、充滿批評性,孩子的感覺通常是非常糟糕的。
今天的工作坊當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個案例。今天遇到的案例是這樣的:
一個學員的孩子今年十三歲,在學校上學,每當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的時候,家長就覺得非常的憤怒、非常的不開心,會用指責的方式批評孩子,孩子的感覺是非常的不開心、非常的難過,這樣親子的過程效果也不是很好。
然后我就請這位女士想象一下,她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的樣子,然后問她這個時候你感覺到了什么?在身體的什么地方有這樣的感覺?她體驗到了在自己的腹部有非常緊張的這樣一個狀態。那么這就表明她的情緒心智在一個緊張的負面的狀態。
我們的情緒心智當然也可以處在一個正向流動的狀態。當我們的情緒狀態正向流動的時候,我們的感覺是打開的、充滿愛意的、也能很好地表達我們內在的善意。所以當我們的情緒心智處在這個正向的時候,孩子的感覺也是非常好,孩子非常愿意聆聽我們的教導,也非常容易出現配合我們的狀態。那么接下來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
家長是如何產生這種負面的情緒狀態的呢?
很多時候他們無意識的有這樣一種情緒狀態。當他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這種問題是怎么產生的呢?
是由于家長的這樣一個情緒狀態,一代一代地從上一個家族到這樣一個家族,如果這樣無名的不斷的延續,而且中間沒有出現療愈的話,那么這種無意識或者在情緒體上的傷痛會持續的傳遞下去。我們家長在對孩子的過程當中出現這些問題,事實上是家長本身在小的時候經歷到的一些問題。囤積在體內,帶來的這樣一些后果。
那么問題來了:三十年前的這樣一種記憶,這樣一個經歷,如何能一直拖延到現在。那么就是當我們大人和小孩有關系問題的時候,通常就是一個負面的信息封閉鎖結在我們的身體層面、我們的意識層面以及心理層面,這樣無明的狀態從小孩兒時期,一直到長大的時期里,這份內在的封閉沒有被打破,那么負面的情緒就一直累積到現在。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覺得絕對不會把父母給自己帶來的消極負面的影響再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學會有這樣的發現,我本身就有。我發現我成為了我父母的樣子。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感覺非常的震驚、非常的悲傷、同時也是非常的困惑,所以這些過往傷害我的東西,如果沒有覺察、如果不能療愈的話、這都將無意識的傳遞給我的后代、我的孩子。
這就自然引出了我們下一個話題也就是下一個幻燈片:
真正好的一個親子關系取決于父母好的內在情緒模式,所以我們親子教育的核心關鍵點,不是著重在孩子身上,而是遇到問題,首先要自省,把關注點放在自身的情緒狀態上,先把自身的情緒狀態調整好,當自身的情緒狀態好的時候,我們的親子狀態就會非常好。
所以當我們在親子關系當中卡住的時候,我們不要只是聚焦在孩子的問題。一旦卡住的時候我們就通常會有些憤怒、一些困惑、一些不開心的情緒產生,這個時候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孩子在外在的一個反應觸發了記憶在你內在多年的一個情緒,事實上是我們內在情緒心智的問題。也就是說孩子的情緒心智會觸發到我們的情緒心智,孩子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會觸發到你同年齡的時候的情緒心智。比如說你的孩子五歲的時候,那么他特別容易觸發到你在五歲時候的孩童時候的經歷。
所以當我們在親子關系當中遇到阻塞,我們得從兩個方面看問題:
一個是孩子的情緒心智出現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孩子他的情緒心智觸發了我們在孩童時期的有創傷的消極的情緒心智。那么這時候首先要聚焦在松懈我們內心的情緒心智上,當我們很好的解鎖的時候,才能沒有任何的心結,面對我們的孩子,更好的處理親子關系。
聽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覺得非常的有意思?而且在親子關系上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奇妙,我們要養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需要很好的療愈自己。這也是孩子帶我們非常棒的一部分,也是孩子給我們帶來的非常棒的一個禮物,生命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奇妙。
所以這也意味著我們把這樣一份擔當帶到自己的療愈部分,也把這份擔當帶到我們的親子關系當中,當我們好好的療愈自己的時候,我們的親子關系會出現一個非常大的進步。這樣的話把我們的愉悅、開心、自由、成熟和愛帶到我的家庭當中,并帶到這個世間,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劃算的買賣,為什么不做呢?
這些理念真的是非常棒,但如何把這個美好的理念運用到我們的現實當中?我們有沒有一些非常切實可行的、簡單安全的方法能讓我們進入到非常棒的自身的身心狀態。在這樣的身心狀態這當中才能完成療愈,才能非常高效的做最好的自己,同時與我們的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我已經往返中國大約十一年的時間,在教學也在探索各種各樣的方法,幫助人們進入最佳的身心的狀態,那么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簡單的一步一步引導大家的方法,讓大家進入最佳的身心狀態。那么這也引出了我們最后一個幻燈片:
進入正向狀態的七個步驟
我將用語音來引導大家一步一步地進行這樣非常簡單的方法,幫大家進入最佳狀態。
當我們做好這樣一個帶著氣感的呼吸的時候,能非常棒的幫助自己放松身心,通常我每天會做兩次,當我這樣做的時候可以好好的開始我繁忙的一天的工作。這樣能讓我很好的與家人溝通、與客戶溝通,通常的我的練習時間是兩分鐘,在練完之后會感覺內心非常的平靜、非常的舒服、同時也能保持在一個臨在的狀態。
當你很好的建立這種非語言的連接狀態的時候,然后對你的這種心智說:“我看見你了,我感受到你了、我接受你、我愛你……”
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喚醒我們內在無法被傷害的那樣一個完整的、更深層的意識狀態。在我們的心中、以及在孩子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無法被傷害到的完整的一份存在。
我可以用四十年的職業經驗告訴大家:
這個方式是非常非常管用的。當你能很好的去每天練習與自己的內在這個空間好好溝通的時候,讓自己的情緒心智始終保持在一個最佳的一個狀態,這樣你就能非常有技巧地表達你的愛意,跟你的孩子處理各種各樣的關系。
每當你的親子關系也好,或者是與客戶的關系也好,出現卡住的時候,這時候不要把你的觀點聚焦向外在,一定把焦點聚焦向內,調節我們內在狀態,調頻到最佳的身心狀態,這個時候就能繼續讓愛流動起來,讓我們很好的帶著技巧的去愛。
主持人:
非常感謝吉利根博士的精彩分享,雖然只有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卻道出了經營一段高品質親子關系的核心,而且在最后的十來分鐘還帶領了一個讓父母進入正向親子狀態的方法,真的是非常的棒!
文字整理:朱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