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食療:
一、土豆
多吃根莖類、塊莖類的植物有助于補氣,比如土豆、山藥、紅薯,等等,人參也屬于這一類。因為這類植物生長時全埋在地下,更多地吸收和凝結了地氣。如果大家留意過的話,就會發現,土豆、地瓜等,吃下去以后很容易在腸道里形成氣體,尤其是吃得稍微多些以后,就會比平時多放一些屁。這也是此類食物能夠生氣、補氣的原因。
二、山藥
“天氣通于肺,地氣納于腎。”山藥補氣,又入肺經和腎經,能夠補益肺腎之氣、貫通天地之氣。而且,它不熱不燥,性味非常平和,食用后,不用擔心氣機壅滯的困擾。因此,特別適合那些氣虛者食用,人稱“神仙之食”。
三、紅薯
紅薯與土豆、山藥一樣,食用部分都是生于地下的,介于糧食和蔬菜之間,是藥食兩用的保健食品。《本草綱目拾遺》認為,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食用以后,紅薯所化的精微主要入脾胃二經,它可以補中和血,又能暖胃生津、益氣通便。尤有補益脾胃之氣的作用,對于脾氣虛弱、容易便秘的朋友來說,食用紅薯是一個方便有效的選擇。通過食用紅薯補氣,最好選擇紅皮或紫皮,且瓜瓤是黃色的品種,也就是大家說的黃瓤地瓜。
四、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肉”之稱,是頗受稱贊的藥膳。香菇性味甘平,歸肝經和胃經,對于氣血虧虛、不耐勞累等有調理作用。尤其是野生的香菇,補氣祛濕的功效更為明顯。
五、牛肉
俗語說“牛肉補氣,羊肉補形”。多吃牛肉可以補氣,但這是指黃牛的肉。黃牛肉的性質,就如同黃牛的性情一樣,厚而順,食用后,可以潤枯澤槁、平衡氣血。在人們日常食用的禽畜當中,黃牛是體形最大、力氣最大的,而黃牛肉也是最能補益氣力的。在補氣這一點上,黃牛肉的功效堪比黃芪。牛肉能夠補益脾胃,扶持中氣,對于氣血兩虧、久病體虛的人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六、蜂蜜
蜂蜜味甘、性平,歸脾經、肺經和大腸經,可以補益脾氣和肺氣,是上好的藥食兩用的保健品,老人和女性尤其應該堅持食用。比如,老人和女性最容易受便秘的困擾,常食蜂蜜可以利肺氣、通腸道。而清潔的腸道,規律的排便,也是健康長壽的基礎。
七、韭菜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韭菜入肝經、胃經和腎經,生韭菜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能益肝散淤。吃熟韭菜可以起到補肝腎、暖腰膝、興陽道的作用,也就是韭菜有補氣壯陽的作用,因此,韭菜又有一個別名,叫“起陽草”。民間又有“男不離韭,女不離藕”的說法,就是藕能滋陰,韭菜可以壯陽。
八、糯米
大家多留意一下就會發現,糯米制作的食品在冬天食用的比較多,像是八寶粥、年糕、湯圓。為什么人們多在冬天食用美味的糯米食品呢?因為冬天地氣下沉,而低氣溫又肅殺傷氣,寒冷的天氣最易傷到人體的氣機,因此,冬天最需要補氣。糯米食品是補氣暖胃的,因此,它們也成了人們冬天最愛的食品,不但口味好,還能滿足補氣溫中的需要。
九、兔肉
兔肉被稱為“葷中之素”,香菇被譽為“素中之肉”,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兩者都能夠補氣。兔肉,是非常好的保健肉、美容肉,能夠補中益氣,對于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人很適用。兔肉中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能夠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強烈建議高血壓、冠心病、脾胃虛弱型的中老年人時常吃些兔肉,有利于心腦血管的健康,從而延長壽命。
補氣養血羹:
鵪鶉:《本草綱目》記載,鵪鶉肉能“補五臟,益中氣,壯筋骨,耐寒暑,消結熱”。李時珍說:鵪鶉能諸瘡陰腫,煮食可清熱。鵪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極好的營養補品,有動物“人參”之稱。長期食用對血管硬化、高血壓、神經衰弱、結核病及肝炎都有一定療效。
玉竹:《中華本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主治燥咳老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目眩,靜脈攣痛。”《本草綱目》:“玉竹長時間服用,可去面部雀卵斑,使面色紅潤。具有養陰、潤燥、除煩、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止渴的功效。治熱病傷陰、咳嗽煩渴、虛勞發熱、消谷易饑、小便頻數等。”
百合:《中華本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主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熱病后期余熱未清,或神智不遂引起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濕瘡。”《本草綱目》記載,治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溫肺止咳,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治產后血暈。
《陰陽平衡養生祛病》:“肺主氣,為藏魄之處。”人們夸贊一個人時,常說很有氣魄,那么必然是陽氣充足、神情自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而陽氣不足者,精神萎靡、畏畏縮縮,或窮困潦倒者,則稱為落魄。
牛尾:既有牛肉補中益氣之功,又有牛髓填精補髓之效。《本草綱目》:“牛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的作用。牛肉可以補氣,功效同黃芪。牛髓具有補中,填精補髓的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壽。李時珍說:牛髓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治理骨折,擦損傷痛,有很奇妙的效果。”
黃精:《中華本草》:“歸脾、肺、腎經。主治陰虛勞嗽,肺燥咳嗽;脾虛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腎虧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耳鳴目暗,須發早白,體虛羸瘦。”《本草綱目》:能補中氣,除風濕,安五臟,黃精補五勞七傷,強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單品蒸后曬干服食能潤肌膚,耐饑餓。李時珍說:黃精接受戊己淳氣,故為補黃宮佳品,補各種虛損,填精髓,除熱寒,殺蟲。《神仙芝草經》記載:黃精能寬中益氣,調養五臟,使肌肉充健、骨骼堅硬、氣力倍增、面色紅潤、白發轉黑、牙齒復生。
枸杞:《中華本草》:“養肝,滋腎,補肺。主治肝腎虧虛,頭暈目眩,目視不清,腰膝酸軟,陽痿早泄,虛勞咳嗽,消渴引飲。長于滋陰、益精、養血,為肝腎虧虛者之要藥。”《本草綱目》記載:“枸杞,補腎生精,養肝明目,堅精骨,去疲勞,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
原料:
酒釀、熟鵪鶉蛋、食用玫瑰花、紅棗、葡萄干及冰糖4-5粒、水淀粉、鹽、檸檬汁2-3滴。
做法:
1、玫瑰用淡鹽水泡發了半小時,去除雜質;紅棗、葡萄干提前用水泡發備用。
2、鍋置火上加適量水,放入紅棗、葡萄干、倒入醪糟,用勺子不斷的攪勻。
3、鍋中放入鵪鶉蛋、調入少許鹽、檸檬汁,與醪糟的酒味綜合一下。
4、調入4-5粒冰糖,用勺子攪拌均勻,大火煮開。
5、轉至小火,分次加入水淀粉不斷攪拌。
6、待湯汁變至濃稠時即可盛出食用。
補血食療:
功效:養心補脾,滋補強壯。
功效:補腎壯骨。
功效:滋陰補血。
功效:補肝益腎,養血理虛。
功效:補鐵,適用于缺鐵性貧血。
當減肥瘦身成為都市生活的主題時,另一種營養缺乏性疾病卻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攻占了現代家庭中的最小成員,這就是缺鐵性貧血。
功效:補鐵,適用于缺鐵性貧血給孩子吃一款“補血菜”。
補氣中藥:
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
黨參:性平、味甘,功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于氣虛不足的倦怠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萎。黃,頭暈等癥,以及病后體弱,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