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學看到我在微信讀書讀完了《曼巴精神:科比自傳》這本書,便好奇地問我為什么會看,因為在他印象中我對籃球是完全不感興趣的。
我說那時候科比去世,看到微信讀書推薦了這本書,就順手看看。
他覺得我心態真好,因為他總是很焦慮,覺得很多好書看不完。
我說既然知道好書是看不完的,那干嘛要焦慮呢?
聊到最后,他問我有什么培養持續性閱讀的好方法,因為他差不多兩個月才看一次書,但是一看就很焦慮,這本也想看那本也想看,靜不下心來。
于是我給他推薦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是由韓國著名暢銷書作家二志成和韓國知名教育專家鄭會一聯合創作的。
本書以故事為底線,講述了職場老鳥洪鎮洙在工作中被換崗,女友也離他而去,后來他在讀書高手鄭會一的幫助下,通過讀書一點點地改變自己的故事。
除了故事精彩勵志之外,書中也分享了很多非常實用的讀書技巧和方法,其中就有培養讀書習慣的方法。
什么是習慣?就是說要把讀書這件事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使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每天刷牙吃飯那樣自然簡單。
如何培養呢?
思考一下,你的讀書目標是什么?是打發時間?是學習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還是改變自己?
我讀書的目標主要有三個:
一是讀認知范圍之外的書,提升思維格局。
二是讀寫作相關的書,提升寫作能力。
三是讀名人傳記,修煉品性習慣。
如果只是把讀書當做一種消遣,想讀就讀,不想讀就不讀,沒有明確的目標,很容易半途而廢。
相反,當你有了目標并且時時刻刻謹記自己的目標,那么在你感到疲憊、想放棄的時候,就會比沒有目標的人更容易堅持。
就如鄭會一對洪鎮洙說:“讀書目標就是你讀書路上的啟明星,每當迷路或徘徊時它就會成為你的指南針。”
鄭會一給洪鎮洙的任務是在100天內讀完33本書,也就是說平均3天讀完一本書,每天差不多要花3個小時。
為什么要給這么強的學習任務呢?因為一開始難,往后就會越來越輕松,如果一開始就輕松,往后就會越來越難。
01 選出33本你感興趣的書。
不管是暢銷書、專業書、勵志書、小說都可以,剛開始最好是選一些輕松易讀的,比如盧思浩、李尚龍、劉同這些作者的書,里面有很多小故事,比較好讀。
02 合理分配每天的讀書時間。
比如早起讀書1小時、下班讀書1小時、通勤時間讀書1小時,這樣能保證每天至少3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最好是每天都能定時定點去做,方便養成固定的讀書習慣。
03 每天晚上寫讀書日記。
在筆記本上記錄當天閱讀的書名、日期、讀了多少頁等等,對標自己有沒有達成當天的閱讀任務。
剛開始做的時候會覺得很困難,因為不只要犧牲每天休閑娛樂的時間,當遇上加班出差等突發狀況時,也要想辦法完成當天的讀書任務。
有人會說,如果每天工作都很忙,擠不出時間來怎么辦呢?有兩個辦法。
一是減少不必要做的事情。
比如刷朋友圈、刷抖音、逛淘寶、閑聊聚會等等。
有段時間我關閉了朋友圈,發現時間多出來不少,思維也專注了很多。現在讀書寫作的時候,我也會有意識地把手機網絡關閉。
我并不擔心有人找我,因為萬一有急事,他們會打電話。
所以,一旦下定決心好好讀書,就要把讀書作為每天的重點任務,沒有完成任務就不能刷朋友圈,不能和朋友閑聊。
二是合理利用零散時間。
一線城市的通勤時間每天多達兩三個小時,可以利用起來,如果人多擁擠不方便看書,也可以采用聽書的形式。
如果中午不用和同事聚餐聊天的話,簡單吃完午飯后,也可以抽出半小時出來看書。
一旦你下定決心要讀書,即使是破除萬難也要堅持。如果你擔心自己毅力不夠、堅持不下去,可以尋找一些同樣喜歡讀書的小伙伴,互相監督和交流。
2019年我差不多讀了70本書,其中五十多本都是和一群小伙伴一起讀下來的,所以有時候別小看社群同伴的力量。
好了,以上就是培養讀書習慣的具體方法,如果你也想培養讀書習慣,可以嘗試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