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當前,在全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適度擴大總需求、提升消費能力、完善消費政策、促進消費升級等一系列舉措落地有聲。三季度,城區消費品市場運行情況基本穩定,消費市場動力加快轉換,尤其是網絡消費、通訊信息消費、健康消費、居民出行消費等新興消費均較快增長,傳統實體零售也呈現出恢復性發展態勢,為消費品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集聚了能量。
一
消費品市場運行基本穩定 消費基礎性作用持續增強
(一)總量增勢基本穩定。三季度,城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4億元,同比增長7.8%,比一季度提高1.6個百分點,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增速較去年提高0.3個百分點,總量、增速均排全市第一位。整體趨勢仍呈上升態勢,消費品市場總體運行基本穩定。
(二)限上企業(單位)零售額漲幅趨穩。三季度,全區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47.4億元(不包括開發區累計完成零售額12.1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較一季度(5.9%)提高5個百分點,較上半年(6.4%)提高4.5個百分點。
(三)行業發展基本穩定。從行業大類看,三季度,城區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四大行業的零售額延續上半年走勢,均呈增長態勢。其中,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09.6億元,同比增長6.5%,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6個百分點,拉動作用居四行業之首。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1.9億元,同比增長13.9%,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個百分點。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1.6億元,同比增長6.6%,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96個百分點。
(四)與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商品消費增長較快。
1、與居民出行相關消費增長較快,三季度,限額以上汽車類實現零售額10.3億元,同比增長23.1%,比上年同期提高15.2個百分點。影響因素有兩點:一是隨著高端車降價,原來的有車族開始更新換代;二是受政府機關公務用車車改政策影響,公務人員陸續開始購買私家車。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石油及制品類零售也得到了提升,三季度實現零售額12億元,同比增長12%。
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中老年人對健康長壽的渴望比較強烈,喜歡買一些保健、營養、延年益壽方面的保健藥品,增加了健康消費支出。不少中老年人也追求愛美和時尚,消費的多樣性正日益顯現。三季度,全區限額以上法人企業中醫藥品類、化妝品類增速分別增長19.6%、4.5%。
3、伴隨科技的發展,城鎮居民移動電話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居民在選購手機上從原來的實用實惠轉為現在的時尚多功能,消費不斷增長。三季度,全區限額以上法人通訊器材類增長18.1%。
(五)網絡銷售發展較快。目前我區有6家批發零售企業通過網絡進行銷售,1-9月份,網絡實現商品銷售14.4億元,增長18.8%。其中,零售0.5億元,增長64.7%。蘇寧增長55.3%,一星兆增長4倍,鄰美樂超市和神利便利從無到有。住宿餐飲業通過網絡實現營業額0.1億元,下降6.3%。
二
消費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影響消費品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傳統零售企業壓力較大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電子商務、海外代購等新興模式對傳統零售企業形成了巨大沖擊,多數企業未能實現成功轉型,面對人工、租金等經營成本攀升、營業利潤下降等困難,創新能力不足。三季度,浙江商貿城下降44.3%,銀都購物中心下降6.3%,金輦超市下降58.2%。
(二)新消費熱點貢獻不足
當前,我區居民對傳統商品的消費需求大體保持穩定,拉動全區消費品市場增長的類值仍然是少數傳統商品(汽車類、石油類、糧油食品類等)。新興消費增速很快,但占整個商品類值中的比重還不高,尚未形成規模和起到支撐引領作用,商品消費結構有待進一步改善。
(三)居民收入因素影響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近年來,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企業職工收入下降明顯。特別是作為我區消費主力的煤炭企業職工收入大幅減少,使消費預期壓力增大。
(四)購買力外流因素影響
一是近年來我區居民消費價格長期處于高位運行,多數商品價格高于毗鄰長治、臨汾、運城和省外周邊地區,過高價格產生的“擠出效應”引發購買力外擴,導致購買力外流;二是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傳統經營模式產生了極大沖擊,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居民對傳統消費模式的需求。我區作為一個內陸小城市的主城區,軟硬件設施都不發達,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落后,商品供需結構問題突出,通過網上購進和銷售的比例嚴重失衡,購買力外流呈加速之勢,影響限上單位零售額的擴大。
三
消費市場形勢研判及對策建議
隨著經濟穩中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逐漸釋放,將為全區消費市場發展帶來更大契機。預計全年消費品市場發展仍將保持穩中有升的基本態勢,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穩步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達到7.0-7.5%左右。
(一)加強市場培育,鼓勵企業做大做強
培育引導更多中小企業、大個體和產業活動單位成為限上企業,不斷提升限上單位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及占比,促進全區商貿企業做大做強。做好新增入庫單位的調查跟蹤工作,全面了解掌握這些企業的經營情況,確保新增企業對消費品市場的拉動作用。2017年10月,為提前做好年度新增貿易企業入庫儲備工作,切實做到“應統盡統”,城區局貿易專業人員通過收集、梳理,篩選出27家疑似達限企業,并與所屬辦事處聯合出動,排查出10家達限企業,并以儲備。
(二)關注需求導向,提高市場有效供給水平
居民消費領域不斷擴展,服務與休閑等活動成為居民新的消費目標,并且呈現出較快的發展趨勢。消費貫穿于文化產業、體育產業、休閑業其中,相互滲透和影響,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發展。要強化商品質量,優化服務,加強市場研判,提高市場洞察力,圍繞居民生活質量改善、生活方式改變,提供智能化、個性化、時尚化的商品和服務。要拓展新的消費空間和消費領域,創造新的消費需求。要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滿足不同消費細分群體的需求,不斷提高消費品市場有效供給的水平,為擴大消費提供基礎支撐。
(三)發展新興業態,推動企業創新轉型
要科學規劃和布局新興業態,推動零售企業由傳統銷售場所向社交體驗、家庭消費、時尚消費等功能轉變,由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全渠道營銷轉變。讓各種專業店、體驗式購物中心、城市商業綜合體、特色商業街等形式逐漸豐實,增強消費發展的動力。
(四)發掘消費新熱點,激發市場新動能
隨著居民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層次逐漸上移,旅游、文化、健身、教育、醫療、養老、服務等消費快速增長,消費熱點已發生明顯轉變。要以發展全域旅游為契機,加大文化休閑娛樂活動等閑暇服務消費投資力度,降低服務性消費成本,鼓勵和吸引居民擴大服務消費。擴大消費信息共享覆蓋面,讓消費者能及時便捷地獲得旅游、體育、教育培訓、電影電視、網絡信息等服務消費,以服務消費挖掘和培養新的消費熱點。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居民在文化、住房、汽車等方面消費,發揮這些行業對圖書出版、音像制品、建材、裝飾裝潢、家具、家電等領域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