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次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改革意向,我們校長們在一起議論說“第九次課改來了”。然而,通過這些年的課改,我逐漸認識到,“課改”的主角不是學生而是教師。換句話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象是學生,主體是教師,教師的任務更重,責任更大。
以剛剛結束的一次歷史考試為例,一道考綱和考試說明上沒有明顯標示的題目,被教研員和老師們紛紛驚嘆為“怪題”“偏題”。事后被證明只是一個換了面目出現的知識點而已。這說明,我們的教師已經被訓練成只能適應標準考卷、標準答案,“核心素養”也并不理想。教育工作者要時刻把握時代脈搏,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老師怎能沒有?校長怎能沒有?校長、教師在教育教學第一線,更應注重核心素養的提升及綜合能力的提高。
“立德樹人”是昌邑一中一直堅持的辦學理念。學校堅持把校園文化、校本管理、教師專業化發展、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等與學生的人生規劃緊緊結合,把每一個關系學生發展的要素做精細,讓學生在高中三年時時感受到生命成長的幸福,讓高分成為德育的副產品。針對目前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只注重強化訓練卻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高效課堂并非唯一選擇,教師應在掌握學情、把握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慢下來,把教育質量提升到效率之上。因為方向比力量更重要。
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關鍵靠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定要讓老師的靈魂上路。學校以“高效、思維、價值”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資料傳承與電子化”校本課程建設為抓手,通過“讀書、實踐、游學、反思”四條途徑,使老師們一步步成長為學校文化的傳播者,校本課程的建設者,課堂教學的實踐者,學生成長的引領者。“不磨不成佛”,教師也要不斷地進行自我修煉,才能成為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引路人。
來源: 《教育家》雜志2016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