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癥狀性高血壓?
高血壓對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威脅越來越大,尤其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危害,因為腎性高血壓能否有效地控制血壓與預后直接相關,因此,應對腎性高血壓引起重視。下面將從中醫學的角度探討高血壓的病機、治療原則。
一、病因病機
高血壓大多數屬于中醫學“眩暈”的范疇,既往對“眩暈”病因病機的認識,最流行的觀點是肝陽上亢,其他有代表性的觀點有“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 “無虛不作眩”等。但根據上述觀點進行治療,臨床效果常不盡滿意。現大多數臨床研究認為,眩暈的病機關鍵在于升降反作,當升者不升,清竅失養,當降者不降,清竅被擾,以致眩暈,而肝陽上亢、臟腑虛損、痰濁內阻等都是導致升降反作的原因。也就是說,“眩暈”的病機應分為直接病機和間接病機兩種,直接病機是升降反作;間接病機是臟腑的虛損和病邪阻滯導致升降反作。
二、辨證治療
既然“眩暈”的病機有直接病機和間接病機兩種,那么治療應有針對性。對“升降反作”的直接病機,應調其升降。當升不升者,應助其升發,長用藥物如升麻、柴胡、葛根、防風、羌活、桔梗等;當降不降者,當助其降下,常用藥物如川牛膝、枳實、石決明、草決明、夏枯草、鉤藤、代赭石、磁石、吳茱萸、旋覆花等。中醫學還認為升降相因,即正常的升發有助于下降,正常的下降有于升發,所以,治療時往往是升降互調,對當升不升者,在助其升發的同時,須少佐降下藥;對當降不降者,在助其降下的同時,應少佐升散藥。對導致升降反作的病機,應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進行治療。
【肝腎陰虛,肝陽上尤】
【證候】血壓升高,頭暈頭痛,耳鳴耳聾,眼目干澀,面色灰黃,面部烘熱,五心煩熱,夜寐不安,腰膝酸軟,足跟痛,口干喜飲,小便黃,大便偏干,舌紅苔少或薄黃,脈沉細或弦細。
【分析】生理狀態下,陰位于下而上承,陽位于上而下潛,陰陽交替,水火既濟。若肝腎之明虧于下,不能涵養肝陽,則致肝陽上亢而出現眩暈。
【治法】滋陰潛陽。
【方藥】建瓴湯、鎮肝熄風湯、加味三甲復脈湯等。在滋補肝腎的基礎上加潛降藥(例如川牛膝、磁石、龜板、鱉甲、牡蠣等),同時少佐升發之品(例如葛根等)。
【氣陰兩虛,肝陽上亢】
【證候】血壓升高,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乏力,納呆,便溏,或畏寒,舌質暗紅有齒痕,苔薄而干,脈弦細或沉細。
【分析】此乃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陰損及氣所致。
【治法】益氣養陰,平肝潛陽。
【方藥】參芪地黃湯、大補元煎加川牛膝、磁石、龜板、鱉甲等,少佐葛根、防風等。
【肝腎氣虛,水濕不化】
【證候】血壓升高,頭暈耳鳴,頭痛眼花,或頭重不清,乏力,便溏納少,或尿少身腫,舌質淡有齒痕,苔白滑,脈濡細等。
【分析】此乃水濕內阻,清陽不升所致。
【治法】健脾利濕,益氣升陽。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五皮飲,加杜仲、川牛膝、防己、車前子等降下之品。
【濕瘀互結】
【證候】血壓升高,頭暈耳鳴,伴有水腫,或有頭痛,面色黧黑,或有固定疼痛,或舌有麻斑、瘀點等。
【分析】此為濕痕互結,阻于體內,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治法】活血利濕,升清降濁。
【方藥】當歸芍藥散加川牛膝、車前子、丹參、益母草、防己、葛根、防風、僵蠶等。
三、驗方精選舉例
下面高血壓的哪些事(微信ID:sangaook)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通知中藥方劑治療癥狀性高血壓,由于篇幅有限只簡單寫幾種常見的類型。
【防芪地黃湯】
【藥物組成】
漢防己、生地黃、丹參各15~30克,生黃芪、土茯苓各30克,淮山藥、牡丹皮各12克,山萸肉9克,澤瀉、衛茅各15克。
加減:腎氣不足,下焦陽虛,形寒肢冷者,加熟附子9~ 15克,肉桂3克,以溫補腎陽;
脾腎陽虛,水腫甚者,加炒白術12克,車前子15~30克,川牛膝、天仙藤各15克,以加強健脾利水下行和降壓之功;
陰虛火旺,面部升火,小溲赤痛者,加知母、黃柏各12克,以滋陰降火;
肝陽偏亢,頭暈痛劇者,加生石決明、珍珠母各30克,以平肝潛陽;
夾濕熱內蘊,濁氣上逆,嘔吐者,加蘇葉9克,川連3克,青麟丸6克分吞,以清熱解毒,緩泄濕濁;
虛風內動,手足抽掣者,加杭白芍、炙龜板各15克,生牡蠣30克,以柔肝緩急。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經驗體會】
該方功效:益氣養陰,化瘀利水。
適應癥:慢性腎炎腎實質性高血壓。癥見頭暈痛,腰酸痛,浮腫等。
藥理基礎:漢防己對血管有直接及反射性舒張作用,有顯著的降壓作用。生黃芪亦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與直接擴張血管有關,并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使鈉排出量增加。六味地黃湯對實驗性腎性高血壓有明顯的降壓、改善腎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有直接或間接的改善腎血流,并通過腎代謝而促進腎小管分泌的作用。衛茅有降壓、擴張腎周圍血管的作用,有增加腎動脈血流量、改善腎功能之效。
【芪芍降壓方】
【方藥組成】
生黃芪、益母草各15~30克,漢防己、當歸、赤芍、白術、川芎各10克,茯苓、澤瀉、黃芩各15克,車前草30克。加減:尿頻急澀痛者,加萹蓄、瞿麥、敗醬草、知母、黃柏。
【用法】上方用水煎服,每天1劑,4周為一療程,連用2個療程。
【經驗體會】通過臨床研究發現,按中醫辨證論治,慢性腎炎高血壓患者中,以氣虛血瘀、水濕內停型占大多數。其血壓形成的機理為脾腎之氣匱乏,不能運化水濕,造成水濕內停,氣虛血運無力,血脈瘀滯不行,導致血瘀內阻。氣虛血瘀,水濕內停,導致氣機升降失司,陽用不宣,陰霾四布,濕濁厥逆,上而不下,而致腎性高血壓。故治療上當益氣健脾,活血利水,以益氣利水之防己黃芪湯合活血利水之當歸芍藥散加減,組成芪芍降壓方,針對病機治療,故能取得較好療效。
【枯草決明湯】
【藥物組成】
夏枯草、石決明各30克,豨薟草20克,莪術、地龍各15克。
加減:肝火上炎型,加龍膽草、黃芩、梔子、鉤藤、白芍、生地黃、澤瀉;陰虛陽亢型,加天麻、桑椹子、白芍、干地黃、知母、黃柏、龜板、生牡蠣;
陽虛陰盛型,加附子、肉桂、山萸肉、熟地黃、杜仲;痰氣郁結型,合十味溫膽湯;
瘀血阻絡型,加丹參、赤芍、川芎、葛根。兼有心痛胸痹者,加全瓜蔞、九香蟲、丹參;
心煩不眠者,加夜交藤、磁石;頭痛眩暈,步行不穩者,加澤瀉、牛膝;
手足麻木,有中風先兆者,加全竭、鉤藤;動脈硬化嚴重者,加槐花、赤芍、何首烏;膽固醇、血脂增高者,加枯礬、澤瀉。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經驗體會】
該方功效:平肝降壓。
適應癥:高血壓病,腎性高血壓伴頭痛,頭暈,頭脹,目眩耳鳴,心煩多夢,舌質紅,少苔或黃苔,脈弦數或細數。
藥理基礎:現代報道,石決明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維持皮層下血管的正常功能而起降壓作用;夏枯草對原發性高血壓及腎性高血壓有明顯的降壓利尿作用;莪術、地龍能擴張血管,減低血液的黏滯性,減少動脈血栓的形成。
高血壓的哪些事 微信號 sangaook高血壓的哪些事是一群專業醫生開辦的微信號,免費提供三高防護,養生知識。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