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小瓦馬頭墻
徽派建筑是漢族傳統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漢族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徽派建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筑大師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馬頭墻為表型特征,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
徽州建筑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尤以馬頭墻最有特色。
馬頭墻,特指高于兩山墻屋面的墻垣,也就是山墻的墻頂部分,因形狀酷似馬頭,故稱'馬頭墻'。徽派民居,高大封閉的墻體,因為馬頭墻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墻體,因為有了馬頭墻,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
四水歸堂,寓意吉祥
四水歸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古往今來,凡智者必擇居山通水繞、藏風納氣之地。天井能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順勢納入天井之中,名曰“四水歸堂”,緣于徽州經商之人,忌諱財源外流。天井是徽派建筑中房屋和房屋或圍墻圍合成的露天空地,徽派建筑的整個宅子是封閉、保守的,惟有天井是與天通、與地連的。
天井變化多端,布口方位不一,深淺位置也可寬可窄,在正堂和門廳之間便形成了一種過渡的閑逸空間。而這精心構建的方寸天地,也給人一種“別有洞天”的奇妙感覺。“因花結屋,駐日月于壺中;臨水成村,辟乾坤于洞里。”正是徽州天井意境的真切寫照。
回廊掛落花格窗
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間隔空間,有采光,通風,防塵,保溫,分割室內外空間等作用。格窗圖案多采用暗喻和諧音的方式表現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與如意圖案組成諧音表示,“福壽雙全”用壽桃與佛手圖案表示。
望除雨收云斷,憑欄悄悄,目送秋光
'美人靠'是徽州民宅樓上天井四周設置的靠椅的雅稱,是一種下設條凳,上連靠欄的木制建筑,向外探出的靠背彎曲似鵝頸,曲線設計合乎人體輪廓,靠坐著十分舒適。
徽州古民宅往往將樓上作為日常的主要憩息和活動的場所,古代閨中女子輕易不能
下樓外出,寂寞時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或窺視樓下迎來送往的應酬,故雅稱此椅為'美人靠'。
美人靠,通常建于回廊或亭閣圍檻的臨水一側,除休憩之外,更兼得凌波倒影之趣,頗有意境。
充滿著滄桑卻又古典的徽派建筑,屋檐上的每一片瓦磚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婺源,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墻黛瓦、參差錯落。如今,仍保留著徽派建筑的鮮明特色。正蹊堂體驗店,坐落在此,集聚婺源的山水靈氣,在如此雅致的居室里,品當地的皇菊茶,賞手工精制布鞋,真正體驗那一份匠心精神。徽派雅居,意韻悠悠,寶地出精品,庭院深深處宋錦留香。
正蹊堂蜓蜓玉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