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畢業生同學們:
過去四年或三年的學業結束了,你們迎來了今天的畢業典禮,這是值得銘記的時刻,每一張學位證書都是心血與才智的證明。我為你們驕傲,在此代表政治學系的所有老師以及你們的學妹學弟們,向你們致敬,表達由衷的祝賀!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劉擎教授。
“畢業典禮”對應的英文單詞是“Commencement”,這個詞的另一個意思是“發端”或“開始”,這意味著畢業是一個新的開始,正如每一次告別都是一次新的啟程。在這個的時刻,我作為師長,應該說些臨別贈言和寄語。但我不太有把握你們愿意聽些什么?
于是我請教了你們中間的一位同學,他說最想聽聽“怎么才會成功”的建議,因為他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成功的人。好吧,我們就來談談“成功”的話題。但這是一個難題,不是因為我們對成功知之甚少,而是太多了。關于成功的秘訣已經泛濫成災,到處能聽到鏗鏘有力的答案,斬釘截鐵的道理。但各種“成功學家”給出的秘訣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徑庭。
有人說,成功首先要有夢想,“不想當冠軍的運動員不是好運動員”。但馬上就人說,冠軍只有一個(我們系里也只有一位名叫“冠軍”的老師)。成功靠的不是夢想而是實干。一直睡覺的人倒總是有夢想,但夢醒時分可能很慘淡。有人說,成功就是要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但又有人說是重要的敢于概念靈活適應。有人說,要勇敢、要自信;又有人說要審慎,要謙遜。有人說,成功者總是孤獨英雄,記著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又有人反駁說,犯罪分子也是這么想的,結果走自己的路一直走進了監獄。有人說,在拼爹的時代成功的關鍵要有個好爸爸(好媽媽當然也行)。如果不是富二代那就必須有關系,要建立一個自己的關系網。但又有人說,“沒關系”也沒關系,只要自己能艱苦奮斗,古人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逆襲的勵志故事每天都在發生……。當你讀過所有成功學的指南,很可能仍然是一頭霧水。
很抱歉,我不知道什么秘訣,沒有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我相信,世界上并不存在同樣一扇叫做“成功”的大門,也就沒有同一把鑰匙。或許成功者們都有些共同之處,但成功之路永遠是個性化的。只有你從自己經驗與思考中獲得的領悟才是你最好的指南。因此我建議你干脆忘掉那些現成的“成功學”,自己來制定自己的成功路線圖。
這當然是具有挑戰性。這就是為什么大學教育,特別是在我們政治學系,不只授予你知識和技能,更強調開拓你的視野、激發你的想象力,以及培養你辨識、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一切不只幫助你尋找自己的成功之道,更重要的是,幫助你重新發現成功本身的定義。
當下已經有太多的人在討論“如何成功”,但似乎很少有人談論究竟“什么是成功”,似乎成功的定義是不言自明的。成功不就是“做得人上人”嗎?可“人上人”是什么意思呢?那還用問嗎,不就是“有錢有權有名”。這種價值觀在我年輕的時代會被視為腐朽,但現在已經有太多人(至少暗地里)奉為圭臬。有同學說“有錢有權有名”這也太腐朽了,能有其中一樣就行。不過三樣之中總得占一樣吧,否則怎么談得上成功?追逐功名利祿本身沒什么錯,如果金錢的來源是合法的,如果權力的獲得是正當的并用于公共福祉,如果聲譽是名副其實的,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功標志。但除此之外,成功還意味著什么?
在年輕的時候,我喜歡一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他在《貝多芬傳》的序言中寫過一句話,令我印象至深:“重要的是成為偉大,而不是顯得偉大”。借用這句名言,我想給你們的贈言是,“重要的是獲得成功,而不是顯得成功”。金錢權力名望都會使你顯得成功,但未必就會使你真正獲得成功。但這有區別嗎?如果不能顯得成功,又何以能證明成功呢?會有不那么顯赫的“平凡的成功”或者“內在的成功”這回事嗎?(劉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