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思想的超越性與現代性
老子思想具有超越性和現代性,并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這與老子思想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有關。老子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包容精神。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老子尚水,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老子》第8章)。水滋養萬物生長而不居功,又能夠洗滌群穢,涵容萬物,體現出最大的包容性
其二,批判精神。老子強調“正言若反”,習慣從反面看問題,具有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如反對戰爭:“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第30章)“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保ǖ?1章)反對賦稅過重:“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第75章)反對壓迫:“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74章)
其三,生命關懷精神。《老子》第44章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名利與生命比較起來,孰輕孰重呢?如果要在名利與生命之間做一選擇,又該怎樣權衡呢?答案不言自明,生命為重。對生命的珍視是老子的重要思想,老子之道,是宇宙的根本之道,也是治國之道,亦是“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老子思想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懷。《老子》第25章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比藶槿f物之靈,故可以與道、天、地并為宇宙中的“四大”,這是老子對人之價值的極大弘揚。
其四,科學精神。李政道曾談到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與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定律”頗有符合之處。[莫善釗《臺灣、港澳老子研究》,載《國內哲學動態》1985年第11期。]又如在宇宙創生問題上,有學者指出,由維侖金、哈特爾、霍金等根據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所建立起來的量子宇宙學是第一個科學的宇宙創生論。該理論指出,宇宙創生后,宇宙的所有守恒量均應為零;能量——質量守恒要求宇宙物質的正能量和重力場的負能量的總和應等于零;重子數、輕子數等的守恒要求宇宙在創生之初,物質與反物質應嚴格對稱。這就用科學的方法證明宇宙的起源實際上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量子創生過程,而這一宇宙創生模式與老子“有生于無”的宇宙本源論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宇宙的量子創生說與老子的宇宙虛無創生說在哲學上的吻合,有力地說明,東西方思想家在探索大自然的奧妙上雖然所使用的方法具有差異,但殊途而同歸。[參見劉遼《有生于無——現代量子宇宙學對于老子哲學的回歸》,載《自然辯證法通訊》1994年第1期。]此外,老子強調直覺思維,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科學研究離不開直覺思維,如愛因斯坦說:“我相信靈感與直覺。”波恩指出:“實驗物理的全部偉大發現都是來源于一些人的直覺?!卞X學森認為:“科學技術工作決不能只限于抽象思維的歸納推理法,即所謂的‘科學方法’,而必須兼用形象或直感思維,甚至要得助于靈感或頓悟思維?!崩献铀枷肱c科學的相通,不僅有助于我們從更高的層面認識老子之道的思想價值與現實價值,還促使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重新思考。
二、以水喻道及其人生啟示
俄國大文學家托爾斯泰曾指出:“做人應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老子以水喻道,并以此啟迪人生。如《老子》第8章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碧菩谑杞獯苏聲r,曾指出“水之三能”:“水性甘涼,散灑一切,被其潤澤,蒙利則長,故云善利,此一能也。天下柔弱莫過于水,平可取法,清能鑒人,乘流值坎,與之委順,在人所引,嘗不競爭,此二能也。惡居下流,眾人恒趣,水則就卑受濁,處惡不辭,此三能也?!弊⑽年U明了水的三種品性及其作用:其一,水無所不在,滋潤萬物,一切物類皆賴水的潤澤而生長;其二,水以柔弱為品德,不與人爭,而是順隨引導,該流則流,當止則止,無所不可;其三,人之品性,好居上位,惡處下流,而水則處下不爭,居污不辱。水的品性,正與道的特點類似,所以老子以水喻道。具體來說,就是水之“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結合水的特性來認識此“七善”于人生的啟示,可得出以下認識:
(一)生活態度:居善地,心善淵——低調、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