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一個省往往生活習慣都是比較接近的,但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同一個省,卻出現了一些比較大的差異。這里就為大家介紹幾個特殊情況。
1.安徽的皖北跟皖南
從地理上,是有皖北跟皖南之分的,皖南就是長江以南的城市圈,比如蕪湖、宣城、馬鞍山、銅陵、池州、黃山。皖北則是淮河以北的地方,包括有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等地。
這兩個地區同屬安徽,但差異挺大,一個是山區,一個是平原。皖北講中原官話,皖南則講吳語或者贛語。分屬兩個地區的人,要是不講普通話,兩者之間可能完全聽不懂。而民風上也有差異,皖北很彪悍。太平天國時期的捻軍就發源自皖北的淝水和渦河流域。皖南則比較溫和的。
在元朝時,這兩個地區還是分屬不同的地方,皖南屬于江東建康道,皖北屬于淮西江北道。
兩者混為一體是在明朝時。當時兩地跟南京等地一起組成了直隸。明朝朱棣遷都北京后,更改為南直隸。清兵入關,改成江南省。后來,把這個江南省分成了江蘇跟安徽。皖北跟皖南并到一個省內。
2.江蘇的蘇南蘇北
從地理上,江蘇也有蘇南跟蘇北的區別,主要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南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稱為蘇南,江蘇北邊的徐州、淮安、宿遷、連云港稱為蘇北。
這兩者的差異也是蠻大的。
從經濟上大家也看出來了,蘇州,無錫、南京這些都是經濟名鎮,發達程度很高,而徐州、淮安的經濟發展就要差一些。這也造成蘇南人一些心理上的優勢,大概跟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鄉下人是一樣吧。
在語言上,蘇南大部分說的吳語,只有南京說的是江淮官話。而徐州說的是北方官話。
飲食上也有差異,蘇州無錫這邊是蘇菜,以甜為主。徐州連云港這些蘇北地區吃的接近魯菜。文化上,蘇南地區的江南文化氣息更濃,而徐州等蘇北地區受齊魯文化影響要深一些。
在歷史上,蘇南這些地區跟浙江省的浙西地區原本屬于同一個行政區劃,他們的語言文化更相近一些。而中國一直有江浙地區的說法,其實江浙大概可以算是吳語文化圈,包括江蘇的蘇南地區和上海以及浙江的西部。但并不包括南京。
元朝時,還有江浙行省,但后來拆分了。很明顯,清朝不可能把蘇南跟浙西這兩個都很富裕的地方放到一塊,這樣的經濟強省極可能會挑戰清朝中央的權威。所以這兩者分屬到不同的地區。
浙江同樣也有兩個明顯的區域分塊。
3.浙江的浙北跟浙南
大家看地形圖應該可以看出來,浙江的北邊屬于長江三角洲沖擊平原,有很多平原,田很多,人口密度也大。而浙南屬于武夷山脈區域,田就沒那么肥了。
從性格上,浙北的人更溫和一些,浙南的人更粗放一些。從文化上看,浙北是吳文化圈,浙南更接近閩文化圈。
語言上,浙北是吳語系,而浙南用的是浙南閩語。
唯一差別不大的,是兩邊都挺有錢的。
為什么差別這么大的兩塊要劃到一個省內呢?這也是元明清政府的算盤啦。在唐朝時,閩地可是一個很容易搞割據的地方。五代十國時期,這里有個閩國的。
而把臺州、溫州這些閩地北方山區劃到浙江,等于閩地的門戶掌握在浙江手里。它要再搞割據就沒那么容易啦。
4.四川的川西跟川東
這個有兩個階段,以前重慶沒從四川分出去以前,屬于川東。成都則叫川西,成都平原就叫川西平原。
兩者當然有差異的,成都是平原,重慶是山城,成都性格溫和,重慶性子要火暴些。成都更接近蜀文化那種盆地的小家碧玉,重慶則接近武漢那樣的大開大合式的大江文化。
現在重慶分出去變直轄市了。但四川又有了新的川東川西,原來的川西成都這一塊反而成了川東,而阿壩地區以及甘孜自治區則成為了新的川西。
這兩者的差異就不用多說了吧,一個是高原,一個是平原。一個是自治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生活習慣等等當然會有一些差中堅力量。當然,這兩塊雖然不同,但是還是非常相互包容的,也互相幫忙,相處得很融洽,不像上一個版本的川東川西,有時還較一下勁,比一下誰更牛。
好啦,這就是本是一省人,卻像兩家人的四大省。當然啦,不管是哪個省、那個文化圈,最終的根都是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大家一起合作把中國建設更好才是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