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知識鏈接+高考回訪+思想方法+專題演練之專題三】自然環境中物質運動與能量交換
【考情分析】
【知識鏈接】
6.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例2】(2009年江蘇省高考試題)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中Ⅰ、Ⅱ、Ⅲ分別代表沉積環境、熔融環境和變質環境,箭頭線代表不同的地質過程。讀圖回答3~4題。
5.圖l顯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風坡成云致雨的過程,這種降水類型稱為:
6.圖2顯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現象的循環過程,該過程為:
7.圖3中的陰影部分代表大陸,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圖中等值線表示:
【解析】第5題,地形雨就是濕潤水汽遇到地形阻擋,在山地的迎風坡形成的降水類型;第6題,關鍵要區分水循環和季風環流,海陸間循環中,水汽的輸送應在高空由海洋到陸地,應該是逆時針方向的,所以該圖為季風環流;近地面的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應為夏季。第7題,根據等溫線越往北,數值越高,可判讀該圖是南半球,還可看出:同緯度地區,海洋的溫度比陸地高,應為冬季(注意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
1. 甲、乙、丙、丁四圖中最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的是
2. 若該地氣溫由甲逐漸演變到丁,則造成氣溫垂直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臺風過境 ②晴朗無云的夜晚 ③冷空氣南下④熱帶海洋氣團影響 ⑤暖鋒過境 ⑥連續陰雨
3. 下列哪種地形易造成該地氣溫由甲到丁的演變 ( )
【解析】第1題,逆溫現象使低層大氣不易擴散,使污染加重,因此A是正確的。第2題中晴朗無云的夜晚地面溫度降得很快,低層氣溫低于高層大氣的氣溫,因而出現逆溫;暖鋒過境由于暖氣團在上面,也會出現逆溫現象;第3題中谷地地形由于谷地的底部地面溫度降低很快,因此近地面氣溫降溫也較快,而高空由于是谷地熱量不易散失,因此易形成逆溫。
【答案】 1. A 2. C
1. 沿上圖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壓面剖面圖,與上圖中四幅等壓面剖面圖最接
2. 下列關于圖中A、D兩處風向說法正確的是 ( )
A. A吹偏北風,D吹偏南風 B. A吹偏南風,D吹偏北風
C. A、D均吹偏北風 D. A、D均吹偏南風
【解析】第1題中先經過一個低壓中心,然后經過一個高壓中心,符合條件的只有A;判定風向時首先要先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然后在此基礎上向右偏轉即可得到答案。
A. 由甲天氣系統造成 B. 由乙天氣系統造成C. 由丙天氣系統造成 D. 由丁天氣系統造成
3. 若圖中甲為低氣壓中心且位于北緯30°附近時,則
A. 南極科考最佳時間B. 東北平原上農民正在播種小麥
C. 澳大利亞的西南部受到鋒面氣旋控制多雨D. 華北平原的耕地返鹽
4. 若丁為高壓中心,則 ( )
A. 它的強弱決定了我國東部地區的旱澇災害的發生
B. 它的強弱決定了我國臺風頻率的大小
C. 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氣多雨炎熱
D. 它強大時我國東部地區吹偏北風
【例4】下圖為“某月3日~7日四種天氣系統經過不同地區時氣壓變化過程曲線圖”,讀后回答1~3題。
3.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①天氣系統過境時會帶來大風、雨雪天氣
B. ②天氣系統垂直方向上的氣流以上升為主
C. ③天氣系統過境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D. ④天氣系統過境時天氣晴朗
【解析】 第1題中可能會帶來陰雨天氣的是氣旋和鋒面,只有反氣旋控制晴朗天氣。以低空輻合、高空輻散的環流系統為存在和發展前提是氣旋或者低氣壓;第3題中由于③是冷鋒過境,過境后被冷氣團控制,因此氣溫要降低,氣壓要升高,天氣轉晴。
【答案】 1. D 2. D 3. C
2. 四個地區中,冬春季節農業生產易受干旱、寒潮、沙塵暴影響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從氣候條件考慮,不適宜乙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解析】第1題中晝夜長短變化最小的是是緯度最低的,也就是應該屬于熱帶的氣候類型,從降水量來看,丙的降水量接近2000mm,從最冷月的氣溫來看,丙的最冷月氣溫大于150,故選C;第2題冬春季節農業生產易受干旱、寒潮、沙塵暴影響應該是溫帶季風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的是甲;第3題中乙地區的最冷月氣溫在0—15度之間,且降水非常均勻,因此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不適合發展水稻種植業。
【答案】 1. C 2. A 3. B
(六) 地下水
①集水線 ②分水線 ③黃河的某一段④塔里木河的某一段
A. ① B. ②
2. 若圖中實線表示河流,虛線表示潛水線(單位:米),
①河水補給潛水 ②潛水補給河水 ③河流自東向西流 ④河流自西向東流
【解析】若圖中虛線表示等高線,在該處為一山脊,山脊處應該為分水嶺;第2題中潛水的流向為由水位高處向低處流且垂直于等潛水位線,通過畫出流向可以看出是河水補給潛水,水往低處流,因此應該由西向東流,故選B。
【答案】 1. B 2. B
2. 甲圖中河流徑流總量越大,C補給形式補給的量越 ,理由是: 。
3. 該河可能位于我國 地區,理由是 。
4. 甲圖①②兩曲線,哪條是筑壩后測得的? ,理由是 。
5. 假設乙圖中暴雨發生時該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試在圖中繪出可能出現的河流流量曲線及含沙量曲線。森林砍伐前后,該地區呈現的流量曲線特點是
【答案】 1. 雨水 季節性積雪融水 地下水 2. 小 當河流水位接近或高于地下水位時,地下水的補給量減少 3. 東北 該河因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而形成春汛 4. ② 流量曲線平穩 5. 圖略 森林砍伐前,流量較小且比較平穩,砍伐后,流量增大且水位陡漲陡落 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養水源的作用
(八) 洋流分布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8. 依據上題的判斷,分析甲、乙兩處數值有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9. 圖中最低數值出現在赤道附近,根本原因是該地
A. 云量少 B. 海洋面積廣
下圖中實線為地形等高線,虛線為潛水面等高線(單位:米),讀圖,回答10~12題。
A. 10米 B. 5米 C. 2.5米 D. 0米
讀某大洋環流局部示意圖,回答13—15題:
14.若AB是60o緯線,則這個海域中的乙洋流是
15.若該海域是南大西洋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則甲洋流的名稱是:
16.若A是一條河流,B是一條等高線,則河流的流向為
A.自北向南流
C.自西北向東南流
17.若A是一條暖流,B是海洋中的一條等溫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下圖為氣壓帶風帶移動規律模式示意圖。讀圖,回答18~19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