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細,有勇有謀
魯智深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他在斗爭中有時又是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第二回中,他為了保證金氏父女能平安的離開,他幾次“尋思”就表現他的精細。他尋思怕店小二攔截金老父女,自己就在店里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老父女去得遠了方才起身。拳打鎮關西時,用切瘦肉臊子、肥肉臊子、軟骨臊子的方法,來“消遣”他,至其被激怒,來打人的他反而變成被人打的。打死鄭屠后,又尋思道:“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一邊罵鄭屠詐死,一邊趁機走開。救林沖時,他看見酒保請兩個公人說:“店里一位官人尋說話。”便生了疑心,感到其中有陰謀,放心不下,一路尾隨跟蹤,料定他們要在野豬林動手,先奔往那里隱藏。當兩個公人舉棒殺害林沖時,早已等著他們的魯智深飛起禪杖,把水火棍丟了九霄云外。救下林沖之后又擔心沿途還有人煙稀少的僻靜險惡之地,董超和薛霸還會害死林沖。因此便沿途監押直到肯定前路無險才和林沖分手返回東京。這些地方均說明了魯達粗中有細,有勇有謀,并非一味魯莽,頭腦簡單。正如金圣嘆在《讀第五才子書法》中有言:“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
行俠仗義,不畏強暴
魯智深還有一副熱心腸,不管事情與自己相不相關,也不瞻前顧后,只要有不平,只要他人有危難有需要,他就義無反顧地去幫,盡管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仗義舉動會給他帶來種種不利的后果,他仍要義無反顧地一往無前地去打抱不平,去干預不合理的人和事。而且每做一件事都會做得痛快,做到徹底。
第一件事是他聽了鎮關西惡行之后不問后果便要出手教訓他,三拳便將其打死,替金老父女出了冤氣,為民除害也落得自己丟了官職,要亡命天涯,但他毫無怨言還引以為豪。第二件事是大鬧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在他前往東京相國寺的途中只是于桃花村投宿劉太公莊園,一聽劉太公說周通要強娶劉太公獨生女兒,便主動提出要給強盜說因緣勸他回心轉意。新婚之夜他揪住周通痛打,后又領著劉太公到桃花山退親,還逼周通折箭為誓才罷休。第三件事是林沖妻被人調戲,他不請自到,前來幫助廝打,也不管得罪官人。林沖發配,他放心不下,悄悄跟蹤在后面,提前在野豬林藏身,救林沖于生死關頭,又親自護送林沖去滄州,路上百般照料保護,確保無恙才與之分手。第四件事是他聽說史進被捉,氣得大罵朱武等慢性不著急:“都是你們這般性慢直娘賊,送了俺史家兄弟!只今性命在他人手里,還要飲酒細商!”連一滴酒也不吃,當晚和衣而睡,明早起個四更,獨自一人忽忽下山去救史進。正如金圣嘆道:“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span id="xhroxua"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
四、率性而行,不拘小節
魯智深的率性和不拘小節突出表現在三方面:第一,行俠仗義,從不后悔。無論是“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村”還是“大鬧野豬林”和“華州救史進”,他都由著自己的性情去做,盡管行俠仗義曾經給他造成了“東又不著、西又不著”的困難情況,但是他從沒有過任何怨言,也從來沒有在困難面前望而卻步的念頭。第二,皈依佛門,酒性不改。魯智深是一個“遇酒便吃”的人,盡管到五臺山當了和尚,盡管佛門中的“五戒”就有一戒是“不要貪酒”,盡管智真長老向他宣布了戒規,他也說“灑家記得”,可是魯智深總免不了要突破戒規的束縛。在五臺山兩次喝酒,而且喝得大醉,“打坍了亭子,打壞了金剛”,擾亂了寺院。使自己終于無法安身下去,只好離開五臺山去東京的大相國寺。第三,反對招安,不愿為官。魯智深雖然敬佩宋江仗義疏財的行為,但是對于宋江的招安主張他卻極力反對。雖然后來他也隨梁山集團一起接受了招安,而且多次為朝廷立功,但他并沒有自己打抱不平時的自豪感。特別在他擒獲方臘后,宋江說要奏聞朝廷,使他還俗為官,他卻絲毫不為名利所動,魯智深說:“灑家心已成灰,不愿為官,只圖個凈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說:“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今師去主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亦報答父母?!彼詧詻Q回答道:“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圖個囫圇尸首,便是強了?!濒斨巧畹能姽匍啔v,俠義行徑,使他能用理性的思維認清社會現實,也了解官場內幕,所以他的不愿為官的心態和行為仍然是他反對招安、不愿與朝廷合作的態度的繼續,更是他一貫的俠義習性的反映。此外,在桃花山,他嫌李忠、周通為人慳吝,索性偷了他們的金銀酒器,滾下后山,不辭而別。盡管有人認為此事不是丈夫所為,但葉晝以為:“殊不知智深后來作佛,正在此等去處。何也?率性而行,不拘小節,方是成佛作祖根基?!苯鹗@也評道:“要盤纏便偷酒器,要私走便滾下山去?公曰:堂堂丈夫,做什么便偷不得酒器,滾不得下山耶?益見魯達浩浩落落。”
由此可見,魯智深相貌粗惡,性格粗鹵而心地善良;脾性急暴而用心精微,粗中有細,有勇有謀,性急如火,而又心細如發;嫉惡如仇,見義勇為,好打抱不平,具有“救人須救徹”的稟性;慷慨大方,重義輕財;力大藝高而處事謹慎,膽大心細,很有主意;武功超群,建立了赫赫軍功,但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強烈不滿,不求富貴,淡泊名利;為人大丈夫坦蕩蕩,率性而不拘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