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縣城海拔100米,兩河匯合處海拔僅76.4米。河口夏日長,雨量充沛,濕度大。轄區內,高山地帶,森林密布,生長著云杉、柚木、美麗木等名貴木材和虎、豹、熊、鹿、白鷴、金絲猴等珍禽異獸;河谷地帶,既有一年兩熟的水稻和包谷、黃豆、花生等農作物,又有橡膠、胡椒、肉桂、香蕉、菠蘿等經濟林木和水果。當年以盛產橡膠聞名全國的國營農場,即建于此。
南溪河兩岸熱帶原始溝谷雨林景觀得天獨厚,動植物種類繁多,尤以江河、溶洞景觀、瑤族風情著稱,現辟建南溪河省級風景區。旅游部門還開通了河口至越南老街、甘塘、宮樓、河內、海防等地的旅游路線,游客可觀賞中越鐵路大橋,到越南的老街、河內等地觀光旅游。
河口南溪河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口瑤族自治縣境內,由南溪河、橋頭、沙壩、瑤山、大尖山、縣城中越邊貿口岸六個片區組成,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景觀特征:有中越邊貿口岸和越南商品一條街;有南溪河灰巖熱帶原始溝谷雨林景觀;有花魚洞巨泉景觀;有瑤族民族風情;有四連山古炮臺文化遺存和邊關風光。交通極方便,是旅游觀光、邊貿購物、跨國旅游、地學研究,生物考察的極好去處。
河口由于地處邊防要塞,從東漢以來,歷代王朝都曾在此設置過郡、縣或特區,派有重兵把守。所以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各民族光榮的斗爭傳統。1885年,在苗族首領項崇周的領導下,曾以長矛、大刀,把武裝侵略馬關至般頭一帶的法國侵略者打得焦頭爛額。1908年,孫中山命令黃興等人在此曾發動了有名的“河口起義”。解放戰爭期間,瑤、苗人民也曾聯合襲擊國民黨軍隊,給反動派以沉重打擊。在當代對越自衛還擊的戰斗中,河口各族人民又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踴躍支前,作出了卓越貢獻。
河口是云南重要的邊貿城市之一。自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以來,就是云南與東南亞通商貿易的商埠,商賈云集,生意興隆,成為中越邊境的重要貿易城市。越南街位于河口縣城西南紅河北岸,全長1000余米,曾為簡易貨棚組成,所售商品大多為越南土特產品。日用百貨和手工藝品。越南商人吃、住、售貨均在這條街上。河岸上一溜的涼棚,就是晚上喝茶、喝酒的地方,這樣的酒吧很有特色。看著紅河兩岸兩國閃爍的霓虹燈,聽著優美的音樂,就著河邊習習的涼風喝酒品茶,可感受到別樣的樂趣。今日的越南街上,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噴泉嘩嘩街燈明亮,滿目車水馬龍,人群熙來攘往。一個新興的邊境文明城市,正與越南街的開辟、興旺、發達和邊境貿易的大幅度上升同步成長和壯大,并在西部大開發中迅速崛起,成了我國西部對越貿易大港!
越南街的盡頭,就是河口海關和火車站。
火車站就是滇越鐵路河口站。滇越鐵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條鐵路,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米軌”鐵路之一,原是法國殖民當局根據不平等條約修建的。這條鐵路因為起于原法屬殖民地越南的海防,經老街過中越邊界,進人云南河口北伸到昆明止,故稱滇越鐵路,后來改稱昆河鐵路。因建成便不再往國內延伸,解放后內陸“準軌”修到云南也不可能與之連通,故又有“云南十八怪,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趣話。
這條鐵路建成于1910年,至今已102年。據說滇越鐵路中國段450公里鐵路,竟死了中國筑路工7萬(有人說10多萬)!照此計,火車輪子每一“哐啷”,即遇冤魂一個,真教人怦然心驚!中國人民用血汗筑成的滇越鐵路,曾是法國殖民者的掠奪工具,是法國殖民者“插在云南的大吸血管”。未來這條鐵路將被永久收藏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博物館中,河口站的保留可能會是當地發展研究中的一大課題吧。
河口縣城不大,卻承載著太多的歷史和現實,也承接著過去和未來的榮辱興衰,承擔著連接中越兩國和作為中國與東南亞橋頭堡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