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姓蔡的人傳下去吧!
你身邊有木有姓蔡的人?
家人?
親戚?
戀人?
朋友?
同學?
知己?
藍顏?
《易經》《百家姓》中對蔡姓給予了
天性正直
為人善良
一生貴人的評價
如果有
就為他轉一下吧
愿姓蔡的人在2016年
一生平安!
姓蔡的本人更要轉哦!
姓蔡的人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祝愿:蔡氏宗親興旺發達!!
===| 分享即是法布施|=====
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當代蔡姓總人口達到552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0.46%。蔡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全國形成了東南沿海地區高比率的蔡姓區域。
蔡叔度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國為氏。武王滅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稱蔡叔度。周成王時,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國在河南的上蔡縣。楚滅蔡后,國人以國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黃帝支裔姞姓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姞姓是黃帝的直系后裔,在堯舜夏時期,姞姓所屬的燕、闞、尹、蔡、魯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黃河向西到豫東和豫西一帶。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擔任祭祀的職責,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蔡仲,姬姓名胡,又稱蔡仲胡,周文王之孫,蔡叔度之子,西周時期諸侯國蔡國第二任國君。
周武王滅商后,將其弟叔度封于蔡,建立蔡國。成王繼位后,蔡叔聯合管叔等進行反叛,失敗后遭放逐,不久死于遷所。蔡叔之子胡,一改其父舊行,尊德向善。周公聽說后,舉薦他做魯國的卿士,魯國大治。周公向成王建議,又把胡封在蔡地,以奉蔡叔之祖,是為蔡仲,其子孫就以國為姓。
春秋戰國時期,蔡氏足跡已經遍布于河南、河北、陜西、山西、湖北、安徽、山東、湖南、貴州地區。戰國時,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出發向南進入湖南常德,并沿沅江進入貴州,與當地土著混居,成為當今苗、土家、瑤、布依等族蔡姓先民。秦漢時期,蔡姓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區,在豫東與魯西一帶形成了濟陽蔡姓,這是蔡姓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名人輩出,影響深遠。西晉末年,北方戰亂,中原民眾大量南遷。蔡姓開始大規模進入江浙地區。唐朝時期,中原兩次大規模移民福建,蔡姓為主要姓族之一,這為蔡姓成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礎。到宋朝時,蔡姓已經散布于江南各地,蔡姓主力已經在福建形成。明末清初蔡姓進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蔡姓大約有4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六位。福建為蔡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蔡姓總人口的21.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山東、河南,這三省蔡姓占蔡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江西、浙江、河北、湖北、江蘇五省。全國形成了閩贛浙蘇東南沿海區域、魯豫冀鄂中原地區兩個蔡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蔡姓大約有4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9%,為明朝第四十六位姓氏。浙江為蔡姓第一大省,約占蔡姓總人口的20.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蘇,這四省蔡姓大約占蔡姓總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廣東、湖南二省。宋元明期間,蔡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特別是向江浙閩沿海地區移民。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贛、閩、蘇蔡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蔡姓的人口已達552萬,為全國第四十四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46%。蔡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大約占蔡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臺灣、安徽、福建,這五省又集中了32%。廣東居住了蔡姓總人口的13.7%,為蔡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的1%。全國形成了東南沿海地區高比率的蔡姓區域。在近600年中,蔡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的流動有些區別,雖存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情況,但向東南移民仍是主流,同時也出現了向西、以及東北的移民。
郡望
主要有濟陽郡、洛陽郡、汝南郡、高平郡、丹陽郡、南陽郡、朔方郡。
堂號
洛陽堂:以望立堂。
濟陽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丹陽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南陽堂:以望立堂。
朔方堂:以望立堂。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三十歲放棄科舉,專攻理學。隱居在九峰,人稱“九峰先生”,后人因以為堂號。
龍亭堂:東漢蔡倫,發明造紙,對文化事業的發展,立了極大的功,封“龍亭侯”,后人因以為堂號。
祗德堂:堂號的由來可追溯到蔡叔度之子,蔡氏二世蔡仲侯,名胡,不計前怨,率德馴善,克庸祗德,周公舉為魯卿士,出治魯國有方。因此,周成王復封于蔡,以奉祀其父。周成王在其欽命“蔡仲之命”中,表彰蔡仲“克庸祗德”成為“祗德”一詞之出處。以后蔡姓族人即以“祗德”為堂號。
四言通用聯
孝隆東閣;經重石渠。
上聯典指東漢安城人蔡順,幼年喪父,對母親非常孝順。下聯說西漢沛縣人蔡千秋,宣帝時為郎,在石渠閣與《公羊春秋》學者同時講學,升任郎中戶將,宣帝還選派了十人跟他學習。
橋留松蔭;紙造桂陽。
上聯說北宋大臣、書法家蔡襄,在泉州任上時,主持建洛陽橋,以利通航,又在橋頭種松樹七百棵。下聯說東漢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發明了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料造紙的方法。
芳池月映;故宅風存。
此聯為湖南省耒陽市蔡侯祠聯。[13]
三世劬學;六歲知音。
上聯典指宋·蔡元定,嘗登西山絕頂忍饑讀書,學者稱“西山先生”。其父子俱以勤學聞世。下聯典指東漢·蔡邕,歷遷中郎將,其女文姬,六歲知音律。
紙造桂陽;橋留松蔭。
上聯典指東漢·蔡倫,桂陽人,首創造紙。下聯典指宋·蔡襄,知泉州時,建洛陽橋,植松七百棵,閩人勒碑頌其德。
孝隆東閣;經重石渠。
上聯典指東漢蔡順,性孝有德行,能化盜賊,后為東閣祭酒。下聯典指西漢蔡千秋,為學甚篤,嘗在石渠閣講經。
澹泊明志;夙夜在公。
此聯為近代軍事家蔡鍔自題聯。
鐵血救國;耕讀傳家。
此聯為蕭子升贈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蔡和森聯。
五言通用聯
理學傳程朱;著述授谷梁。
上聯典指宋蔡元定,幼承庭訓,長從朱熹游,常于對榻講論經義。下聯典指漢蔡千秋,受《谷梁春秋》于魯廣榮,宣帝以千秋為郎中戶將,選郎十人從其受學。
七言通用聯
各地蔡氏宗族譜 (20張)
理學傳程朱之脈;著述授谷梁之書。
上聯典指南宋理學家蔡元定,幼承庭訓,長從朱熹游,常與對榻講論經義。下聯典指漢代學者蔡千秋,受谷梁春秋于魯榮廣,為學最篤。
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此聯為孫中山致蔡鍔的挽聯。[14]
琴聲字體中郎業;荔譜茶箋學士風。
上聯典指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下聯典指北宋書法家蔡襄。
耒將蘭氣沖皇澤;去引星文捧碧空。
此聯為唐代詩人蔡希周《奉和扈從溫泉宮承恩剛浴》詩句聯。
惜竹不除當路筍;伐薪教護帶巢枝。
此聯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贈友聯。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西山先生,三世劬學;中郎愛女,六歲知音。
上聯典指宋·蔡元定事典。下聯典指東漢蔡琰,字文姬事典。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此聯為清代詩人、書法家蔡之定撰書聯。
賓客填門,倒履迎王粲;士卒分賜,布衣乏私財。
上聯典指東漢文學家蔡邕的事典。下聯典指漢代將領蔡遵的事典。
自九峰別派龍峰,衍百代弘揚祖德;由仙里卜居犀里,至三世以嗣鄉賢。
此聯為福建省莆田市蔡氏宗祠“建陽堂”聯。
裔出周代,肇基唐代,官封宋代,長綿百代振家聲;脈映濟陽,支分莆陽,派衍青陽,好就三陽開泰運。
此聯概括了青陽蔡姓的源流和發展。溯本追源,青陽蔡氏根在濟陽,后又傳衍到福建莆陽,再由莆陽遷居青陽,故稱三陽開泰。
蔡是炎帝氏中的以長尾鳥為圖騰的氏族的族稱。因為這種鳥好殺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罷休,在甲骨文中作“殺”解,這種長尾鳥是山雉。這個字后來又衍化為“刈”。蔡圖騰由兩個鳥的圖形組成,右面的鳥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鳥代表炎帝的丹鳳,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權的氏族,同樣也是炎帝族的別稱。周公封文王孫胡于蔡,稱蔡仲,子孫以國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