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杰,男,漢族,1971年8月出生,1991年7月畢業于曲靖地區宣威師范學校,9月被分配到梨園鄉中學任教。1996年9月調到者海一中學校任教至今。曹杰老師28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非凡的業績,用務實的工作作風詮釋教師的真諦。者海一中的師生們稱他為“拼命三郎”。 28年前,曹杰老師帶著滿腔熱情走上了三尺講臺,從第一天起,他就在心里默默立下了“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一生事業”的誓言。從此,他樂在其中,勤奮敬業,不懈奮斗,在教育事業這片沃土上追尋著人生的夢想、實現著人生的價值。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言語不多的實干家,是全校教師工作的榜樣;在學生心中,他既是“嚴父”又是“慈母”;在家長眼里,他又是一位值得信賴、讓人放心的好老師,常常有家長打電話給他:“曹老師你今年教初一嗎?我的孩子小學畢業了就讀你的班吧!”但曹老師知道,他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為了摯愛的教育事業,他付出了許多。1998年結婚帶畢業班,未請一天婚假。1999年12月9日妻子在醫院臨產時他也沒有在醫院服侍;2010年,父親心臟病突發,年邁的母親找不到他、妻子找不到他......而此時的他正在一位即將輟學的學生家中家訪。得知消息,趕到醫院的曹老師跪在插滿氧氣管和監測儀的父親的病床前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曹老師一直把“教研興教”的理念,貫穿在教學管理的始終。結合學校實際和新課程改革,創立了“三個三”教研管理模式,即:著力“制度、人本、文化”三個管理,打造“學習、研究、展示”三個平臺,找準“常規管理、校本教研、課外活動”三個著力點。這個模式融制度建設、教研隊伍建設、教研成果推廣、教育品位提升為一體,為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制度保障、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曹老師帶領的教研團隊碩果累累,教研成果在多家刊物上發表。他撰寫的論文《談新課程對初中數學教師角色的要求》獲國家級一等獎,《中考復習的策略與方法》獲市級一等獎。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曹杰老師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摸索出“定標--探索--反饋”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平等討論,課堂氣氛活躍,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28年的教學生涯中,曹老師帶了22屆初三畢業班。每年都是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兼班主任工作。為了工作,他顧不了家;為了工作,他盡不了孝;為了工作,他單薄的身軀更加清瘦,超負荷的工作量使他患上了多種慢性病,尤其是曹老師的肺被粉筆灰嚴重污染。同事們、領導和醫生都要求他盡快住院治療,但他怎么也忘不了所教的140多名學生,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他帶病堅持并一如既往地授課,只是和醫生商量:“住院可以,每天上完課后來輸液。” “我愛每一個學生,愿做良師更愿成為學生的益友”,“只有對學生付出真心的愛,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曹老師說。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8年來,他救助了21名學生,救助資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2001年,班上的馬顯奎因家庭貧困而輟學,他主動找到馬顯奎,替他補交了書費、學費、及中考的報考費700余元,并鼓勵他刻苦學習,承諾為他支付就讀高一級學校的費用。如今的馬顯奎已經是有5年教齡的小學教師了,提起曹杰老師,他用崇敬和感恩的語氣說:“是曹老師在我人生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溫暖的手”、“是曹老師教會了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工作,也是他教會了我如何去愛”。24歲的李霜提起曹老師,眼里蓄滿了淚水。“我忘不了曹老師,每星期給我30元的生活費,一直到我初中畢業;忘不了他的諄諄教誨,是他改寫了我的人生”。
三尺講臺,是曹老師的起點,也是他尋夢的舞臺。辛勤的付出,贏得了尊重、贏得了榮譽:他先后10年被評為“者海鎮優秀教師”“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2001年榮獲“云南省優秀教師”稱號,2006年、2008年、2011年被會澤縣人民政府表彰為“優秀教師”,2017年被市人民政府表彰為“優秀教師”。面對榮譽,曹老師平靜地說:“我只盡了一名教師應盡的職責,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獻身教育是我無悔的選擇,追求更好是我一生的目標。”
會澤縣教育局誠邀各位老師、學生、及
所有熱心教育事業,關愛青少年
成長的有識之士投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