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富人的人很多,真正能成為富人的,卻寥寥無幾。
普通人和富人的差距到底在哪?是運氣?思維?還是能力?
為什么許多人節衣縮食、窮盡一生也無法跨越階層,成為富人?
讀完這本《真富人,假富人》,我才發現,富人原來離我們這么近。
只要會做加減法,懂一點經濟思維,不用節衣縮食,不用擔心失業斷薪,輕輕松松就能存下錢。
這本書是韓國“會計之神”史景仁,寫給普通人的理財邏輯思維課,也是一本拿來就能用的實用致富手冊。
讀懂這本書,打破“死工資”的天花板,給自己打造持續增加的收入!
分享書里3個特別顛覆我認知的觀點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財富自由等同于“有錢”,把“有錢”定義為有房有車有存款。但是,集齊這三個指標的人,都是有錢人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中的許多人“榮升”房奴、車奴后,卻離“有錢有閑”的幸福生活更遠了,變得更加焦慮。我們追求的有錢有閑的生活,不應該以擁有多少錢、車、房作為判斷的標準,而應該以“凈資產”作為參考指標。哪些算資產呢?比如,現金、存款(活期+定期)、押金、汽車、房子……我們可以羅列一張資產清單,將自己的資產和負債情況對號入座,二者相減就能得到凈資產額。把凈資產額作為理財目標,就不會陷入財富自由的誤區,變成看起來“很富”卻活得很辛苦的窮人。相信很多人也跟當初的我一樣,掉進過“記賬理財”的誤區吧。開始記賬理財時,每天都要抽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盤點今天的收入和支出。月末還要再總結一下當月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再計算出總資產額。堅持記賬,是一個很反人性的行為,枯燥、還容易激發負面情緒,很難長期堅持;操作過于繁瑣,每天記賬都要把各大消費app和銀行卡翻一遍,容易錯漏。(在各大app里查找消費情況時,還特別容易分心走神,不知不覺就刷起了種草視頻……簡直就是時間黑洞!)這本書里提出了一個更簡單易操作的記賬方法,只需要兩個公式就能搞定:這就相當于我們每個月記賬,只要月末盤點一次,算出當月和上個月的凈資產額相差多少,再用當月收入減去差額,就能算出這個月的支出。如果支出金額很高,那我們直接查找刷卡金額、轉賬明細、現金支出情況,就能明確這一個月大概的消費情況,以及下個月要在消費支出上如何調整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打工人是拿固定薪資,如果一天沒上班,那就一天沒有收入,所以打工人必須要保證自己每天都能上班,才能確保收入。單一的收入渠道,就導致我們財務上抗風險的能力很差,一旦遇到什么突發情況,比如失業,就會陷入被動境地。尤其是在疊加了房貸、車貸以后,只靠工資收入來維持,抗風險的能力就更差了,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想提高財務抗風險能力,一定要記得一句話: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所以,要增加自己的收入渠道,而不是僅靠“死工資”來維持。有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的,可以運營自媒體、演講、開發課程……豐富收入渠道,打造“系統收入”。“系統收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被動收入”“睡后收入”。如果能做到“系統收入”超過“維持生計費用”,就意味著,即便我們不出去工作,每天能按時收到的錢,也足夠維持生計,甚至還能攢下錢,根本不用再為生計發愁!其實說穿了,我們羨慕富人的生活,是羨慕他們有自由選擇的能力,可以不用為了掙錢維持生計,勉強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犧牲自己寶貴的時間。希望我們都能早日擁有自由選擇人生的底氣,為自己而活,不必拿寶貴的人生去換取金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