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善良不僅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選擇。善良,是人性中的光輝,是大愛的花朵。然而,現(xiàn)實總是很殘酷,善良如果過了頭,就容易被消耗;大方如果失了度,終會傷及自身。因此人們總感嘆:“好心常常沒好報,好人往往不長壽。”人行于世,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至關(guān)重要的一條,就是管好你的善良。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寫到:“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是被劣人催熟的。”所謂劣人,正是那些消耗他人善良、褻瀆一片好心的人。一個人成熟的開始,就是在一次次被“反咬一口”后認清了現(xiàn)實。菩薩心腸沒有錯,可若是丟了金剛手段,就會給自己招來禍患。待人善良是修養(yǎng),可若是失去了底線,便會引來恩將仇報。要記住,永遠別慣壞不領(lǐng)情的人;別喂飽不感恩的心。無底線的善良,換來的只有被辜負、傷害,流淚又流血。
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有這樣一段話:“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人性就是這樣,你越是步步退讓,對方越步步緊逼;你越是忍氣吞聲,對方越肆無忌憚。人與人之間,最悲哀的莫過于:他的得寸進尺,是在你一次次默許中進行的。無原則的忍讓,換來的只有得寸進尺。
王小波說:“人活在世上有兩大義務(wù),一是好好做人,無愧于人生一世。另一條是不能慣著別人的臭毛病。”行走于世間,你越心慈,“好欺負”,旁人越?jīng)]有分寸,因為無需顧及你的感受;你越?jīng)]有邊界感,事事都應(yīng)允,次次都忍讓,旁人越容易拿捏你、糟踐你,因為無需顧慮你的情緒。永遠不要讓你的一味忍讓,成為他人欺負你的軟肋。若是退無可退,那就守住自己的原則,該拒絕時莫要再心軟,觸及底線不必再退讓。
孔子對話弟子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不是所有的傷害,都值得被原諒;也不是所有“對不起”,后面都對應(yīng)著“沒關(guān)系”。無休止的原諒,換來的只有反復傷害。以德報怨,最后的結(jié)果不是感化曾經(jīng)傷害你的人,而是給了他再次將刀捅向你的勇氣。委曲求全,求來的只會是那些作惡之人的變本加厲,而不是自己的安然無恙。不要無休止的原諒傷害過你的人,趁早遠離他們,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全。正如張韶涵曾說的那樣:“很多風風雨雨,我都經(jīng)歷過,有一句話叫'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讓你變得更強’。但我只想說,傷害就是傷害,沒有這些傷害,我也會變得更強,因為我不僅天生勵志,我還天生要強。”“我不感激傷害我的人,他們只是提醒了我,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很喜歡一位網(wǎng)友的答案:“我從未決定不再善良,只是決定不再對誰都善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其實正是:善良有尺,忍讓有度。沒有能力幫助他人的時候,請你放過自己的良心。沒有后路可繼續(xù)退的時候,請你放下自己的大方。沒有得到善意回饋的時候,請你收起自己的善良。愿你的善良之中,帶著鋒芒;仁慈之間,亦有棱角;處世之時,守好底線。
也深以為然一位博主的話:“不要感謝傷害你的人,他們并沒有幫助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只是以一種粗暴的方式切斷了你和那些最美好事物的聯(lián)系,而那種聯(lián)系原本能夠幫你應(yīng)對這個世界無比殘酷的那部分的。而現(xiàn)在,你應(yīng)付它的方式就只能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冷酷。”只有嘗受過撕心裂肺的痛苦,才知道有時,善良也是弱小的。善良與愛憎恩怨分明,是做人所必要的資質(zhì)。正是因為太善良了,所以才要學會決絕。
2022.11.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