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脫胎于自然,初時如一塊天然水晶原石,是極其本色和純潔的,對世界是一片茫然和懵懂,看一切事物包括人的印象,都是直觀的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樸素而簡單。但隨著認知和實踐的由淺入深,由近及遠,便開始復雜起來,甚至是萬千氣象,多端無常,看山已不是山,看水已不是水。當實踐和認知穿越表象,經過不斷總結、思考、提純、感悟,洞察把握了事物的本質規律后,一切又變得真切簡明起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因此,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它是人生真正豐富的凝練和概括,是生命過程的返璞歸真。不是嗎?人總是越到老年越智慧,越懂得看開放下,追求簡單樸素的生活,追求健康。生活一簡單就快樂,身體健康了才幸福。正如楊絳老人百歲感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到底怎樣才是素與簡?“把一切不屬于生命的內容剔除,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 這是梭羅給出的最簡捷的答案。漫畫家蔡志忠更形象的說:“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大衛》的雕塑者米開朗基羅也有一句名言:“美就是凈化過剩的過程。”人生就是如此,要想活得美,就得刪繁就簡,去掉多余的東西。其實人活著,所必需要的東西并不是很多,把過分的欲望和多余的東西都統統地丟掉,然后活出一片“素與簡”。
大鋼琴家霍洛維茨說:“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樸素原來最有力量。”
楊振寧在一次給中學演講時也闡明:“寧可拙樸,不玩機巧。”
唐駿在《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中提到,“我的成功秘訣就兩字:勤奮。”做事的最高境界,無非如此:樸素,直接,本質。
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樸素,原來最有力量。最樸素,最本質,最持久。
瓦爾登湖》的作者,美國學者梭羅,為了驗證自己之前所悟出的“一個人,只要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聲名,不再汲汲于富貴,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的人生感悟,于1845年只帶了一把斧頭,到瓦爾登湖邊建了一間小木屋,獨居了2年零2個月,體驗結果,正如他所說:一個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而后,他寫出了著名的《瓦爾登湖》:“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卻總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么。面對不斷膨脹的物欲,我們需要的是一顆能靜下來的心。多余的財富只能夠購買多余的東西,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道出了人生的真諦。
素與簡,不僅是一種人生哲學,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和方法。據說,喬布斯家里,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照片,一盞桌燈,一把椅子和一張床。他說:“我喜歡極簡生活。”他只有一個要求:“把最復雜最強大的功能最簡單化。”結果開創了全球智能手機時代。這也更驗證了道家所啟示的大道至簡的理念是對的。簡單是高級形式的復雜,越是高級的東西越是簡單。能把復雜的問題,用一種簡單的方式方法解決了,處理的好,是能力,是智慧,是穿透復繁的事物表面現象,直接抓住了本質。而把簡單的問題搞的繁雜化了,是無能,是愚蠢,是惑于現象而丟棄了本質。簡到了極致,便是大智。奧巴馬也曾說過,“所以我要簡化無關緊要的選擇,把時間花在重要的決策上。” 所謂時間管理,不是提高效率,盡可能地做更多的事情,而是給自己設置限制,讓自己專注于最喜愛最重要的事情。簡單,才是效率。
人活到極致,就是如此,一定是素與簡。一個人越是炫耀什么,說明內心就越缺少什么。內心真正富足的人,從不看重物質的擁有,不會在意開的什么車,住著多大的房,當了多大的官,手中握有多大的權利,他也不會告訴別人讀過什么書,上過什么學,得過多高學位,經歷怎樣的過往,更不會在乎吃的什么,穿的什么,家飾怎么樣,因為他沒有自卑感。內心越是豐盈,生活越是素簡。
人活得越素簡,越能聽見內心的聲音;生活越是素簡,內心越是絢爛豐盈。 蘇軾一生坎坷波折,仕途幾起幾落,在嘗盡人生五味之后,他終于悟得——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超逸,不講究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返璞歸真,讓生命回歸到最舒適的狀態。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生活簡單就迷人,人心簡單就幸福。有錢而不忘素與簡是品德,是選擇,是善行。物質富有的人,多因素與簡而踏實,因踏實而好運。普通人堅持素與簡,是本性,是一種至高的境界。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守住本份,清白做人,讓精神世界統籌生命的活力、生命的絢爛,讓心靈沉淀在靜謐、安祥的歲月中.。人生真正的豐富,就是素與簡,它是生命的底色和極致。
其實,簡單本身已是很不簡單。不管表達真理的語言或形式是如何直白通俗,如何凝練概括,都是從復雜認識和實踐過程得來的,是深入探索探究后的發現和提煉,具有深刻的內容和內涵。知易行難,生活在這復繁多元、物欲橫流的風雨世間,要臻于素與簡,守得住最初的純凈和簡樸,是要付出巨大努力、代價和艱辛修行的,素與簡是對生活的高度敬畏。
仰望天空,星稀月朗,云淡風輕;俯看大地,萬物生而有序,欣欣向榮,唯人哄哄鬧鬧,不寧不息;看自己,在這大千世界,撐死也不過是塵埃中的一粒沙子,大海中的一滴水,有也不多,無也不少。但生之偶然,既然已闖進了這個世界,就要珍惜,決不能自輕自賤,要活得有個人樣。時光卻從來不饒人,轉眼已是暮年。回首過往,努力了,奮爭了,也盡心盡力,有成就的喜悅,也有失意的苦澀,徹骨銘心地愛過,唯獨沒有恨,經歷了,感受了,知道了,懂得了,不管是好是壞,是苦是甜,都是成長的閱歷,人生路上的風景。歷盡滄桑,更從容,坦然笑對生與死,不奢求享受,也不執妄還能活久,只行簡簡單單,質樸素色如初,陪伴相沫以濡的愛人,專注一件喜歡的事或悅心的愛好,守著親情,交往幾個好朋友,鍛煉一個健康的身體,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有些質量、有點尊嚴地走完這余生最后一程,給生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只愿人人都更好地活著,活得更好。但一定不要忘記,生命無論處在那個年齡段,人生之大快樂大幸福,就藏在這素與簡的平凡平淡的生活里。
2018.12.20.于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