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主要有濃香、醬香、清香3種。濃香型白酒以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等為代表;醬香型以茅臺、郎酒等為代表;而清香型則以汾酒、二鍋頭等為代表。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長知識豐富談資。下面袁某就跟大家聊聊白酒的“香型”由什么決定。
不同香型的酒,風味區別較大,這是因為釀造的工藝、環境不同,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酒曲制作工藝的不同。上期我們講過,公元1324年釀酒大師郭懷玉在瀘州發明大曲之后,極大提高了中國白酒的風味。隨后大曲的制作工藝在全國得到迅速推廣,被各地的釀酒作坊廣泛采用。各地又在其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改進,從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口感。
郭懷玉大師制作酒曲的發酵溫度適中,在55℃左右,生產出來的主要是濃香型白酒。有些地方把酒曲發酵溫度提高到60℃以上,釀造出來的就是醬香型白酒。而有的地區把酒曲發酵溫度稍降到50℃出頭,釀造出來的就是清香型白酒。釀酒界有一句老話,叫做“曲定酒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沿用郭懷玉大師的制曲工藝,采用55℃的適中溫度制作大曲而生產的濃香型白酒,由于口感卓越,數百年來深得中國人民喜愛。時至今日,濃香型白酒的銷量占了整個中國白酒總銷量的75%以上。由于這是瀘州人民對中國釀酒的杰出貢獻,所以在釀酒界,濃香型白酒也被叫做“瀘型酒”。這也是瀘州老窖被中國白酒行業尊稱為“濃香鼻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科技已經能檢測出來不同香型白酒最主要香味的化學成分:濃香型白酒的最主要香味物質是己酸乙酯,醬香型白酒是丁酸乙酯,而清香型白酒則是乙酸乙酯。
通過袁某上面的介紹,大家已經了解到酒曲不僅給白酒帶來了“風味”,而且還帶來了多種“香型”。所以說,酒曲在釀酒中起著關鍵作用。講到這里,我們順道說一說酒曲的品質等級。在釀酒界,品質最好的10%的酒曲,可被稱作“特曲”,而后依次是“頭曲”、“二曲”、“三曲”。
改革開放前,釀酒技師和作坊老板們都很淳樸,就直接用酒曲的等級來劃分并命名白酒,因此特曲、頭曲、二曲、三曲等漸漸也成為了白酒的產品名稱。當然,釀酒所使用的酒曲的品質越好,酒的品質也就越高。
由于瀘州是大曲和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全國都以瀘州所生產的特曲為業內最好的濃香型白酒。在計劃經濟時期,國家先后組織了5次全國評酒大會,瀘州老窖特曲是唯一蟬聯5屆金獎的濃香型白酒,足見瀘州老窖特曲的品質和地位。瀘州老窖在2012年推出的戰略產品——瀘州老窖特曲老酒,又在特曲的基礎上,對品質做出了非常重大的升級,以后我們會慢慢聊到。
(袁博士,本名袁瀚,生物化學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專研發酵工程,現任瀘州老窖特曲老酒技術總監。)
本文來源:糖酒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