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chuàng),歡迎個人轉(zhuǎn)發(fā)分享”
過年串門是中國特有的習(xí)俗。一到過年時節(jié),很多一年不見的各路親戚都互相拜訪,免不了會遇見一些不太討人喜歡的親戚。大人自己忍忍也就還好,但如果自家小孩被不相熟的親戚“逗弄”,你還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視而不見嗎?
小明的父母有急事出門,把小明托付給小叔子照顧一下午,小叔子滿口答應(yīng)會照顧好小明。結(jié)果回來后一進(jìn)門就看到小明“蹬蹬蹬”跑過來,一把抱住媽媽的腿不撒手,哭唧唧地說:“媽媽,你怎么這么晚才回來,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小明媽趕緊否認(rèn),安慰了小明好久,仔細(xì)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小叔子“逗”他說:“你爸媽不要你了,再也不回來了,你以后就得跟我一起生活啦!”
爸爸媽媽是小孩最依賴的人,在大人聽起來簡簡單單的一句玩笑話,對于小孩來說簡直是最可怕的事。所以聽到這些話,小明當(dāng)場就哭了,怎么哄都不好,非得確認(rèn)爸媽回來了才安心。
《生命時報》曾發(fā)布過一則名為你最討厭的逗小孩的方式統(tǒng)計:其中“你媽不要你了”這句話以 19.36%的票位居第一。
小孩還沒有分辨謊言的能力,就是所謂的“說啥信啥”,很多大人以此為樂,專門用各種惡劣的謊言騙小孩兒,享受小孩信以為真被“逗”哭的樂趣。如果被小孩或小孩的家長指責(zé),還會大言不慚地說:“我說啥你就信啊?太不禁騙了,得多鍛煉鍛煉。”“開個玩笑嘛,怎么這么不禁逗,連個玩笑都開不起”。
這樣搞得小孩好像連因為他的話哭都是不對的,說又說不過,明明心里委屈極了,卻連哭都不敢好好哭。很多家長對這種不著調(diào)的親戚也束手無策,只能偷偷安慰孩子,默默忍了。
鼠年來了,個別煩人的親戚又要上門呢了,怎么辦?
NO1.“你媽不要你了”,殺傷指數(shù):5顆星
被媽媽拋棄可能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是小時候最害怕的事。當(dāng)媽媽真的不在身邊時,殺傷力翻倍!能夠瞬間激起小孩內(nèi)心深處的不安和恐懼,此言一出,哀嚎無數(shù),所到之處,都是小孩的悲鳴。
《中毒的父母》書中寫道:小孩不能區(qū)分事實和笑話,他們會相信大人所說的關(guān)于自己的話,將其變?yōu)樽约旱挠^念。
? 應(yīng)對策略:
1)提前給孩子打預(yù)防針。就知道不著調(diào)的親戚可能會說這句,那我就提前告訴小糖果:“如果有人說媽媽不要你了,那一定是他使壞在騙你。媽媽最愛你了,永遠(yuǎn)都不會丟下你。但是媽媽也有很多自己的事,不過就算出門,也會很快回來,不會不要你的。”
2)如果孩子聽到別人信誓旦旦地說:“你媽不要你了!”還是會感到不安,那么父母就在第一時間告訴她,“媽媽愛你,媽媽就在這里”,并抱住她,直到停止不安。
NO2. 喂小孩喝酒,殺傷指數(shù):4顆星
有些大人性格頑劣,就喜歡做些不良引導(dǎo)。比如用筷子蘸取杯中的酒,給小孩“嘗嘗味兒”。此舉可能會勾起小孩對酒的好奇,從而使小孩的父母驚怒交加,怒氣值飆升。教唆者反而在一旁看熱鬧,趕上孩子“甩酒瘋”,那更是樂不可支。
? 應(yīng)對策略:
跟來訪的客人說好,我們家孩子還小,飲食是嚴(yán)格控制的,請不要給我的小孩喂任何東西,尤其是酒,不然我就會翻臉。也許會讓人覺得有一點不舒服,但如果有人聽完這些依然想嘗試喂小孩,父母就可以合情合理的“發(fā)飆”了。
NO3. “唱個歌叫我爸爸,我就給你紅包”,殺傷指數(shù):3顆星
過年給小孩發(fā)紅包本來是圖個吉利,祝愿小孩平安長大,結(jié)果有些大人卻拿此做文章,讓小孩為他做這做那,甚至還想折辱小孩尊嚴(yán),拿此嬉笑取樂。更過分的是有的根本沒準(zhǔn)備紅包,空手套白狼,哄騙天真的孩子滿足他的惡趣味。
? 應(yīng)對策略:
看看自家孩子是什么態(tài)度,如果她想表演節(jié)目,父母就鼓勵她,以小孩愿意給大家表演節(jié)目為由讓大家都圍過來欣賞;如果孩子不太樂意,那也支持孩子的決定,給小孩打圓場,絕不勉強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針對那些拿空紅包的,別不好意思,既然允諾了孩子就要兌現(xiàn),不能讓孩子有被騙的感覺!
NO4.“小琴今年鋼琴都八級啦”,殺傷指數(shù):3顆星
過年走街串巷,一年不見的親戚們少不了的就是互相打聽這一年的近況。自然也少不了攀比。誰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啦,拿了什么獎啦……可誰家孩子都是寶,誰愿意自家小孩被別人比下去呢?
? 應(yīng)對策略:
認(rèn)可對方孩子的成就,也夸夸自家孩子,這兩點盡量客觀評價,簡明扼要就可以了,既不要損害對方顏面,也保證自家孩子不被貶低。然后找個機會,順勢轉(zhuǎn)移話題,干脆利落地結(jié)束這一趴!
糖果媽媽有話說:
關(guān)于逗孩子,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曾說:“中國廣泛的存在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
過年大家都希望開開心心的,能不鬧得不愉快當(dāng)然是最好,但讓人開心也絕不能建立在委屈自家孩子的基礎(chǔ)上。面對個別的煩人親戚,孩子沒能力反抗,父母就要站出來保護(hù)他。當(dāng)然,等孩子大一些,還是希望能夠培養(yǎng)小孩從內(nèi)而外的自信,和面對一切的勇氣。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