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小學生沒的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的具體表現,詳細的分析了學生學習方法不當的成因,對大人應如何解決孩子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后果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并具體的介紹了如何解決孩子掌握良好學習方法的策略。
關鍵詞:學習方法、分析、策略 我們每個老師在教學中都有一個普遍的感受,95%以上的孩子在智力上沒多大差別,可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孩子確出現了不同的學習效果,其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這些孩子他們每個人的學習方法的不同而導致的,學習成績落后的孩子是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直接影響了他們獲得知識的質量。所以,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輔導應著重在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教會孩子學會學習,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的重要一關。
一、缺乏正確學習方法的學生特征: 在對學校學習不良的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和幫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小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主要表現在:
1、學習無計劃 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學習不良的同學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于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安排。看什么、做什么、學什么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學習時,不專心,拖拉成習慣,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于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里還有多余的時間?”有的學生平時松松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些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表現。
3、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本人不愿意花時間去分析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了。”
4、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在班上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分析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們沒有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處于“游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容易張冠李戴。
5、不會聽課 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復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開小差不記筆記,或充當錄音機的角色,把老師所講的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只讓自己的記錄與教師的講述保持同步,而不讓自己的思路與教師保持同步,課后不及時復習,聽完課就完事大吉,等等。
6、不會閱讀 這主要表現在不善于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個人興趣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處理不好“博”與“精”的關系,要么廣種薄收,要么精讀于一而漏萬,閱讀速度慢,不會快速閱讀,閱讀之后沒有什么收獲。老師每天都有布置同學們回家讀書,一些同學完全是嘴上功夫一過就完,根本就沒有用“心”去讀。讀完也就完了。
7、抓不住重點和難點 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在看書和聽課時,不善于尋找重點和難點,找不到學習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擊,結果分散和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8、理論與實際脫離 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所謂“學而必習,習又必行”。而方法不當的學生往往只滿足于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善于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表現為動手能力差,不喜歡上實驗課和操作課,不關心現實生活。
9、不善于科學用腦 這主要表現在學習時不注意勞逸結合,不善于轉移大腦興奮中心,使大腦終日昏昏沉沉,影響學習效率。 上述這些表現是小學生中最常見的,一個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總會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表現,認識到這些表現,進而弄清其背后的原因,我們才能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和幫扶。
二、 影響孩子學習方法不當的因素分析: 為什么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呢?這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現在的小學生中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所以它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學習方法不當的原因主要過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力水平、意志狀態等。
1、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順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嘗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會誤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2、對各科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這個適應性是指對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的適應。這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學生家長說:“我的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可到了四五年級成績就上不去了,我們心里很著急,不知道怎么辦?”這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孩子的學習方法沒有及時調整,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學習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還有的學生發愁:“我有其它科成績都不錯,可為什么就學不好英語呢?”原因也有可能在于他沒有認識到英語學習的特點。
3、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對自身認識不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二中對自己的個性特征認識不清。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征。如果學生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的話,則很可能造成方法不當。
在學習狀況方面: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妄自菲薄、過于自卑,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良好而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這些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生失誤。比如,太自以為是的學生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往往就會不切實際。
個性特征: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性,良好的學習方法是適合自己的個性特征的,別人的方法僅是參考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喜歡呆在書桌前看書、有的喜歡坐在大樹下看書,是于“生物鐘”的不同,有的人利用白天學習、有的人利用晚上學習。其實只要學習效果好,這些方法都無可厚非。
4、缺乏學習的動力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表現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授機取巧、沒有計劃。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5、沒有堅強毅力和恒心 掌握和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學生有掌握良好的方法的愿望,但在運動的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而無結果,有計劃無行動。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所以學生在掌握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老師、家長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來克服意志薄弱的狀態。
6、老師的指導不到位 很多學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對什么是良好的學習方法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學習中也不能自覺地加以運用。即使有的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彎路之后形成的,如果有老師的正確指導,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系統的訓練,這對于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掌握是很重要的。
三、怎樣對待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 由于學習方法不當,其最終會造成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關鍵是老師和家長采取什么樣的態度。
1、耐心對待孩子,引導他們調控好穩定的學習情緒。
因為學習方法的問題是基礎性的、根本性的問題,想要孩子一下子糾正過來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交談時,老師和父母應該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同時,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給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氣。
在此基礎上,再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孩子的情況:
(1)在學習時是否盡了全力?
(2)孩子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
(3)孩子需要什么幫助嗎?然后一一的鼓勵引導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找出不足,鼓勵孩子嘗試多種有效的學習方法然后從中領悟出最適合自己的。
2、教師與家長應該好好溝通,找出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在。 父母與老師一起,了解孩子在學校和家里的學習表現,比如,上課是否專心?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么消極影響?孩子的特長是什么?興趣是什么?能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采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讓孩子恢復自信,培養其成功感。
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持他,鼓勵他堅持不懈、頑強奮斗;
第二,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不要老干預、老指導、老幫助。
第三,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告訴他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善于從失敗中找到成功之路。
第四,以肯定任何大小的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失敗,只要他盡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樣愛他。
第五,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步步地爭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3、老師與家長要有正確的分數觀 當孩子考試失敗時,對孩子大加指責埋怨,嚴加管教,使孩子失望的同時又產生了對考試失敗的恐懼,回避學習,不愿意做出進一步的努力,從而導致孩子進一步的失敗。有的大人許諾孩子,如果考試得了多少分或得了第幾名就給什么獎勵,如果考不好就給什么處罰。其實這并不能促進孩子好好學習,因為他們不是在孩子好好學習的時候給孩子予表揚,而這強化的不是學習而是孩子只想得到好分數的想法,可能會導致孩子過于追求表面的分數,采取投機取巧、作弊、欺騙等手段。
很多大人只看孩子得了多少分,不管考試難度如何,其實、考試難度對分數影響很大,如果大人不能正確看待孩子的相對分數,就會引導孩子也不能正確而全面地看待自己的相對分數,坐井觀天,只看絕對分數固然重要,但它畢竟是表面的東西,它只是衡量學習成績的標準之一而不是全部。要把握知識、發展能力作為孩子的學習目標。我們應該把培養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良好的學習方法,把發展孩子的全面素質擺在比分數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人應從培養孩子的興趣、學習習慣、改進孩子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等方面著手,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應在孩子掌握并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時多加以表揚,不應該在孩子得好分數時過多地獎勵表揚,而在孩子考不好的時候又過分指責打擊。要正確地對待孩子考試的成功與失敗。孩子學習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幫助孩子尋找失敗的原因,改進學習,應該給孩子以鼓勵,幫助孩子盡快地擺脫低落的情緒,爭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績。如果孩子考試一直比較順利,要在適當時候有意地給他制造一些困難,讓他經歷挫折和失敗,并引導他們培養應付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如果孩子經常遭受考試的失敗,應該給他們多鼓勵,要幫助他修正學習目標,并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改進學習方法,讓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帶來的良好效果,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四、幫助孩子掌握良好學習方法的有效策略 掌握良好正確的學習方法,對提高孩子學習效率、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的興趣和習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幾點策略,是我們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并為他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目標要切實可行,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毫無吸引力。學習計劃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得到孩子的認同才會更容易執行。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每一天都不放松。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去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幫助。
2、學會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 中國有一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 課前預習的基本要求是:認真閱讀材料,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孩子預習不預習直接關系到學習效果的優劣。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新的知識吸引他,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對于語文外語等文科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知識要看能否讀懂。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畫出來,準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對于重點的課程,可以指導孩子準備一個預習本,記下重點和難點。有的孩子、預習功課走馬觀花流于形式,不動腦子,這樣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要給孩子講清楚,預習是預先自己學習,這是培養、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
3、聽好45分鐘的課 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會聽課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預習的基礎,在心理上會有一種想聽聽老師怎么講、跟自己理解的一不一樣的愿望。教師講課,比孩子自學的要深入。所以要告訴孩子上課跟著教師的教學走,眼睛看、耳朵聽、心里想,需要做練習時馬上動手。要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如遇卡殼的地方,要反復弄懂。
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會有三個原因,應針對其原因去解決。
一是根本聽不懂。有的是前邊學的基礎太差,跟不上進度;有的是預習不認真。前一種情況應該給孩子補課并加強預習;后一種情況主要是加強預習。
二是自制力差,易受內部、外部干擾而走神。這主要是意志力問題,應在鍛煉孩子的意志力、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
三是缺乏學習興趣。孩子感興趣的課程就專心聽講,不感興趣的課程往往不專心。如果是這方面原因,應跟任課教師多聯系,請老師在課堂上給孩子表現并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還可以告訴孩子,在課堂上即使老師沒有叫你回答問題或讓別人讓黑板演練,自己應心里試答老師的問題或本子上演練,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或演練情況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4、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有的孩子只顧快點完成作業,題目沒看清楚,有時抄錯題,不是先想好了再動筆,而是寫一步想一步,這樣作業質量肯定不好,大人應教育孩子,做作業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技能的過程,必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做作業時要在旁邊預備草稿本或草稿子,有的作業步驟需要先打草稿準備了再抄在作業本上。作業本上盡量減少或沒有涂改的痕跡。作業要自己檢查,不能依賴家長,家長也不要包辦太多,老師要求家長檢查、簽字、家長在檢查作業后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該讓孩子自己復查,比如:“這兩題有一題錯了,你自己查出來”。這樣,有利于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哪兒錯了就告訴他,甚至幫助孩子改錯,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5、及時糾正錯題 孩子做錯題是經常發生的事,從糾正錯誤入手也是輔導孩子的好方式。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和孩子一起給它取個名字,“錯題大家庭”、“攔路虎樂園”都是不錯的選題,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錯,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來,然后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后用紅筆將錯誤的內容標出。過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整理錯題,將錯誤的類型匯總,看一看哪部份錯得最多,哪種錯誤原因最為常見,這樣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輔導孩子了。
6、做讀書筆記和摘要 讀書時筆記和摘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記下書名、作者;
(2)采摘生字、新詞及佳句;
(3)記錄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
(4)在書上批注;
(5)列提綱;
(6)寫讀后感。
教孩子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是輔導孩子學習的一個好方法。給孩子一個喜愛的筆記本。要求孩子每看完一篇自己喜愛的文章或感興趣的消息,就寫出讀書筆記或摘要。讀書筆記和摘要要講出文章的主要觀點或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部份,也可以將其中的好句字和段落摘抄下來。開始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閱讀一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逐步讓孩子獨立完成。對孩子的閱讀內容不必限制太死。讓孩子憑他的興趣自己選擇,父母可以進行推薦。只要孩子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孩子的資料積累、閱讀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有明顯的進步,而且還學會了自己學習。
7、學會使用工具書 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說,工匠做事如果想做得又多又好,就一定要在做事之前將他的工具磨得十分利。在學習中、字典、詞典等這些工具書,就是學生的“利器”。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對于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有運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準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系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學生勤查字典,并進而養成習慣。
8、掌握閱讀步驟和方法
(1)學會閱讀的一般步驟。 當學生掌握一定時的漢字時,可以培養他們逐步掌握閱讀的一般步驟:初讀,了解全文大意,劃出生字、新詞;運用工具書并采用上下文語言環境的方法認字、釋詞、疏通文意,用鉛筆劃出自然段的數碼、分析題目,了解題目與內容的關系。再讀,帶著文章“寫的什么”和“怎樣寫的”兩個問題熟讀,讀后分段寫出從段意,然后把幾段的意思聯系起來,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抓住重點段落和重點細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熟讀,按課后“作業與練習”的要求,進行寫和練,達到讀好一篇文章的目的。
(2)學會讀懂不同類型文章的方法。
語文課本主要運用寫人、記事、狀物、繪景、抒情等方法,也有諸如童話、寓言、故事、小說等文體的課文。文章不同、作者的思路各異,表達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指導學生學習必依各類文章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學法。比如,閱讀寫人的課文,先要弄清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接著抓住表現人物性格和品質的重點詞熟讀精思,通過分析概括,理解的掌握作者是怎樣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質的。再如,閱讀記事文,先弄清時、地、人、事,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其次弄清事情詳細經過和活動的重要場面,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再次,總結“表現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讓學生一步一步掌握不同類型課文的讀書方法,就能收到“讀懂一篇,能看多篇”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
9、具備多種思維方法 應讓孩子掌握多種思維的方法,發展他的思維能力的,是進行方法指導的一項重要內容,交給學生思維方法除了讓他們學會將所學 知識進行分類、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一些邏輯思維的基本方法外,還應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用。
這些方法的研究,來自于我校許多優秀教師的經驗總結,我把這些經驗整理出來,為的就是能給我們許多新老師和家長提供良好的借鑒。